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时间:2024-12-11 22:54:43编辑:阿奇

解读中国传统文化

亲亲,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文化特征分别是:1.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2.什么是道家?所谓道家,最初见于汉代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司马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知变,因变,应变”可谓道家之特长。3.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佛教是一种伦理道德色彩相当浓厚的宗教。佛教以人生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形成了有关宗教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4.老子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摘要】
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提问】
亲亲,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文化特征分别是:1.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2.什么是道家?所谓道家,最初见于汉代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司马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知变,因变,应变”可谓道家之特长。3.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佛教是一种伦理道德色彩相当浓厚的宗教。佛教以人生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形成了有关宗教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4.老子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回答】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很多人每天在谈论文化,对一个人也经常用到有文化和没文化来评价(实际上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不能简单的用上过学和学到的课堂知识多少来评价,你能说一个人上过大学就一定是有文化的,没上过大学的就是没文化的,这样的评判就是有问题的,是狭隘的,不客观的。你能说上学学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就是有文化的,没学过的就是没文化的,按照这个评价的话,你说孔子有文化吗?我们的很多伟人也没学过英语、物理、化学,难道他们就没文化吗?),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文化呢?所以,我们在这里先就来解释一下文化的具体涵义。所谓文化,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文化又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哲学对文化也有定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再简炼的表达就是,文化是语言和文字的总和。除了以上,根据视角的不同,对文化结构又进一步进行了6种分类:  1、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2、从空间角度讲,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  3、从社会层面上讲,有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边缘文化。4、从社会功用上,分为礼仪文化、制度文化、服饰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5、从文化的内在逻辑层次上,又可分为物态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次。  6、从经济形态方面,又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之分。【回答】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中国”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夏朝。秦统一全国后,先称中国,一直沿用至今。中国有许多别称,如“神州”、“中华”、“华夏”、“九州”。2.海内外的中国人都叫炎黄子孙。“颜”和“黄”是古代和黄帝两个部落的首领。据说他们统一了中国,为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黄艳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右图为黄帝。3.在中国腾飞漫画民族的形成过程中,以于为代表的民族起了重要的作用。夏后以华山为活动中心,因此获得了华夏国的称号。今天,人们用“华夏”来代表中华民族。“华夏子孙”也是海外华人引以为豪的光荣称号。4.爱国爱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标准。为祖国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甚至为之献身,是最宝贵的品格。由此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祖国统一一直是各民族的共同要求。5.自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自主、自强,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开拓精神。它使人们以积极、乐观、有为的态度对待生活,使吃苦耐劳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从而维护民族独立,促进民族进步。6.中华民族崇尚道德,认为个人道德的好坏是国家政治的关键。所以每个人都应该遵守道德规范,把德才兼备作为做人的根本。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伦理文化。7.中国人历来重视现实,深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主张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求真务实精神。8.中华文化蕴含着宽容大度的精神,主张各民族、各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实现“万国和谐”。9.《周易》又名《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和百科全书。其思想内容渗透到中国的天文、物理、预报、数学、医学、武术等各个领域。10.《易》被外国视为中国五千多年文化、科技的源头,引起了许多西方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产生了世界性的“易学”。11.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了不同的见解,产生了儒、道、墨、法等各种学说,学术文化繁荣。这就是“百家争鸣”。这对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2.百家是从先秦到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斋藤优子是指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孟,道家的老子。它指的是百家,比如儒家,道家等等。13.老子,名李二,又名老聃,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教的创始人。后来被誉为道教的始祖和教主。14.老子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终极根源。他的理论被记载在《周易》一书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5.孔子,名丘,本名,生于春秋末期,儒家创始人。他提倡“仁”,主张“忍后还礼”,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在政治上提倡德治和教化。晚年编辑了《道德经》商志Ti,《诗经》,《尚书》等。16.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孔子被尊为“圣人”。孔子的th他强调事物是自生的,否认神的支配,主张通过“坐忘”来达到自我满足的境界,提出“我的生命有限度,我的知识没有限度”的观点。有《春秋》的作品。右图为《庄子》,清代任雄所画,呈现“庄生无忧游”“老子守元墨”的局面。18.孟子,一个著名的人,生于战国时期。他将孔子的“仁”论发展为“仁政”论,阐述了儒家的重民思想,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他的学说对后世儒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著作《逍遥游》。19.道教是春秋战国时期以“道”的学说为核心的一个流派。学校要把“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崇尚自然。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所以也被称为“老庄之学”。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仅次于儒家。20.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推崇孔子学说,提倡“礼乐仁义”的学派。这个学派注重伦理道德的培养,主张“忠恕”、“中庸”,主张“德治”、“仁政”。孔子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思想2000年。21.中国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面,于是用阴阳的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中两种对立互衰的物质力量,把阴阳交替作为宇宙的根本规律,用阴阳来比喻社会现象,引申到上下、君民、夫妻等关系。22.“五行”指的是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此来说明世间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后来人们根据阴阳五行学说进行了一些实践观察和经验总结,对我国古代天文学、化学、历法计算、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3.“八卦”又称“经文占卜”。中的八卦象征着天、地、雷、风、水、火、山川,每个卦象征着各种各样的事物。六十四卦由两个重叠的八卦组成。这些抽象符号组合的原理在中国古代被用在很多具体的方面。24.《孟子》,明末洪应明所作,是一部关于修身、处世、待人、受物、处事的箴言书。书中精彩的理论,讲的是修身治国的深刻道理。25.儒家经典《周易》、《易经》、《莱根谭》、《论语》,自南宋以来被称为“四书”,是明清科举考试的基础。26.五经建立于汉武帝时期,意思是《大学》,《中庸》,《孟子》,《易》,《书》,《诗》。四书五经保存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史料和哲学思想,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27.修齐治平是儒家术语,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简称。儒家主张形成整个伦理政治哲学体系,从“修身”开始,以“平天下”为理想。脱离了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节日中的祖先崇拜仪式和家庭团聚的欢乐都带有祖先崇拜的痕迹,反映了中国节日的伦理特征。同时,中国的节日和习俗追求平安吉祥,驱病消灾,很多节日趋吉避凶,反映出与古人的禁忌有一定的关系。28.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特征之一,强调“天”与“人”、“自然”与“人造”的统一,这是中国古代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境界。29.孝顺是道德32.道教是东汉时期在中国民间兴起的一种宗教。它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以黄帝和老子为教主崇拜。33.儒家又称“儒教”,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将孔子神圣化,将其学说视为宗教。与佛教、道教并称为中国三大宗教。34.佛教在西汉传入中国,在隋朝和唐朝达到顶峰。宋代以后,佛教的一些基本教义被儒家吸收。佛教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民俗都有一定的影响。35.朱是南宋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在经学、史学、文学、音乐、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在哲学上建立了完整的理学体系。他从事教育工作50多年,强调启发式教育方法。他的理学大师张载明和清代被称为正宗的儒学,他广博而严谨的分析学风对后世影响很大。36.中国民族节日的产生和演变与古代农业生产、祖先崇拜和原始禁忌密切相关。节日本身反映了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祖先崇拜的仪式和节日活动中家庭团聚的欢乐,带有祖先崇拜的痕迹,体现了中国节日的伦理特征;同时,中国的节日和习俗追求和平、思考、驱除疾病和消除灾难,许多节日活动避免邪恶,反映了与古人的禁忌的一些关系。37.中国最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它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都是从前一年的除夕开始的,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守岁、拜天地、给祖先、亲戚朋友拜年。38.元宵节被称为灯节,或“元宵节”。在这一天,人们有看灯笼和吃元宵的习惯。39.清明节,一般在公历4月5日左右,是中国唯一一个结合节气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经常祭奠祖先,去郊外踏青。40.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称为端阳节或五月节。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演变的。人们在端午节有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41.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落在农历七月初七,也叫“七夕”。它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特有的爱情情节或情人节。42.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个节日的习俗是赏月和吃月饼。人们也称它为“团圆节”。43.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49.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代表,二十九日相会,故名“重阳节”。重阳的习俗主要是爬山、赏菊、饮酒避邪。在中国大陆,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一个尊敬老人的节日。45.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属于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有1000多个。节日以歌舞、文体等娱乐活动为主。带有祭祀、纪念、祭文的性质。著名的民族节日有“泼水节”、“火把节”等。46.泼水节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和阿昌族最大的节日。傣族日历中的每个新年,人们都互相泼洒干净的水,这意味着清除污物,迎接吉祥幸福的新年。47.火把节是白族、彝族、拉祜族和纳西族的盛大传统节日。在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人们在这一天点燃火炬


上一篇:老虎咬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