龙抬头有哪些寓意?
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初二为龙抬头,也就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事实上,所谓龙抬头是指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雨水也逐渐增多的意思,俗语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的说法。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农历二月初二正好在惊蛰前后,这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昆虫蛇兽从冬眠中苏醒,预示着农闲已过,可以劳作了。传说中的龙也开始从沉睡中醒来,轰隆隆的雷声接着也要来临。二月二在北京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等。南方则叫做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农历二月二的时候,祖国各地气温都在回升,雨水也逐渐增多,表明农忙快要开始了。所以中国很早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龙抬头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龙抬头节日习俗:1、龙抬头节祭龙。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2、龙抬头节撒灰。这一节俗,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许多乡村地区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体做法,各地不同,大致为: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将灰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五谷杂粮,称做“围仓"或“打灰囤",以祝丰年。
龙抬头的来历
龙抬头的由来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二月二龙抬头的意义 龙抬头的寓意一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龙抬头,一种说法是指东方青龙七宿的角宿在傍晚刚刚露出地面,龙刚刚露出角,所以叫做龙抬头。当然日期是不太准的。但是大概取那个意思吧二月二十农历时间,一般在公历三月多。这个时候,晚上东方的青龙七宿,刚刚露出地面,渐渐的过几个月后,龙身完全露出。 所以开始只是露出角的时候,叫做龙抬头。 龙抬头的寓意二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说,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 角、亢、氐、房、心、尾、箕角、亢、氐、房、心、尾、箕。 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际,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二月二龙抬头是我们重要的一大节日,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是社会发展步入到了现代,导致了龙抬头开始慢慢的没有以前那么的受到重视,龙抬头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我们也应当多多注意才行,保护传统文化,人人有责。 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 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 都知道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节气之一的惊蛰。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
龙抬头的传说有哪些
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传说龙抬头的传说有哪些二月二龙抬头:金豆开花的传说据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龙王听到民间人民的哭声,看到许多人饿死的情景,十分悲痛。为了拯救黎民百姓,龙王便违抗旨意,私自降雨。玉帝得知后,把龙王打下凡来,压在一座大山下,除非金豆开花,不得重登灵霄宝殿。人们为了报答龙王的救命之恩,到处寻找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醒悟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金豆花。玉帝看到金豆开花,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民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每到二月二这天,民间便形成了吃爆玉米花的习俗了。二月二龙抬头:围门的传说传说朱洪武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天,他到山西洪洞县讨饭,这个地方就是祖宗居住处,后来发大水,迁民到淮阳来了。朱洪武讨饭三天三夜,一口饭也没有要到,他恨透了这儿的入,觉得这儿的人坏极了。直到当了皇帝还对这方人耿耿于怀呢,必欲杀掉而后快。有一天,他决定要杀这方人了,但又感到过去这么多年了,不知这方的人变好了没有,于是,他装扮成一位农夫,到这儿来私访。一天,他见到一位妇女,抱着个大点儿的孩子,扯着个小点儿的孩子,这孩子边走边哭,累得满头大汗,哭得嗓子都有些沙哑了,走路也越来越艰难。可这位妇女一边拉他走,还一边数落他,毫无抱他的意思。朱洪武看了很奇怪,便走向前去问。谁知这妇女是抱着孩子的继母,拉着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她待别人的孩子胜过自己的孩子。这使朱洪武很受感动。他想,这一方不是也有好人吗?于是,他给这妇女说,到二月二,你家要用草木灰围门,以免灾祸。这位妇女到家后把这件事给亲戚邻居说了,都照着办了,也都免除了杀身之祸。从此以后,二月二围门便成了民俗。后来,又把围门发展到了围囤,意为新一年达到“大囤尖,小囤流”的程度。二月剃龙头的传说北京等北方地区将二月初二理发称为“剃龙头”。这些地方流传一种习俗,正月不能理发,否则会给舅舅带来致命的灾祸。有俗谚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人们纷纷赶在“龙抬头”这天理发,相信这样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二月二剃头是许多地方的习俗,直到今天,每年的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还是人满为患。之所以选择这天剃头。一方面民俗日“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头发已经长长了;另一方面是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二月二又是龙抬头日,这天剃头、理发能带来一年的好运。内蒙古归绥、河南僵师都将此日剃头称作“剃龙头”。正月剃头死舅舅为什么在冀鲁一带,广为流传着一种俗信:正月不剃头。乡老传言,谁人剃头,谁就将死舅舅。现代的年轻人大多不信这一套了。但是,老人们却振振有词。在某些地区的某些人中,这一俗信还在父辈的监督下传承着。其实,正月不剃头与死舅舅毫无关系,那是一道“剃发令”带来的。甲申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一个让时间老人刻骨铭心的日子。是日,绾兵驻防“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的大明帝国宁远总兵吴三桂,开关揖入宿敌,清兵占北京,下江南,爱新觉罗·福临成了天下共主。翌年六月十五日,又是非同寻常的一天。这天,福临颁布了“剃发令”:京城内外,限十日;外省自诏令到达之日算起,亦限十日,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这是以死罪要挟汉人皈依满人的发式。清廷把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之一,他们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令下,有的地方官为表示效忠,把期限缩短到三天,甚或一天。汉人惊恐万状。这惊恐瞬间化作满腔怒火,他们要发不要头,宁为发而死,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各地人民纷纷揭竿而起,誓死捍卫头上发。汉人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发。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就是其中之一。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风俗>云: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日“思旧”。相沿既旧,遂误作“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