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舞蹈动作

时间:2024-11-25 16:53:15编辑:阿奇

瑶族舞蹈基本动作

长鼓舞瑶族的舞蹈与狩猎、农事和祭祀等有着密切关系。同时,瑶族传统的鼓、歌、舞又常常融为一体,即鼓之、歌之、舞之。主要有长鼓舞、铜鼓舞和陶鼓舞等。大长鼓舞主要流传于广西金秀瑶山巷乡坳瑶地区。大长鼓还有公鼓和母鼓之分。公鼓腰细而长,母鼓腰粗而短。演奏时,将母鼓横于胸前,以右手拍右端的鼓面,发出“嘭”音;左手用竹片打击左端鼓的边沿,发出“啪”音。即“嘭——啪啪,嘭——啪啪”的节奏;公鼓,是为了配合母鼓演奏的。公鼓音高,母鼓音低,浑厚,音域宽广,远近可闻。舞蹈时,时而鼓声“嘭——啪啪”,时而男女同声高歌,时而鼓、歌、舞交织为一体,充分表现了瑶族鼓文化的艺术风格。中长鼓主要流传于广东连南八排地区。舞蹈时,把长鼓斜挂于胸前,鼓的左端高,右端低。鼓的节奏往往与大长鼓相反,即“啪啪—嘭”、“啪啪—嘭”的节拍。舞蹈时有一定的高难动作,舞者是而腾空跳跃,时而下蹲盘行,时而左右摇鼓晃肩等。还有吹牛角,敲锣、击鼓伴奏。场面欢快、热烈,表现瑶族豪迈、奔放、坚强和勇敢的民族性格。小长鼓舞主要流传于自称为勉瑶地区。舞蹈动作丰富多采。其中有36套和72套不同的舞蹈动作,舞姿以轻歌曼舞为特征。主要表现有造长鼓的,也有表现祭祀的等。有独舞,也有双人舞或男女混合而舞。舞者往往是口不离曲,手不离舞,足不离蹈。并有唢呐、锣鼓伴奏。

侗族舞蹈基本动作

侗族舞蹈基本动作如下:从动作特点上看,又可分为“踩”和“跳”两种,“踩”以两膝的轻微屈伸并踏着节奏向前移动为特色,“跳”是由动力脚落地后,下肢的颤动以及抬脚踹动,上身随之自然地摆动为特色。前一种娴雅、端庄,后一种柔和、潇洒。 第一种是每年过“花山节”时跳,这是男女青年联欢和选择配偶的佳期,这天所跳的芦笙舞,古时就称为“跳花”或“跳月”,多在月明风清之夜进行。有这类习俗的苗族山寨,一般都设有“跳月”的月亮场或“跳花”的花场。这类芦笙舞尤以黔东南地区盛行的“讨花带” 和黔中地区盛行的“牵羊”较有代表性。《芦笙舞》是侗族的传统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每逢节日,成年的侗族未婚男女青年,都不会放过“踩堂”机会。因为这些男女青年中的不少人。要通过集体共舞的机会来选择自己的心上人。而且参加“踩堂”的少女不但要身着闪闪发亮的蓝靛色礼服,还个个力所能及地在头、耳、脖颈、手臂各处戴满银饰,因为这是向男青年展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的无声语言。

上一篇:花儿与少年2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