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

时间:2024-12-07 07:45:28编辑:阿奇

《南渡北归》为什么是禁书?

因为这种书对人的教育意义和历史佐证没有很大的意义,所以被列为禁书。从历史上写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命运和社会认识,这些只能单一的从部分知识分子的角度看待当时历史的状态。有很多观点观念和实时状况,差距较大,具有很偏激的思想和认识。但是他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评价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傅斯年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南渡北归为什么是禁书

官僚系统、传统文化习惯、性别歧视。南渡北归被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该书对当时政治体制和社会习俗进行了一定的批评和挖掘,如对国民政府的官僚系统、传统文化习惯、性别歧视等现象提出了质疑和反思;二是该书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牵涉到一些历史背景和政治争议,容易引发政治敏感性问题。南渡北归是一本中国作家杨绛所写的回忆录,主要记录了她和丈夫钱钟书等知名文学家、学者的生活故事和人生感悟,该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记录了杨绛从南京到北京的生活经历,以及在战争、政治和文化变革的背景下。


《南渡北归》—— 南渡

《南渡北归》共分三卷:南渡,北归,离别。

南渡卷,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做为明清首都,北京是众多文化人聚集、文物档案存放之所在。历史上的故宫国宝南迁,和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迁,就发生在这个时间。

书中主要描写当时的文化大师们在国家动荡时各自的境遇和经历。书中也很客观地评述了蒋介石对于抗战的态度。

七七事件爆发,初始,并非全国一心决定抗日。和战双方各有主张。历史也不能假定,当时北平府守军军长宋哲元不顾蒋介石多道抗战命令,而与日军准备和谈,失去了破坏日军集结的最佳战机,宋应为抗日史上的第一大罪人。

读这本书之前,《围城》书里所写,也是大学南迁路上发生的事情。心里一直对于抗战期间大学一路南下不是很理解,不像故宫国宝南移的理由那么明显。读完《南渡》,各大学的藏书,实验设备,学术著作都如国宝。

而那个年代是历史上少有的大师云集的时代。虽然我一直觉得新文化运动所带来的后世影响是敝大于益,但也是再新文化中,一批公派留学的海归成为了影响后世的大师人物,如陈寅恪,梁思成,傅斯年等众多文化闪耀之星。

似乎很少有人分析过为什么在满清政府末期,民国初期,中国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国宝级大师人物,之后再无。愚自作聪明想了一二,如果分析这些大师的知识结构不难发现其中的共性:自幼私塾开蒙,饱读千年的典集诗书;国门开时,留学国外,吸收西方科技思维,又洋为中用,彼时的留学之人,都抱以学成回国之心,无人有移民之念。他们都是在扎实的人文修养基础上构建出了摩天高楼。而之后,特别是新文化后,新学摒弃千年祖先的基垫,所以只能建出空中楼阁。文化断层是可怕的。

西方从古希腊起,文明就未断裂过,现在的英国人能很容易的读懂几百年前的学术著作,因为他们的apple还是apple,变化并不大;而我们,拿起古藉阅读,头痛的则是文言文的难懂。说中国人每年读书少,原因能读的书少,能读的好书更少。哀哉!

南渡的大师们以文人独有的方式在动荡中延续中华的文明。以自己的力量支援抗战。有如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赵忠尧,从英国剑桥大学带回国的50克镭,为了避免落在日本人手中,一路南行,书藉家档全部丢弃,也没敢把装镭的泡菜坛子丢了,最后一路乞讨才走到西南联大的地址,让人读来几近泪目。

同时,虽值军阀割据,土匪横行之时,湖南政府主席张治中特别与湖南黑道人马打了招呼,南渡师生才未遭遇骚扰,民族大义并不是虚谈。

抗战八年,联大,各研究所,学社为避空袭也几迁住地,真是没有能放一张书桌的地方。如果不是战乱,这些大师一定能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留下更多的著作。可恶的小日本!

不过书里也提及各学者间的文人相轻的帮派。虽不如火拼之激烈,却也是明里暗里有人才之争,经费之争,这山要压过那山的互不服气。

最近有听到叶曼老师解释“相濡以沫与相忘于江湖”的故事,《南渡》最后一段,为陈寅恪错过了去李庄,与傅斯年的史语所错过,如滚滚长江中游走的鱼,在汇入大海时,分道扬镳,相忘于江湖。

叶老师的故事是,鱼在被鱼网捉住时,为了不让彼此干死,会吐沫,这叫濡沫;而在江湖中,无事时,各自游走,相忘于江湖。而后者,各自安好。

因为各自安好才会相忘于江湖。


南渡北归(二)

《南渡北归》第二部——北归讲述的大多是1941-1947年间的事,从傅斯年主持的中央研究院迁避四川李庄始到回归南京评议第一届院士止,共十五章。其间,外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环境,国内是命悬一线的抗日战争,世界局势、国家命运、民族存亡、团体沉浮、个人生死在炮火纷飞的的历史大背景下,纠缠混杂混沌一片,既相互促进,又制约抗衡,尤其是处于前路茫茫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西南一束小小的薪火更难能可贵。

董作宾是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甲骨文专家,他的经历很有意思。生于河南,在家乡入私塾读经史,少时帮助父亲从事手工业——刻印章,但仍不忘记读书,那怕在集市摆小摊,手中拿的也是《汉书》,这一举动引起偶然路过的专家注意,带其去读书,而此时离他家乡南阳不远的安阳甲骨片已被发掘。在北大读书的一个夜里董突发奇想,认为机会只有占先,唯有边发掘边读书边研究才能在罗振玉王国维的大名之下杀出重围,于是和同学一起在暑期背上小包袱去安阳挖龙骨,“有了新材料,就有新问题,这个问题就逼着你非读金文、小学去细心细考,自然会有新局面、新结论。”正因为有了这些想法和行动,才奠定了他一代大家的基础,也为他在史语所成立之初,被傅斯年一眼相中留下机缘。看来,机会永远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这样的案例无论是乱世还是盛世都不少。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朝不保夕的日子里,仍不忘记在李庄简陋的斗室里夜以继日的研究,1945年完成了甲骨学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鸿篇巨制《殷历谱》。董作宾的经历并非个例,他们的风骨引来国际世界的注目。

1943年夏,李庄迎来了一位高个头、大鼻子的“老外”——李约瑟,同济大学的领导层在庙里迎接了这位尊贵的客人,那时候的同济物理和化学系度日维艰,仪器设备在转移和轰炸中受损严重,遗失贻尽。在这里,李约瑟见到多年前的好友童第周。1937年童放弃了设备先进的法国海滨实验室毅然回国,在李庄为一台显微境也要费尽周折的环境里下田捉青蛙做实验,撰写了多篇让国际瞩目的论文,此情此景让李约瑟叹为观止欲说还休。在这里,同济大学用自己的科学知识为当地解决了“麻脚瘟”的疾病,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知识就是力量,无论何时。

个人的发言在战争面前大多不值一提,但有个人例外。“如果对日本的轰炸不可避免,但京都、奈良不可为,日本民族的文化之根就存留于这两座古城之中,而文物古迹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他就是梁思成,1944年,梁接到一个秘密的任务,和罗哲文一起在重庆用中英两种文字编写古建物名录,并在日本军用地图上仔细标出准确位置附上照片,发放给各战区指挥员和盟军飞行员作参考,防止炮火和飞机炸弹焚毁这些目标,此举不但保住了日本人的根,同时受其启发,若干年后,因有全国重点文化地图的标画,多处古建筑也能在内战中幸免于难。

书中还用大量的篇幅和史料介绍了著名的“一二·一”惨案始未,以多角度的方式重现蝴蝶效应,将个人、社会、历史走势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再现了文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物价飞涨饥寒交迫之下的种种求生之举,为当地土著撰写碑文,举家借贷度日,以及政治生态下文人的抉择。

1946年5月国民党宣布还都南京。1946年7月,北归在即,闻一多被刺,内外哗然,此时正值多事之秋,国共两党胶着之时。1947年9月中央研究院筹备第一次院士选举。1948年9月从几百名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等选举出来的81名院士合影留念。谁有曾想到,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从此他们踏上了不同的人生之路。


《南渡北归》序章

      在《南渡北归》的序章里,作者详细叙述了卢沟桥事变前后的事情。

      冯玉祥曾经的部下宋哲元在1932年8月被任命为二十九军军长,1935年6月又兼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他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于是开始屯兵买马,截留中央税收,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不可一世的宋哲元根本不把中央政府放在眼里。日本人瞅准机会,企图操纵宋,使其变成傀儡政权。

      卢沟桥事变之前,宋哲元为躲避日本人的纠缠而猫在乐陵老家。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实际上那名士兵是去上厕所了并在随后不久归队),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于是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       

      枪响后,蒋介石多次恩威并施对宋哲元进行指示,但宋却置若罔闻,并悄悄赶到天津,企图向日本人求和。面对多次致电,宋不屑一顾,竟下令取消北平戒严,严禁二十九军与日军摩擦。日本人表面上答应和平解决,实则在等待援军到来。

      1937年7月26日,日本援军部队赶到,向天津北平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及其3000余名官兵阵亡。

      7月28日夜,宋哲元、秦德纯等高官大员,仓皇南撤。

      7月29日,北平沦陷。

      三十七师一一O旅旅长何基沣在市民的不满与沉默中撤离。次日,天津陷落。


南渡北归增订版和原版一样吗

一般来说,增订版要好于原版,因为对内容、条目做了一些新的增删和编排,会把不当或者错误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或删除,这样更加科学、准确。当然有些增删版可能在排版、美工等小细节上有差强人意之处。《南渡北归》是讲描述了抗战胜利前后,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思想变化与不同的人生遭际。《南渡北归》为作家岳南2011年出版的最新力作,该作品自出版后便不断加印,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南渡北归》三部曲,是首部全景描述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命运的史诗巨著。《南渡北归》三部曲全景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多样的命运和学术追求,系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扩展资料: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傅斯年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上一篇:法医秦明结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