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盛唐弱宋,宋朝军事实力并不弱,但对外战争为何屡屡落败?
中华上下五千年,大一统的王朝也不在少数,秦、汉、唐、宋、元、明、清都是耳熟能详的统一王朝。其中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强汉盛唐也是我们所熟知的,元、明、清都是领土达到鼎盛的王朝,其中的宋可谓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王朝。强汉盛唐弱宋。汉唐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刚柔并济,统治者的怀柔也是应用得游刃有余,反观宋明这两个朝代,我们可知,明亡可谓是十分惨烈,“天子守国门”的悲壮无一不透露出明朝的刚硬,然而宋朝亡国恰恰相反,过于“软弱”成为亡国祸因。宋朝也是存在争议最大的朝代之一,后人无法准确评论出个好坏,可知的是宋朝并没有想象中弱,这个朝代的政治以及经济都达到十分鼎盛的地步,其中的文化以及科技更是百花齐放,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也是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宋朝并不弱,但为何对外战争被后世人所诟病?有以下三个因素招兵制度上出现很大问题。封建王朝对于招兵的制度有两种:征兵制度以及募兵制度,自唐朝以来征兵制度被渐渐取代,国家不再强制招兵,而是出钱雇佣来招安。宋朝完全用此制度取代征兵制度,募兵制度带来的军饷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即使富得“流油”的宋朝,长期以往也是根本招架不住这个开支,但是朝廷在那个时期正在大力的改制土地兼并问题。这个问题历来都是朝代灭亡的根本,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流民问题,朝廷所想到的办法就是靠着募兵制度,来消耗这些过剩的人口,这背后所面临的开支是不可计数的,朝廷被掏空也是迟早的问题,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因为此才引发第二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军队对保家卫国没有丝毫的概念。前文中我们可知,北宋军队招兵的费用是十分高昂的,面对如此高的军饷,他们也根本没有退役这一说法,被朝廷所养着的军队,从来没有忧患意识,甚至保家卫国这种必须的职责也被完全的抛之脑后。关于北宋军队的管理制度也是一团糟糕,不仅是管理制度,军队也是长期的缺乏统一性,大敌来袭之后对于这样的军队也是一击即溃。在这个积贫积弱的时期,宋军的实力其实并不弱,朝廷也是出重金进行着招兵,面对实力并不弱的宋军,为什么外敌能够轻易的大获全胜呢?因为宋军是几乎没有任何战斗力的存在,当然,军队积弱的原因不仅仅如此,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宋朝重文抑武是其根本的原因。我们可知,宋朝是继唐朝之后建立的大一统的王朝,这个时期的文化以及经济都达到封建王朝的鼎盛,但是对外战争却是一再面临着惨败,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宋朝“重文抑武”的机制,朝廷对文官的看重可见一斑,实权都是掌握在这些人的手中。而武将相较来说就比较的处于弱势,宋朝的统治者们都是一些“文人墨客”,没有能够带兵打仗的主。因为他们怕这些武将反,唐朝之所以亡,就是因为武将所掌握的兵权过多,宋为了吸取这个前车之鉴,对于武将也是各种剥削,所以又造成另外一个惨状,就是军队对外战争过于弱,之后才有靖康之耻。总结:宋朝的军队看似实力并不弱,但是对外战争确实是一塌糊涂,也可以形容为:宋朝的军队并不是打仗用的,但是军队所存在的意义从古至今都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土安全。宋朝的矛盾在今看来也是值得深思的,国力强大军力也就强大,国家也就富裕,但是宋朝完全将这两者分开,国家富裕但是军力不一定强。
宋朝对外战争的胜率超过70%,这一比率远远超过汉唐,为什么称为弱宋?
这个胜率是没错,但是通史上对于宋朝的印象就是对少数民族政权妥协,称臣纳贡,最后还灭于少数民族之手,所以一直以宋朝积贫积弱的形象对后人宣传。
但其实这个高胜率与弱并不冲突。汉唐虽胜少,但胜则大胜,取得了辉煌战果,对外打出了气势,拓展了版图,建立起了威望。而宋朝只有用如此高的胜率才能勉强支撑住自己的国家安全,尽量保证不失领土。到后期,胜率稍一下降,就避免不了被灭国的命运。
所以也可以这样说,宋朝对外战争的高胜率就是被近贫积弱的国家情况逼出来的。
宋朝为什么那么弱?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因都是赵氏一族建立的朝廷,又将南宋、北宋合称赵宋。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赵匡胤改国号为宋,定都汴梁(河南开封)。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及西夏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金国兵临汴梁,次年北宋灭亡。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俩及北宋宗室所有人;公元1127年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即位,改元建炎,史称南宋,赵构也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即宋高宗。公元1276年,蒙古军攻破南宋临安,俘虏了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年仅五岁的宋恭宗赵。南宋实际至此已经灭亡。扩展资料: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此期间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经济文化繁荣。咸平三年的GDP为265.5亿美元,占据世界比重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北宋时期,因推广占城稻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的3710万迅速增至宣和六年的12600万。“苏湖熟,天下足”谚语,最早就出现在南宋。南宋的农作物单产已比唐朝高出了两三倍,江浙是当时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南宋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发展,促成了京城临安的极度繁荣。南宋的南北文化大交流、思想大碰撞、社会大融合,形成了京城临安特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朝
北宋联金灭辽的行为,是不是犯了战略性失误?
在宋朝316年的历史中犯过两次致命的战略错误,一次是北宋末期的联金灭辽,另一次是南宋末期的联蒙灭金。这两次行动饱受后人的批评,似乎宋朝人像傻瓜一样。其实不然,这两次战略抉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不过事实证明,这两个决定都是错误的决定,但是并没有错的那么离谱。大家在联想一下南明初期的联虏灭寇,与宋朝的失误如出一辙。一、百年来的积怨促使宋朝联金灭辽宋辽两国的积怨都是因为燕云十六州。从此石敬瑭割让了这块中原王朝抗击游牧骑兵的要地以后,契丹就成为了中原王朝的常客。早在宋朝建立之前,契丹骑兵就多次南下,甚至还曾一度占领了开封。宋朝建立以后,在收取北汉的过程中,契丹有几次三番出来阻挠。宋太祖在位时期,三次针对北汉用兵,都是因为契丹的干涉不得不退兵。宋太宗在位时期,虽然收复了北汉,但是两次收取燕云十六州的努力都已失败而告终。虽然在檀渊之盟以后,宋辽成为了兄弟之国,但是每每提起燕云十六州,宋朝皇帝总是咬牙切齿。西夏问题也是宋辽之间的重要矛盾。早在宋太宗时期,党项族首领李继迁就在西北闹事,几次三番被宋军打败,但是战败的李继迁总是逃往辽国境内,搞得宋军无法追击。很明显李继迁和辽国达成了某种协议。到了李德明时期以后,李德明更是成为辽国册封的西平王。宋朝为了拉拢党项,也不得不继续给李德明加官进爵。李元昊公然称帝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宋朝和西夏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宋朝逐步占据了上风,而每当西夏撑不住的时候,总是把北方的辽国请出来干涉。辽国为了宋辽之间的力量平衡,也多次对宋朝进行军事威胁。所以说宋朝的辽国的怨恨很深。北宋末年,东北的金国崛起,辽国一败再败。宋朝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联金灭辽。其中说明两点,第一宋朝不知道金国的力量会有那么强,由于两国不接壤,所以宋朝对金国的实力不摸底,等宋朝感觉金国过分强大时已经为时已晚。第二宋朝对自己的军队满目自信,正因为宋朝对金国的不熟悉,因此也对自己的实力盲目乐观。自己国家的军队在对西夏和农民军的战争中屡屡获胜,宋朝的高层完全沉醉在大宋皇朝天下无敌的美梦中。正是因为这两点的缺陷造成了宋朝的战略失误。不过这里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以金国人野蛮的德行,就算宋朝没有联合它,它早晚也会攻宋。因为宋朝太肥了。二、联蒙灭金更是国仇家恨,怎么能不报?一直都有人认为南宋联蒙灭金是最大的昏招,但是大家可以试想一下百余年来的国仇家恨,南宋怎么能不报?在1127年金国攻陷了东京开封以后,宋朝的徽宗、钦宗两位皇帝被押到了东北。那些后宫的女人们更是不幸,就连贵妃也会被金军轮奸,南宋初年,一位官员出使金国,遇到了一位已经沦落成为娼妓的大宋公主。除此以外,金国还挖掘了北宋皇陵,几位君王的骸骨被丢弃在野外。一位宋朝官员路过皇陵看到了宋哲宗凌乱的骨头,立刻跪在地上痛哭失声。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中也写到了“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对于金国,南宋一直很无奈,自己也进行了北伐,可惜处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成功。现在突然有机会复仇了,这对于南宋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百十年来的仇恨终于可以报仇了。宋军攻入蔡州城以后,对着金国皇帝的尸体射了很多箭,可见南宋对金国的仇恨程度。当时蒙古已经把金国打得奄奄一息,当时就算没有南宋的帮助,蒙古一样也可以灭掉金国,最多多花费一两年时间而已。想依靠金国成为蒙古和南宋的缓冲地带,这完全是异想天开。就当时蒙古军队的扩张势头来看,它早晚都会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南宋。宋朝和蒙古的恶战在所难免,这不是一次赔款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因为蒙古一直想灭掉南宋。用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来形容,这就相当于美国政府突然邀请我们一起灭掉日本,然后平分日本。大家认为我们会不会答应?100多年的仇恨呀!至于灭掉以后,中美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没有人知道。宋朝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的情况也都一样,所以说我们用我们已知的历史知识去评价古人当时未知的情况,本身就有一定的缺陷。请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放在当时那个情况,既可以报仇又可以得到土地,哪个朝廷不动心?
宋朝“联金灭辽”国策的背后,哪两个情报不对等?
“联金灭辽”,这词语知晓历史的都知道是一出乌龙,背弃交好百来的辽国扶持野蛮的金国,最后在金灭辽后,顺带就弄了一出“靖康之耻”让北宋也覆灭。每每当历史读到这里,我都会思考,是怎么样的人才会做出如此事情。当时的辽国已经从狼变成了哈士奇,而当时的金才是虎狼之国。这情报工作做的是有多失败!难道连女真不满万,满万无敌天下都不知道?可惜的是历史就是如此让人难堪,“联金灭辽”的海上之盟,不仅让宋朝背负了道义上的谴责,也让自己走上了绝路。那么这样一个逗逼的政策如何出炉的?离不开一个辽国人的煽动。这辽国人名叫马植,是一个时代居住与幽云十六州的居民,是汉人出生的辽国人,不过他家不是一般汉人,而是官僚家庭,豪门出生,官职光禄卿。这官职看着不小,可是和当年祖上的荣光比还是差了不少,也因此马植常常有抱怨。抱怨来抱怨去就有了小心思,也许在他看来自己本是汉人,虽然为官却混的不咋地,要是出卖辽国,投奔宋朝是不是会人生得意啊。于是在政和元年(1111年),借着北宋使者童贯出使辽国的机会,这个马植将自己的付诸实践,让主动面见童贯,在一个私下无人的场景提出来自己构思已久的计划“联金灭辽”。他的理由也很简单直接:“女真恨辽人切骨,而天祚帝荒淫失道。本朝若遣使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与之相约攻辽,其国可图也。”当时的童贯可是权臣,虽然是个宦官可是一直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宦官中的战斗机,总想着建功立业。于是两人一碰即合,童贯就将这马植带到了宋国,面见了宋徽宗。见到宋徽宗之后马植说:“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真得志,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事不侔矣。”这段话说的也算非常有条理,辽国皇帝昏聩而民不聊生,汉人众多,女真人在后虎视眈眈,你不打辽国辽国也会灭亡,当抓住机会。宋徽宗并不算一个有多高政治智慧的人,其实这话虽然有道理,可是还有后半句没说,那就是女真人那么厉害,你能保证打完辽国他不打北宋吗?可是宋徽宗没想那么多,而是召开会议讨论“联金灭辽”问题。会议之上的争执当然有。一方说,宋辽两国百年盟约,如果背信弃义必有天谴。而且金国狼子野心,宋朝武力孱弱,如果真灭了辽国必有报应。这算真知灼见也算预言,可是另一方说,必须收复燕云十六州啊,这样的机会如果不抓住就再也没机会了。争论来争论去,宋徽宗也犹豫不决,就此将计划搁置!不过时间不等人,女真人的步步紧逼正在到来,数年后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渐渐统一女真,并开始起兵反辽,建立金国。原本还是潜力股的女真人突然就成了绩优股。古话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这宋徽宗在雪中送炭的时候没有帮助金国,却在锦上添花的时候打起了主意。在马植又一次劝说之下,宋徽宗决议“联金灭辽”。而且因为这献策之功,已经归附宋朝的马植还被宋徽宗赐名赵良嗣,就此成了宋国官员。决定了就要行动啊,重和元年(1118)徽宗皇帝派武义大夫马政和平海军指挥使呼延庆从山东出发,联络金国。只不过这使者很逗比。渡海到了金国之后,一看到金国的巡逻兵就被吓跑了,为了免担责任还回去说,是金国人不接纳他们,自己还差点被杀。宋朝一个大夫一个武将见女真人就跑还联盟。金国人看到了这出乌龙,也觉得好笑,不过基于国家利益,他们在知道北宋使者来过后也派出使者来宋朝。可是宋国又一次弄了个乌龙。原来负责接待的使者赵有开是个宋朝天国论患者,对待金国使者那是非常的不屑,说女真不过一个野蛮部落而已。过分抬举不好。随便敷衍下就将金国使者打发回去了,最后完颜阿骨打知道后那是气愤无比。想想也是,使者是你们先派的,半路跑了,我派个使者过去你们又不当回事,这算啥态度?本来就不需要你们帮忙,给你们面子回应一下,居然这样,爱来不来。就这样被忽视的女真开始冷落宋朝。可是金国越发强势,辽国被打的步步败退的现状让宋徽宗又纠结了。于是在宣和二年(1120年),又一次派使者赵良嗣(马植)出使金国,以求正式缔结“联金灭辽”的盟约。目的估计是怕金国灭了辽国最后自己什么好处都捞不到,而自己单独和辽国宣战又害怕。可是就算这么简单的缔结盟约事情,宋徽宗也没做好。宋徽宗在诏书中言:“据燕京并所管州城,原是汉地,若许复旧,将自来与契丹银绢转交,可往计议,虽无国信,谅不妄言。”这段话原本的意思是要全部收回长城以南的失地,包括燕云地区,可是不明确的文字于地名概念“据燕京并所管州城”让金国人找到把柄。金国人坚持说,这“燕京”就是辽朝的燕京辖区,进而拒绝将燕京辖区之外的土地给宋朝。每日诗词文书的宋徽宗居然在盟约这样的大事上出错,真实想想就好笑。最后扯皮来扯皮去,金人回复说。愿意签就签,不愿意就不签,最后宋朝还是捏着鼻子认了这份有无数错误的盟约。这合同不明不白,让无数人担心也让无数人反对。太宰郑居中就说:“澶渊之盟至今百余年,兵不识刃,农不加役,虽汉唐的和亲之策,也不如我朝的安边之策。如今四方无虞,却要冒然毁约,恐招致天怒人怨。且用兵之道,胜负难料。若胜,国库必乏,人民必困;若败,遗害不知凡几。以太宗之神勇,收复燕云,两战皆败,今日何可轻开战端!”宋徽宗面对这一切反对依然一意孤行对辽宣战,幻想通过一纸盟约完成祖先的心愿。可惜的是,后续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对辽宣战的宋军屡战屡败不断向女真求援,最后虽然短暂收复了燕云地区,也在女真背盟后一败涂地,进而引发靖康之耻。条约条约,都是实力的体现,那有低声下气求人签署的,这一开始的动机都有问题,还背上不受承若的罪名。实在是蠢到家了。至于这海上之盟的鼓动者马植也没好下场,因为叛国行为被辽国杀死,宋徽宗的结局最后也很凄惨,死于流放地五国城。他们的结局,都是没有认清楚自己国家的实力和金国的实力造成的。如果宋朝不背弃盟约而是支援女真,也许不用动刀兵就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虽然羞耻但是依然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