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晶振和有源晶振的区别
晶振从材质可以分为石英晶振和陶瓷晶振两大类,而从属性晶振可以分为无源晶振:crystal(晶体)和有源晶振:oscillator(振荡器)。石英晶振和陶瓷晶振从外观上非常有利于区分,毕竟也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材质。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无源晶振信号质量较差,通常需要精确匹配外围电路(用于信号匹配的电容、电感、电阻等),更换不同频率的晶体时周边配置电路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有源晶振有4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因此体积较大,只需要电源,就可输出比较好的波形。
无源晶振和有源晶振有什么区别
一、不同的引脚1、无源晶振:是一种带有两个引脚的非极性元件。 它需要时钟电路来产生振荡信号,而且不能自动振荡。 2、有源晶振:有四个引脚,这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 除了石英晶体,还有晶体管和电阻和电容元件,这主要取决于你使用的电路。 如果有时钟电路,使用被动电路,否则使用主动电路。二、对振荡器的需要不同1、无源晶振:需要用DSP片内的振荡器,无源晶体没有电压的问题,信号电平是可变的,也就是说,它是根据振荡器电路来决定的,同一晶体可以施加各种电压,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时钟信号电压要求的 dsp,通常价格较低。 2、有源晶振:不需要 dsp 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而且相对稳定,而且连接比较简单做好电源滤波器,通常采用电容电感 pi 滤波网络,输出带有小电阻值的滤波信号即可,无需复杂的配置。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需要倍频的 dsp 需要配置 pll 外围配置电路,主要是隔离和滤波。2、低于20mhz 的晶体振荡器基本上是基频设备,稳定性好,大多数20mhz 以上的 pll 电路是谐波(如3次谐波,5次谐波等) ,稳定性差,因此强烈建议使用低频设备。 毕竟,用于倍频的锁相电路的外围配置主要是电容、电阻和电感,其稳定性和价格远远优于晶体振荡器。3、时钟信号线长度尽可能短,线宽尽可能大,而其他印刷线间距尽可能大,接近器件布图线,必要时可以通过背板进入内层。4、从外部引入时钟信号有特殊的设计要求,需要详细参考相关资料。
请问四脚有源晶振怎么使用?
有源晶振一般都有个标志,附近的脚是1#脚。从顶部看是逆时针方向数脚的编号,2#脚接地,3#脚振荡输出,4#脚接电源。接DS1307时,将振荡输出脚与DS1307的X1脚相连,DS1307的X2脚悬空。有源晶振使用时要注意电压是否符合。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所以“无源晶振”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因此体积较大。扩展资料:有源晶振是用石英晶体组成的,石英晶片之所以能当为振荡器使用,是基于它的压电效应:在晶片的两个极上加一电场,会使晶体产生机械变形。在石英晶片上加上交变电压,晶体就会产生机械振动,同时机械变形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虽然这种交变电场的电压极其微弱,但其振动频率是十分稳定的。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与晶片的固有频率(由晶片的尺寸和形状决定)相等时,机械振动的幅度将急剧增加。在恒定的环境条件下测量振荡器频率时,振荡器频率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这种长期频率漂移是由晶体元件和振荡器元件的缓慢变化造成的。因此,其频率偏移的速率叫老化率,可用规定时限后的最大变化率(如±10ppb/天,加电72小时后),或规定的时限内最大的总频率变化(如:± 1ppm/(第 一年)和±5ppm/(十年))来表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源晶振
请问四脚有源晶振怎么使用
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有源晶振不需要CPU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
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有源晶振是由石英晶体组成的,石英晶片之所以能当为振荡器使用,是基于它的压电效应:在晶片的两个极上加一电场,会使晶体产生机械变形;在石英晶片上加上交变电压,晶体就会产生机械振动,同时机械变形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虽然这种交变电场的电压极其微弱,但其振动频率是十分稳定的。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与晶片的固有频率(由晶片的尺寸和形状决定)相等时,机械振动的幅度将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压电谐振”。压电谐振状态的建立和维持都必须借助于振荡器电路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