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派

时间:2024-11-12 22:48:08编辑:阿奇

花间派鼻祖是谁

花间派的鼻祖是温庭筠。温庭筠才思敏捷,相传他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因此人称“温八叉”也叫“温八吟”。温庭筠恃才傲物,不肯趋炎附势,即使对贵为宰相的令狐綯他也不会唯命是从。当时唐宣宗尤其喜欢听《菩萨蛮》,令狐綯私底下让温庭筠作一系列《菩萨蛮》进献,想讨好宣宗,并叮嘱温庭筠千万保密,不过温庭筠没管他这一套,把这事抖落了出去,惹得令狐綯十分恼火,从此再不推荐温庭筠。这种个性也导致温庭筠一生仕途坎坷,备受排挤。温庭筠诗词俱佳,词作方面的成就尤为显著,《花间集》开篇收录了诸多温词,从此温庭筠被奉为“花间派”鼻祖。他的词多以闺情为题材,风格浓艳精绝,绮丽轻柔,《菩萨蛮》系列、《更漏子》系列均是其代表。花间词的特点介绍:“花间词”是一个早期的词,从它的来源《花间集》中得名。一般来说,词长短分类:“慢词”最长,从90到200多件事,所以也叫“长调”。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五十九字内为“小令”。《花间集》只收到小令和中调,没有长调慢词。这并不是说选手更喜欢小令,所以他们放弃了慢词,而不记录,因为慢词从晚唐到五代(甚至在北宋初年)还没有发展出来。《尊前集》的另一个早期选集也是如此,只收小令和中调。总的来说,花间词是婉约词,婉约词远不止花间词。花间词是婉约词第一阶段的产物。在开启婉约词氛围之前,它在词史上起着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

花间派代表人物是谁?

花间派代表人物是温庭筠。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温庭筠诗词创作温庭筠的诗思想内容丰富,对战争、爱情、人生、历史、政治、妇女题材都广泛接触,深入思考。总的说来,其诗内容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是侧重抒写自己积极用世的情怀和怀才不遇的感慨,如《和友人题壁》《书怀百韵》《过陈琳墓》《苏武庙》《赠蜀将》等。二是对羁旅行役和旅途景物的描写,如《商山早行》《利洲南渡》《回中作》《锦城曲》《过分水岭》等;三是对友情和爱情的吟咏,如《晚坐寄友人》《寄山中友人》《送人东游》《西江贻钓叟骞生》《鄠郊别墅寄所知》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温庭筠

花间派代表诗词人及作品。

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离愁,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格调不高。但鹿虔扆、欧阳炯、孙光宪也有一些较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花间集》有南宋绍兴、淳熙、开禧年间3种刻本。今人李一氓《花间集校》,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中唐以后,文人写词的渐多,温庭筠是其中写词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作家。
  温庭筠(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出身于没落贵族的家庭,长期出入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旧唐书·本传》),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终身困顿,到晚年才任方城尉和国子监助教。他的诗和李商隐齐名,但更多表现个人的沦落不偶,而较少伤时感事之作。就是他的爱情诗,虽文采绚烂,而雕琢过甚,带有浓厚的唯美主义倾向,实际是齐梁绮艳诗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温庭筠的诗虽不能和李商隐相比;由于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他在词创作的艺术成就上却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温词现传六十多首,比之他的诗,这些词的题材更狭窄,绝大多数是描写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的。如下面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相传唐宣宗爱听〈菩萨蛮〉词,温庭筠为宰相令狐掏代写了好多首,这是其中的一首。他在词里把妇女的服饰写得如此华贵,容貌写得如此艳丽,体态写得如此娇弱,是为了适应那些唱词的宫妓的声口,也为了点缀当时没落王朝醉生梦死的生活。它上承南朝宫体的诗风,下替花间词人开了道路。从敦煌词里的十五首〈菩萨蛮〉看,题材相当广泛;可是在温庭筠以后,晚唐五代词人填这个调子的不少,风格上就一脉相传,离不了红香翠软那一套,可想见他影响的深远。
  温庭筠的部分描写闺情的词,如〈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又如〈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表现妇女的离愁别恨相当动人。由于温庭筠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对于那些不幸妇女的处境还有所同情,通过这些不幸妇女的描绘就流露了他在统治集团里被排挤的心情。他在词的意境的创造上又有特殊成就,因此这些词在过去时代曾赢得某些不幸妇女和怀才不遇的文人的爱好。
  温庭筠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如“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是一个色彩鲜明的小镜头,它不仅衬托出人物的如花美貌,也暗示她的命薄如花。又如“斜晖脉脉水悠悠”的凄清景象,也暗示行人的悠悠不返,辜负了闺中人的脉脉多情。此外如“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等,是同样的例子。和上面的艺术特征相联系,他在表现上总是那么含蓄。这比较适合于篇幅短小的词调,也耐人寻味;但往往不够明朗,甚至词不达意。最后是字句的修饰和声律的谐协,加强了词的文采和声情。温庭筠在词艺术方面这些探索,有助于词的艺术特征的形成,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温词题材的偏于闺情,表现的伤于柔弱,词句的过于雕琢,也带给后来词人以消极的影响,所谓花间词派正是在这种影响下形成的。
  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他们在词风上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为花间词人。西蜀依恃山川的险固,受战祸较少,那些割据军阀和官僚地主就弦歌饮宴,昼夜不休。欧阳炯《花间集序》说:
  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竞富尊前,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花间词人的作品就是在这样的社会风气和文艺风尚里产生的。陆游《花间集跋》说:“斯时天下岌岌,士大夫乃流宕至此。”是对他们的反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针见血的批评。他们奉温庭筠为鼻祖,绝大多数作品都只能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和体态,题材比温词更狭窄,内容也更空虚。在艺术上他们片面发展了温词雕琢字句的一面,而缺乏意境的创造。花间词人这种作风在词的发展史上形成一股浊流,一直影响到清代的常州词派。
  花间词人里的韦庄,向来和温庭筠齐名。他的词稍有内容,风格上也较温词清新明朗。如〈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一个天真烂漫追逐爱情幸福的少女,比之其他花间词人作品里的妇女形象生动得多了。又如〈女冠子〉二首: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这两首词通过别后梦中的一次会见,表现对前情的留恋和别后的凄凉。前词的全部内容实际只是后词写的梦中人的一番陈诉。它在构思布局上别具匠心,而语言浅白如话,可以同那些以词句雕琢为工的词家明显区别开来。值得注意的是韦庄词里还有部分直接抒写情怀的作品,如〈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共写了五首〈菩萨蛮〉,风格都相近。它上承白居易、刘禹锡的〈忆江南〉等作品,而下启南唐冯延己、李煜等词家,可说是花间词里的别调。
  除韦庄外,牛希济的〈生查子〉: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低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栾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终日劈桃瓤,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饶有南朝乐府民歌情味。李旬的〈南乡子〉: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带香游女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把南国水乡风光和劳动妇女的生活气息带到词里来,给人以清新开朗的感觉。然而这些作品却正是那些用词来点缀纸醉金迷生活的人们所不能欣赏的;因此他们的成就在后来崇拜花间派的词家里反而没有得到继承.


诗词中什么是花间派和格律派词派:1,花间

词派: 1、花间派,以唐温庭筠、韦庄为代表。 2、婉约派,以宋李清照,秦观为代表。 3、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4、格律派,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
实际上花间派是并属婉约的···,格律派的说法也不是很严谨。
而周邦彦和姜夔最大的特色就是精通音律,可以自己创作音乐,诸如姜夔的《扬州慢》,
他们擅长慢词,恪守音律,打磨节拍字句。
反观花间派年代,是唐末五代时期,其得名于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当时词体未全,小令居多,个中格律相对于诗律来说比较松散,合并韵部。因为是配乐演唱,讲究的自然是一个优美为先。
词的发展至花间是变,影响后世,并以发扬。
至柳永一变,发展了慢词,丰富了词调。
苏轼一变,以诗为词。
辛弃疾又是一变,以文为词。
可以说花间派是婉约之祖。
而上面所例举的格律派人物都是精通音乐,擅长自度曲,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词调,使其更加丰富,实际上姜夔和周邦彦也是婉约之属


花间派鼻祖是谁

花间派鼻祖是温庭筠。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上一篇:电视剧穿帮镜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