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翻译

时间:2024-11-13 00:23:59编辑:阿奇

文言文翻译 急

文言文翻译 急 齐景公在蒌游玩,听说晏子去世了,于是乘着车子穿着丧服赶车去,自己认为已经快晚了,于是下车跑,但又明白自己跑的速度不如车子,又乘车。等到了城都后下车往前跑,边哭边去,到了之后趴在尸体上嚎啕大哭说:“晏子你每天没日夜监督我,分毫也不遗漏,我尚且还骄奢淫逸没有收敛的意思,在百姓身上加重积怨。现在上天降祸于齐国,不加罪于我而加罪于你,齐国的社稷很危险了,百姓将向谁请求呢?”(以上是自己翻译的,有错误之处,请指出,不胜感激~) 帮我填一填吧!急 不容争辩 爱美之心 排序题!急 我家有一只美丽的大公鸡. 大公鸡的头上长着红红的鸡冠 两只圆溜溜的眼睛 尾巴上长着一撮十分好看的鸡毛 每天早晨,大公鸡都会按时叫我起床. 它那洪亮的叫声,喊醒了家家户户 改病句 急 1.认可并培养(先要认可再培养)2.他的错别字大大减少了 3、提高质量 4.我们必须随时克服,日常生活中的缺点 5小雨来要是不牺牲自己,就会泄密 6一个人在事业上,只要奋斗了,就能成功。/一个人只要奋斗了,就能在事业上成功。7、我们不得不否认这并不是真理。(呃~这有歧义···)8.艰巨改艰苦或艰难 9报社社长派了两名记者 10.吹捧改认可或追捧 11.奋不顾身改不顾一切 12我们一定能成就理想! 语文题,急 看做行不行啊? 洁白的雪花从天而降,美丽极了。我把它看做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看做是格林童话里白雪公主的化身,看做是冬天的使者。 学习遇到困难时,雷棣想到了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孩子并不像自已一样幸运,他们可能正处在战火纷飞的地区,可能正因为贫困而眼含泪水。而自己在这样好的环境之中又怎能不好好学习呢?如果自己学习好的话,长大以后就可以帮助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1. 我把a看成O样。 2.问老师和同学,虚心的向他人学习。 数学题,急及急及急 5立方厘米 急 获奖的人数是:400×15%=60人; 又因一二三奖人数之比规定为1:2:3; 所以,获得一奖的人数是 60/(1+2+3)=10人  获得二奖的人数是 60/(1+2+3) × 2 =20人  获得三奖的人数是 60/(1+2+3) × 3 =30人 数学急 3﹚ v=sh h=v÷s=9³÷﹙3·14×3²﹚=81÷28·26=3分米 表面积=3·14×3²×2﹢3·14×6×3=113立方分米 4﹚ v=sh=3.14×2²×4=50.24立方分米 5﹚502.4+251.2×0.6=653.12立方米 八上英语 急 1. That is what they said. 2. It is good to be the same. 3. 给出的单词sak有误吧? 4. The school needs a teacher for students. 5. i don't like to do the same things as other do. 野兰 阅读答案 急 用一个词概括“空谷幽兰”的特征,“盆景家兰”的特征. 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3.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6.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7.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 1.纯朴。(清妙、清纯、淳朴、高雅等)媚俗(俗气、低俗、庸俗等) 2.这里的“味”既指气味、香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格调、气质 3.父亲喜爱兰草并不是供人玩赏,供人玩赏的兰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品格,变得低俗。 4.描写兰草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 5.C.“我”惋惜是因为野兰生长在幽谷而不被众人所知,并不是因为认识到了它的特性。 6.“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的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一“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形象地表现兰草高雅纯朴的品格。 7.一个人只有像野兰一样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能有益于社会。 6、本文以_______为线索贯穿全文,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__的写法。(3分) 17、本文开头写父亲爱兰、育兰,但当人们跑来玩赏时,父亲却添了几分“愠怒”,并且不再植兰,这种反常的原因,在父子访兰时的对话中有两处交待,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2分) 18、根据文中的叙述,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空谷幽兰”的特点是□□,“盆景家兰”的特点是□□。(2分) 19、“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象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第二段所描写的意境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的意境相似,请你写出这首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兰草随着生长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了本性,但挺拔的松树无论生于活野,还是长在山岩都不失坚强本色,请对此谈谈你的感悟。(限40字以内)(3分) 答案 ⒗兰草(写“访兰”也正确,2分)托物言志(由物及人、由兰草及人、由物(兰草)及理等相同意思均可,1分) ⒘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只划后一分句也可,1分)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1分) ⒙纯朴(淳朴、清纯、淳厚、高雅,1分)媚俗(俗气、低俗、庸俗等,1分) ⒚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不失真性,不媚俗。(意思相同,表述不同也给分,3分) ⒛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每句0.5分,共2分) 21.做人要不失自己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在挫折面前不低头等均可(3分) 有两种,不知道是哪个,都发上来了,


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如下:1、学弈(yì)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翻译: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2、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翻译: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安进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诗论文。不久,雪下得更紧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谢安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安的长兄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3、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莲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涑水记闻原文及翻译

涑水记闻原文及翻译具体如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翻译:太祖有一次在后园里打鸟雀,有(群不知怎么解释)大臣求见,说有急事。太祖立刻召见他,他所奏报的都是寻常的事而已。皇上大怒,责问其(说有急事的)原因,(大臣)回答:我以为(这些事)要比打鸟雀紧急、重要。皇上更加恼怒用柱子上的斧子的柄打他的嘴,打下两颗牙齿。他慢慢的拾起牙齿放在怀里。太祖骂道:你把牙齿放在怀里是想控告我吗?大臣回答道:我不能控告陛下,(不过)自然有史官写下(这件事)。太祖高兴了,赐给他金银绵帛作为慰劳。


涑水记闻文言文

1. 《涑水纪闻》文言文翻译 翻译(涑水记闻卷十五) 富公为人温良宽厚①,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及其临大节②,正色慷慨,莫之能屈。智识深远,过人远甚,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 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尝下阶;客坐稍久,则吏从傍唱“相公尊重”,客踧踖起退③。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送之及门,视其上马,乃还。自是群公稍稍效之,自公始也。 自致仕归西都④,十馀年,常深居不出。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所亲问其故,公曰:“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若人人见之,吾衰疾,不能堪也。”士大夫亦知其心,无怨也。尝欲之老子祠,乘小轿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喜公之出,随而观之,至于安门,市为之空,其得民心也如此。及违世,士大夫无远近、识与不识,相见则以言,不相见则以书,更相吊唁,往往垂泣,其得士大夫心也又如此。呜呼!苟非事君尽忠,爱民尽仁,推恻怛至诚之心⑤,充于内而见于外,能如是乎? ①富公:即富弼,北宋名臣。字彦国,洛阳人。至和二年拜相。②及其临大节:庆历二年,富弼曾出使契丹,拒绝其割地要求。大节,指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③踧踖(cù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④致仕:辞去官职。⑥恻怛(cèdá):同情,怜悯。 富弼性格温和,为人宽厚,经常与他人交谈,好像没有不一样的。但涉及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的时候,他就义正言辞,什么也不能让他屈服。智谋与见识深远,比其他人强多了,但是大事小事,都反复考虑,必须万无一失之后才去做。 自唐朝以来,官员向宰相行礼,宰相可不用还礼,来拜见的人,无论老少都要行礼,宰相站立的时后,都有年轻侍从垂首扶着他;送客时,不用下台阶;如果客人坐得久了,旁边的侍从就喊“相公尊重”,客人就恭敬不安的起身退出。但到了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百姓来见他,都能一平等的礼节来对待,请他坐下,心平气和地与来见人说话,客人走时送到门口,看到客人上马,才回来。 自从卸任回到西都,十多年了,几乎不出门。晚年的时候,有宾客来拜见的时候,常常称病谢绝。亲人问他为何不见客,富弼说:对待他人,无论富贵贫贱贤达愚钝,都应一样的以礼相待。我家几代人居住洛阳,亲戚好友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不是同等对待了。如果人人都见,我病情会加重,受不了。士大夫们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怨言。曾经想去老子祠,乘坐小轿路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看到富弼出行而高兴,伴随着观看,都到了安门,市面因为这件事儿而冷清了,富弼如此深得民心。等到富弼去世时,士大夫不论远近,认识不认识,见面了就相互转告,见不到面的,就写信,相互吊唁,常常落泪,富弼如此受士大夫爱戴。哎呀!如果不是尽忠职守为皇帝办事,尽仁尽义关爱民众,他的恳切至诚充满内心,表现在外,能这样么? 2. 涑水记闻的译文、 ①富公:即富弼,北宋名臣。字彦国,洛阳人。至和二年拜相。②及其临大节:庆历二年,富弼曾出使契丹,拒绝其割地要求。大节,指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③踧踖(cù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④致仕:辞去官职。⑥恻怛(cèdá):同情,怜悯。 富弼性格温和,为人宽厚,经常与他人交谈,好像没有不一样的。但涉及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的时候,他就义正言辞,什么也不能让他屈服。智谋与见识深远,比其他人强多了,但是大事小事,都反复考虑,必须万无一失之后才去做。 自唐朝以来,官员向宰相行礼,宰相可不用还礼,来拜见的人,无论老少都要行礼,宰相站立的时后,都有年轻侍从垂首扶着他;送客时,不用下台阶;如果客人坐得久了,旁边的侍从就喊“相公尊重”,客人就恭敬不安的起身退出。但到了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百姓来见他,都能一平等的礼节来对待,请他坐下,心平气和地与来见人说话,客人走时送到门口,看到客人上马,才回来。 自从卸任回到西都,十多年了,几乎不出门。晚年的时候,有宾客来拜见的时候,常常称病谢绝。亲人问他为何不见客,富弼说:对待他人,无论富贵贫贱贤达愚钝,都应一样的以礼相待。我家几代人居住洛阳,亲戚好友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不是同等对待了。如果人人都见,我病情会加重,受不了。士大夫们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怨言。曾经想去老子祠,乘坐小轿路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看到富弼出行而高兴,伴随着观看,都到了安门,市面因为这件事儿而冷清了,富弼如此深得民心。等到富弼去世时,士大夫不论远近,认识不认识,见面了就相互转告,见不到面的,就写信,相互吊唁,常常落泪,富弼如此受士大夫爱戴。哎呀!如果不是尽忠职守为皇帝办事,尽仁尽义关爱民众,他的恳切至诚充满内心,表现在外,能这样么? 3. 司马光的《涑水记闻》的译文 宋太祖有一次在后院里打鸟雀,有大臣说有急事求见。 太祖急忙召见,但奏报的不过是些寻常的事罢了。太祖大怒,责问(说有急事的)原因,(大臣)回答:“我以为(这些事)要比打鸟雀重要。” 皇上更加恼怒,用柱子上的斧子柄打他的嘴,打下两颗牙齿。他慢慢的拾起牙齿放在怀里。 太祖骂道:“你把牙齿放在怀里是想(以此为证据)上诉我吗?”大臣回答道:“我不能控告陛下,(不过)自然有史官如实写下(这件事)。”太祖听了既恐惧又从心里佩服,赐给他金银绵帛慰劳他。 原文: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 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此文出自北宋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扩展资料写作背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 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 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 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 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通鉴》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尤以《隋纪》、《唐纪》、《五代纪》史料价值最高。 4. 《涑水记闻》原文翻译到底有没有 涑水记闻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 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太祖有一次在后园里打鸟雀,有(群不知怎么解释)大臣求见,说有急事。 太祖立刻召见他,他所奏报的都是寻常的事而已。皇上大怒,责问其(说有急事的)原因,(大臣)回答:我以为(这些事)要比打鸟雀紧急、重要。 皇上更加恼怒用柱子上的斧子的柄打他的嘴,打下两颗牙齿。他慢慢的拾起牙齿放在怀里。 太祖骂道:你把牙齿放在怀里是想控告我吗?大臣回答道:我不能控告陛下,(不过)自然有史官写下(这件事)。太祖高兴了,赐给他金银绵帛作为慰劳。


上一篇:chunlian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