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第一单元数学知识总结归纳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数学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我整理了数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正数和负数 1、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2、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4、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数轴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1)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2)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3、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绝对值 1、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3、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去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结果为0; ④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加法的交换律:a+b+c=a+(b+c);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用加法的运算路进行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先把互为相反数得数相加;把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把相加得整数的数先相加。 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有理数减法常见错误:顾此失彼,没有顾到结果的符号;仍用小学计算的习惯不把减法变加法;只改变运算符号,不改变减数的符号,没有把减数变成相反数。 (3)有理数加法混合运算步骤:先把减法变成加法,再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3、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交换律:a(b+c)=ab+ac (3)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即ab=1,那么a和b互为倒数;倒数也可以看成是把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过来。 4、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0不能做除数。这个法则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除法法则也可以看成是: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5。 以上是我整理的数学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人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最后一年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下面是我整理的 数学知识点 ,供参考。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 圆的对称性 1、圆的轴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2、圆的中心对称性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二次函数 一般式 y=ax∧2;bx c(a≠0,a、b、c为常数),顶点坐标为(-b/2a,-(4ac-b∧2)/4a); 顶点式 y=a(x m)∧2 k(a≠0,a、m、k为常数)或y=a(x-h)∧2 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m,k)对称轴为x=-m,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反比例函数y=xk(k≠0)的图象是双曲线; (2)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中考数学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培养什么样的能力 1.运算能力,否则每次考试初中数学大题第一题你就开始错! 2.空间想象能力,否则初中数学几何题会让你痛不欲生! 3.逻辑思维能力,否则以后的证明题和推导题会让你生不如死! 4.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不然应用题会让你虽死犹生! 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1.模仿初中数学书本上的例题解题过程,模仿老师的解题过程。解题是一种本领,就像游泳、滑雪、弹钢琴一样,开始只能靠模仿才能够学到它。 2.实践。如果你不亲自下水游泳,你就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因此,要想获得解题能力,就必须要做习题,并且要多做习题。 3.提高自己的初中数学解题能力,光靠模仿是不够的,你必须要及时归纳总结,甚至把一类题的解题技巧找到,形成自己的秘笈。
初一第一单元数学知识总结归纳
初一上册数学是整个初中学习的基础,一定要扎实把握,我整理了一些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正数和负数 1、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2、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4、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有理数 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2、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数轴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3、注意事项: (1)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2)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去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结果为0; ④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加法的交换律:a+b+c=a+(b+c);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用加法的运算路进行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先把互为相反数得数相加;把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把相加得整数的数先相加。 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有理数减法常见错误:顾此失彼,没有顾到结果的符号;仍用小学计算的习惯不把减法变加法;只改变运算符号,不改变减数的符号,没有把减数变成相反数。 (3)有理数加法混合运算步骤:先把减法变成加法,再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3、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交换律:a(b+c)=ab+ac (3)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即ab=1,那么a和b互为倒数;倒数也可以看成是把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过来。 4、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0不能做除数。这个法则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除法法则也可以看成是: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 以上是我整理的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1 1.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重点知识: 初中数学第一课,认识正数与负数!新初一的来~ 2.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3.绝对值 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 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2.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 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 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 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 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 即|a|={a(a>0)0(a=0)﹣a(a<0) 中考数学知识点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函数(k是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成的形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函数y0,所以,它的图像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k的符号k>0k<0图像yO xyO x性质①x的取值范围是x0, y的取值范围是y0; 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①x的取值范围是x0, y的取值范围是y0; 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及诶是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5、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 设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一点,过点P作轴、轴的垂线,垂足为A,则 (1)△OPA的面积. (2)矩形OAPB的面积。这就是系数的几何意义.并且无论P怎样移动,△OPA的面积和矩形OAPB的面积都保持不变。 矩形PCEF面积=,平行四边形PDEA面积= 二次函数中考数学知识点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 (3)当抛物线与x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好方程有实根和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因式,二次函数可转化为两根式。如果没有交点,则不能这样表示。 注意:抛物线位置由决定. (1)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①开口向上. ②开口向下. (2)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 ①图象与y轴交点在x轴上方. ②图象过原点. ③图象与y轴交点在x轴下方. (3)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对称轴:) ①同号对称轴在y轴左侧. ②对称轴是y轴. ③异号对称轴在y轴右侧. (4)顶点坐标. (5)决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 ①△>0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交点. ②△=0抛物线与x轴有的公共点(相切). ③△<0抛物线与x轴无公共点. (6)二次函数是否具有、最小值由a判断. ①当a>0时,抛物线有最低点,函数有最小值. ②当a<0时,抛物线有点,函数有值. (7)的符号的判定: 表达式,请代值,对应y值定正负; 对称轴,用处多,三种式子相约; 轴两侧判,左同右异中为0; 1的两侧判,左同右异中为0; -1两侧判,左异右同中为0. (8)函数图象的平移:左右平移变x,左+右-;上下平移变常数项,上+下-;平移结果先知道,反向平移是诀窍;平移方式不知道,通过顶点来寻找。 (9)对称:关于x轴对称的解析式为,关于y轴对称的解析式为,关于原点轴对称的解析式为,在顶点处翻折后的解析式为(a相反,定点坐标不变)。 (10)结论:①二次函数(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的顶点在x轴上Δ=0; ②二次函数(的顶点在y轴上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③二次函数(经过原点,则。 (1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①一般式:(,用于已知三点。 ②顶点式:,用于已知顶点坐标或最值或对称轴。 (3)交点式:,其中、是二次函数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若已知对称轴和在x轴上的截距,也可用此式。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2 知识点1。概念 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也相等的图形) 解读:(1)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做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 (2)全等形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即不仅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 (3)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就是看这两个图形是不是形状相同,与其他因素无关。 知识点2。比例线段 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或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知识点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解读:(1)正确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明确“对应”关系。 (2)明确相似多边形的“对应”来自于书写,且要明确相似比具有顺序性。 知识点4。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之比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解读:(1)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中的一种; (2)应结合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来理解相似三角形; (3)相似三角形应满足形状一样,但大小可以不同; (4)相似用“∽”表示,读作“相似于”; (5)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之比叫做相似比。 知识点5。相似三角的判定方法 (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其他两边的延长线)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一个三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6)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都相似。 知识点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射影定理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3 三角形 分类:⑴按边分; ⑵按角分 1.定义(包括内、外角) 2.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角与角:①内角和及推论;②外角和;③n边形内角和;④n边形外角和。⑵边与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⑶角与边:在同一三角形中,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讨论:①定义②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心③性质 ① 高线②中线③角平分线④中垂线⑤中位线 ⑴一般三角形⑵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5.全等三角形 ⑴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 ⑵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般方法②专用方法 6.三角形的面积 ⑴一般计算公式⑵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7.重要辅助线 ⑴中点配中点构成中位线;⑵加倍中线;⑶添加辅助平行线 8.证明方法 ⑴直接证法:综合法、分析法 ⑵间接证法反证法: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 ⑶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常通过证三角形全等 ⑷证线段倍分关系:加倍法、折半法 ⑸证线段和差关系:延结法、截余法 ⑹证面积关系:将面积表示出来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4 一元一次方程: 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 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 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3、函数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 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 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 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 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 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 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 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角 线: ①线段有两个端点。 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 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 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 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平行: 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直: 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相交线与平行线 角: ①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和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 ③对顶角相等。 ④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反之亦然。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5 重点代数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代数式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 =x,=│x│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0与平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①联系:都是非负数,=│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幂,乘方运算) ①0时,②a0时,0(n是偶数),0(n是奇数) ⑵零指数:=1(a0) 负整指数:=1/0,p是正整数) 二、运算定律、性质、法则 1.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法则 2.分式的性质 ⑴基本性质:=0) ⑵符号法则: ⑶繁分式:①定义;②化简方法(两种) 3.整式运算法则(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4.幂的运算性质:①=②=③=④=⑤ 技巧: 5.乘法法则:⑴单⑵单⑶多多。 6.乘法公式:(正、逆用) (a+b)(a-b)= (ab)= 7.除法法则:⑴单⑵多单。 8.因式分解:⑴定义;⑵方法: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E.求根公式法。 9.算术根的性质:=0,b0,b0)(正用、逆用) 10.根式运算法则:⑴加法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⑵乘、除法法则;⑶分母有理化:A.B.C.. 11.科学记数法:a10,n是整数= 三、应用举例(略) 四、数式综合运算(略)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6 二元一次方程组 1、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法 由一个二次方程和一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通常用代入法来解,这是基本的消元降次方法。 (2)因式分解法 在二元二次方程组中,至少有一个方程可以分解时,可采用因式分解法通过消元降次来解。 (3)配方法 将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某一部分通过恒等变形化为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 (4)韦达定理法 通过韦达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利用两数的和积关系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5)消常数项法 当方程组的两个方程都缺一次项时,可用消去常数项的方法解。 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1、直接开平方法: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其解为x=±m。 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 2、配方法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系数化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 (3)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 (4)配方: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5)变形:将等号左边的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形式 (6)开方:左右同时开平方 (7)求解:整理即可得到原方程的根 3、公式法 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0时,把各项系数a,b,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代数式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 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 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 4、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 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面与 面相 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 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 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 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角 线: ①线段有两个端点。 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 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 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 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平行: 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 1.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推论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线段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二、相似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三、相似三角形: 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说明:①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之比,等底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高之比;②要注意两个图形元素的对应。 3.判定定理: (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初三 数学 学习 方法 一、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以为理解了就行 有的同学认为,数学不像英语、史地,要背单词、背年代、背地名,数学靠的是智慧、技巧和推理。我说你只讲对了一半。数学同样也离不开记忆。试想一下,小学的加、减、乘、除运算要不是背熟了“乘法九九表”,你能顺利地进行运算吗?尽管你理解了乘法是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但你在做9.9时用九个9去相加得出81就太不合算了。而用“九九八十一”得出就方便多了。同样,是运用大家熟记的法则做出来的。同时,数学中还有大量的规定需要记忆,比如规定(a≠0)等等。因此,我觉得数学更像游戏,它有许多游戏规则(即数学中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谁记住了这些游戏规则,谁就能顺利地做游戏;谁违反了这些游戏规则,谁就被判错,罚下。因此,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一定要记熟,有些能背诵,朗朗上口。比如大家熟悉的“整式乘法三个公式”,我看在座的有的背得出,有的就背不出。在这里,我向背不出的同学敲一敲警钟,如果背不出这三个公式,将会对今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今后的学习将会大量地用到这三个公式,特别是初二即将学的因式分解,其中相当重要的三个因式分解公式就是由这三个乘法公式推出来的,二者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记住,暂时不理解的也要记住,在记忆的基础上、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再加深理解。打一个比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像木匠手中的斧头、锯子、墨斗、刨子等,没有这些工具,木匠是打不出家具的;有了这些工具,再加上娴熟的手艺和智慧,就可以打出各式各样精美的家具。同样,记不住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很难解数学题。而记住了这些再配以一定的方法、技巧和敏捷的思维,就能在解数学题,甚至是解数学难题中得心应手。 二、几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1、“方程”的思想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最重要的数量关系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比如等速运动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就有一种等量关系,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等式:速度.时间=路程,在这样的等式中,一般会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这样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而通过方程里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就是解方程。我们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简易方程,而初一则比较系统地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并 总结 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如果学会并掌握了这五个步骤,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能顺利地解出来。初二、初三我们还将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简单的三角方程;到了高中我们还将学习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线性方程组、、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等。解这些方程的思维几乎一致,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它们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然后用大家熟悉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或者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加以解决。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式,现实中的大量实际应用,都需要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出结果。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学好,进而学好 其它 形式的方程。 所谓的“方程”思想就是对于数学问题,特别是现实当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善于用“方程”的观点去构建有关的方程,进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它。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相关 文章 : ★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 ★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最新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重点章节知识点归纳 ★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 初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 初三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