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景的诗
冬景的诗有: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早梅》。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卢纶《送李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白居易《负冬日》。—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李白《冬日归旧山》。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长年渐省睡,夜半起端坐。不学坐忘心,寂莫安可过。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如此来四年,一千三百夜。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风雪中作》。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冬日诚可爱,不如夜漏多。幸君霜露里,车马犯寒过。鲍溶《冬夜答客》。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冬景的诗句意思
本文原名为《赠刘景文》,《冬景》为版名.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七绝】 【原文】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1)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3)最:一作“正”.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出处】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代四大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派别被称为“苏辛”词派,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刘景文(名孝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冬景诗句
冬天,虽然伴随着严寒与凛冽,可是依然不乏美丽之处,尤其在大雪纷飞之时,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在古人的诗句中,从来不缺少冬天景色的诗词,十首冬景的诗词,冬天的景色,在最美的诗词里!江神子-冬景宋-苏轼相从不觉又初寒。对樽前,惜流年。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雪意留君君不住,从此去,少清欢。转头山上转头看。路漫漫,玉花翻,银海光宽,何处是超然?知道故人相念否,携翠袖,倚朱栏。冬景宋-吕徽之斗室萧萧日晏眠,疏狂惟与懒相便。寻常甲子无心记,看到梅花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