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刘禅。乐不思蜀意思是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刘禅既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 乐不思蜀的故事 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旧臣郤正闻此言,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视著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后张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 乐不思蜀的意思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近义词:乐而忘返、留连忘返、乐不可支、流连忘反、流连忘返。 反义词:叶落归根、归心似箭、饮水思源、落叶归根、安不忘危。
与乐不思蜀成语相关的人物是谁
与乐不思蜀成语相关的人物是刘禅。 【成语】:乐不思蜀 【释义】: 蜀:三国时的蜀国。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快乐得不再思念蜀国。 【用法】: 用来表示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成语故事】: 公元223年,蜀汉的建立者刘备去世,他十六岁的儿子刘禅即位。 刘禅昏庸无能,后来诸葛亮等辅佐他的人相继去世,蜀国便每况愈下,国势日衰。 公元263年,在魏国的大举进攻下,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刘禅被迫迁到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封他为安乐公。 刘禅居然很满足,心安理得地又在异国他乡过上了享乐生活。 一天,魏国的当权者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间特地为他安排了蜀地歌舞。 在场的蜀汉旧臣看了,触景生情,百感交集,有的还掉下了眼泪。 只有刘禅看得津津有味,乐不可支。 司马昭见状,私下对一位大臣说:“一个人竟糊涂到这等程度,真是不可思议。 即使诸葛亮在世,也不可能保住他的江山!”司马昭故意问刘禅:“你思念蜀地吗?”刘禅回答说:“我在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地。”原在蜀汉任职的正暗地里对刘禅说:“要再问您,您就应该哭着说,我没有一天不思念。”不久当司马昭再次问起时,刘禅果然照正教的说了,还勉强地挤出了眼泪,被司马昭当场揭穿。 刘禅的言行从此成为千古笑柄。 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是三国时期蜀国刘备之子。 他即位后,不理朝政,一切国事均由诸葛亮代为处理。 诸葛亮死后,刘禅日益昏庸,终日饮酒作乐。 他的昏庸无能在历史上出了名,后来,人们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比喻那种懦弱无能、没法使他振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