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翻译

时间:2024-11-23 06:16:58编辑:阿奇

杜甫《石壕吏》的时间,地点,景况,感情

石壕吏:
写作时间: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
地点: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
诗人境况: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感情:刻画了官吏的横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自己痛苦的心情。
公元758年,诗人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 弓百弓,不知道怎么读 弓百弓 为一个字),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军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是其中一首,石壕,也叫石壕吏镇/村,在现在三门峡东南.


杜甫的《石壕吏》的分层

第一层为首四句,是事件发生的序幕。“暮投石壕村”一句交代诗人自己的行止和事件发生的地点,接着写官吏黑夜捉人和人们仓皇应变的惊骇场面,笔墨十分精练。第二层从“吏呼一何怒”到“犹得备晨炊”,以老妇的对话为中心,反映了差吏抓人的全过程。首先陈述了战争夺去了儿子的沉重悲哀,“存者”二句流露了老人无限的酸辛与哀伤,继而老妇人申明家中已无应征之人,“出入无完裙”一句表现了这一家人生活的困苦,最后老人主动请求应役。第三层为末尾四句,是诗的尾声,写老妇被提走后的凄凉情景,流露了诗人的深切同情。写作特点:全诗述情陈事,除“吏呼一何怒”二句微微透露了爱憎之外,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诗人通过新颖而巧妙的艺术构思,将丰富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情融化在具体的形象里,浇注于客观的叙述中。让事物本身直接感染读者,让故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这种以实写虚,以虚补实,虚实相映的艺术手法,使全诗显得简洁洗练,而又蕴涵丰富。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石壕吏》

上一篇:绿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