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元素有哪些
1、巴蜀文化元素指:四川省、重庆市的文化。
2、巴文化文化以重庆为中心,巴人在夷城(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建立了巴国第一个首都。后活动于重庆全境、湖北西部、四川东部、陕西南部及贵州北部地区;蜀则由三个古族融合而成,后成为西周封国,传“蜀与夏同源”及“禹兴于西羌”等,含川西、陕南、滇北一带。
3、巴、蜀交融已是战国之后。商至西周时,蜀人与黄河流域民族已有文化交流。出土商代后期陶器如深腹豆形器、高柄豆、小平底钵等,虽具地方特色,但铜镞、铜戈、铜矛却为黄河流域常见器形。出土的西周至春秋的玉石礼器与中原所出者一致。
巴蜀文化包括哪些文化
巴蜀文化包括巴文化和蜀文化。巴文化(bāwén huà),又叫巴蜀文化,是中国古代西南及中南地区的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会结构的总和。巴国文化:商代晚期和西周时代,主要以汉水上游为基本地域依托;春秋时代,巴国文化有所扩展,南及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战国初,巴国举国南迁至长江干流,先后在清江、川峡之间至 川东立国。这几个地方,留下了巴国文化的大量遗迹。巴地文化:包括今重庆全境、四川东部、陕西南部、贵州北部和鄂西南的土著新石器文化,考古学上称之为早期巴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末叶,这些文化在当地发展演变,盛衰兴替已达一二千年之久。完整意义的巴文化:战国初,巴国溯江进入重庆,始将青铜文化与当地的土著新石器文化融合起来,也将巴国文化与巴地文化融合起来。这才形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巴文化。巴人是中国古代西南及中南地区的一个族群。据专家学者考证,“巴”的地域范围大体界定在重庆全境、北起汉水、南至鄂西清江流域、东至宜昌、西达川东的地区。春秋战国之际向西发展,最终以重庆为中心,建立了巴国,逐步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在部落迁徙的过程中,巴人的文化得以沿途传播,也得以与其他部落进行交流。巴文化与楚文化在秦汉统一以后,开始融入华夏文化,但同时巴人与楚人始终保持着本地的文化特色。这种多元文化特质的传播脉络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连接古今巴文化的重要纽带。
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巴蜀文化渊源
巴蜀文化 自产生以来,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巴蜀文化也衍生了或者间接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关于巴蜀文化的渊源吧。 巴文化、蜀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发展历程,在中国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巴蜀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摇篮,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从秦汉到近、现代巴、蜀产生了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苏轼、张木式、杨升庵、张问陶、李调元、郭沫若、巴金等文化巨匠,在许多文化领域,诸如汉赋、唐诗、宋词、巴学、蜀学、史学、道教、天文、易学等方面,都处于全国前列。巴、蜀的文化和宗教,与齐鲁的儒学、三晋的法学、荆楚的道家,共同形成了祖国古代文化的显著特色。 巴蜀地区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和主经之地,自古与西南各族和南亚各国保持着密切交往,巴蜀文化影响了西南各族乃至南亚诸国,使巴蜀文化冲破了自身的地域特色进而具有大西南意义和国际文化交流意义。 “巴蜀文化”作为学术术语提出已近50年,郭沫若、卫聚贤、顾颉刚、徐中舒、蒙文通、冯汉骥、任乃强、缪钺、张秀熟、邓子琴等国学大师对巴蜀古史传说、古代历史、民族、学术、宗教和考古等方面进行开拓性研究,取得了一批划时代的成果。 在西南地区,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等素来是巴蜀文化研究的带头人,50多年来先后出版和发表了约450余种论著,巴蜀考古也获重大成果,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以成都“宝墩文化”命名的古城遗址发掘,三峡古人类遗址的发现,都凝聚了川大学人的心血。 1999年川大师生对三峡李家坝原始人遗址的抢救性发掘,被评为该年度“十大考古发现”。博物馆4万余件以巴蜀及西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物收藏,为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条件。 四川大学早在1991年即已成立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并接受邵逸夫捐款修1000余平方的“中心”大楼。1997年开始的“211工程”,又将巴蜀文化研究列为重点建设课题。 该中心与实体型研究所古籍所组合成四川大学巴蜀文化研究所,该所丰富的藏书和专职研究队伍,为全面开展巴蜀文化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有中国古代史、考古学、专门史三个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为巴蜀文化高级人材培养提供了学术保障。 中国的茶文化有记载最早始西汉,源于邛崃山脉蒙山之上,被陆羽称为西蜀茶称圣。
巴蜀文化的繁荣发源,巴蜀文化的交流
巴蜀文化,指的是四川省、重庆市的文化。自古以来,巴蜀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产生、演变了诸多文化形式,也有了更多的文化交流。那么,其文化交流都有什么体现呢?下面,就跟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武侯祠
三国蜀汉文化的中心遗迹是成都武侯祠。武侯祠本是刘备墓、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和诸葛武乡侯祠的合祀之地,但人们都用武侯祠这个名称来代称这几处遗迹。诸葛亮作为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受到万世云霄的崇敬,“武侯祠”这一称谓,深深领略到其中历史文化积淀的况味。
从武侯祠出发,沿着当年刘备入蜀的路线,可以陆续拜谒大邑子龙庙、德阳庞统祠、绵竹诸葛祠、绵阳富乐山和蒋琬墓、昭化费祎庙和剑阁翠云廊,北出汉中可到沔县定军山诸葛墓和武侯祠。一路上尽可以领略历史淘尽千古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铁马金戈变为渔樵江渚的沧桑变化,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王建墓
前后蜀时期是巴蜀历史上繁荣富庶、文化昌盛的又一高峰时代。永陵(王建墓)为我们留下了这一时代的历史见证。永陵石棺上的廿四乐伎石刻是我们了解唐代音乐的极品,从中可体味清乐与龟兹乐相结合,盛唐的霓裳羽衣舞曲在西蜀流传的情况。
前蜀和后蜀各有一位花蕊夫人,究竟是谁写下了留传至今的《宫词》,肯定可以引起在旅游中探索的兴趣。永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的一座修建和突出在地面之上又已经科学发掘的陵墓,可供游人参观,这更可以引起人们对于帝王陵寝秘密的兴趣。
位于长宁县和江安县的蜀南竹海面积有6万余亩,其中还有仙寓洞、龙吟寺等文化景观,既是大自然的奇观,也是邛笮人和僰人等蜀地先民世世代代辛勤的杰作。
岷山
岷山是古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发源于岷山的岷江,自古称为“江源”,是蜀文化最先发达起来的地方。这里有人间仙境九寨、黄龙和大草原,有巍峨的四姑娘山,有著名的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养殖基地,有古蜀文化的大量遗迹,有全国唯一的羌文化风光。游览岷山,不仅可以使我们体味山川的神奇秀美,更可以领略古老的巴蜀文化的千姿百态。
历史上巴蜀文化的几个高峰期是()A.先秦B.秦汉
巴蜀文化的几个高峰期是先秦。巴人和蜀人,在战国以前,其实是两种概念。巴人主要分布在今重庆、川东及鄂西地区,还涵盖了陕南、黔北和湘西等地,“巴”的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所以巴人的图腾为蛇和虎。而蜀人则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中西部平原地区及周边山区,“蜀”的古义为“葵中之蚕”,蜀人的图腾是鸟。他们塑造了两种不同的文化:“蜀文化”和“巴文化”。战国以后,人民习惯上把巴和蜀并称为:巴蜀。司马迁《史记》中记载:“(巴蜀之地)水旱从人民不知饥馑??谓之天府”。以前的关中之地被称为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物产丰饶,至此以后,巴蜀大地也被称为“天府之国”。蜀人是最早进入现今中国大陆的一批先民,他们的祖先从遥远的东非经过数万年的迁徙,沿着印度洋海岸线来到东南亚,然后一部分从缅甸经过云贵高原、川西高原来到了阿坝州茂县一带,形成了古羌人。在农耕文明未创造之前,靠采集狩猎的古人只有沿着海洋和森林迁徙,他们一路都留下了很多迁徙的遗迹(见后)。古羌人一支继续北迁,到了黄河流域的上游——渭河平原,他们在那里进入了农耕时代,创造了后来的华夏文明。而留下来的这支,也创造了历史悠久的古蜀文明(包括巴文明)。扩展资料:巴蜀文化的历史特征1、开放性早在巴蜀文明的初生时期,它就是一个善于容纳和集结的开放性体系。从历史的进程看,巴蜀文化北与中原文化相融汇,西与秦陇文化交融,南与楚文化相遇,并影响及于滇黔文化。巴蜀文化还易于成为南北文化特征交汇和集结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它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很早就与外域文化相交流。它是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传输的集散中心,三星堆遗址的海贝、金杖,表明与中亚、西亚及海洋文明有联系。2、整体性巴蜀文化从其诞生时期开始,即开始了向大一统的中原文化凝聚和集结,实现“最广泛的文化认同”的历史进程。一方面,从文化认同角度看,其特质和内涵从秦汉以后即融入中原文化之中,成为汉族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从区域特色的延续性角度看,它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蜀人自身的思维方式,努力实践其区域性文化个性的更新与崛起。这种整体性特征产生的社会根基在于巴文化和蜀文化虽是两支始原独立(一起源于岷江流域,一起源于汉水清江流域)的文化,但它们又是亲缘相近、演变的动力机制相近、具有共同性的生活结构体系的文化。3、巴蜀文化的特色性在于开创性与完美性的结合,在于顺应社会结构转型和更新的超前性,冒险性精神。它的社会根基正同巴人的冒险进取性、超前性与蜀人的追究完美性、稳定性的结合有密切关系。这种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巴蜀文化开放性的研究,可以充分认识巴蜀文化的特征:封闭中有开放的活动力,开放中有封闭的观念。今天讲西部开发,讲解放思想,就要把握这一文化特征,对阻滞社会结构转型和更新的封闭性习惯势力要首先在观念上有重大突破和创新,抑制其糟粕一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蜀文化
巴蜀的历史渊源是
先秦时期地区名和地方政权名。 主要在今四川境内。 东部为巴,西部为蜀。 据《华阳国志》所记,先秦巴蜀地区的民族有濮、賨、苴、龚、奴、獽、夷、蜒、滇、僚、僰等族称,其中大部分是百濮支系。 大量出土文物表明,巴蜀文化是与中原有别的另一民族文化。 特别是其精致的青铜器,形制、纹饰均具地方特色,但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在属于战国时期的兵器及古玺上,还发现两种与汉字不同且迄今未能释读的文字。 考古发现还表明,蜀地早在殷周时代已进入阶级社会。 传说最早的蜀王是蚕丛氏,《先蜀记》有“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的记载。 岷山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 《华阳国志》还说:蚕丛“其目纵﹐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 蚕丛之后的名王有杜宇,号望帝。 建都于土壤肥沃的郫邑(今四川成都西北二十公里)和瞿上(今四川成都南十公里)。 他“教民务农,……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晋时)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 后有荆人鳖灵溯江水至郫,为望帝相,时蜀地大水,鳖灵决玉垒山以除水害,从江水分沱以减水势,为蜀中治水先驱。 后望帝禅位鳖灵,是为开明帝。 为开明王朝约始于公元前666年,建都成都。 此后蜀渐强大,曾攻秦至其都城雍(今陕西凤翔南),又取南郑,东伐楚至兹方(今湖北松滋),“据巴蜀之地”,雄长巴蜀。 后巴、蜀相争,秦惠王于公元前316年派司马错﹑张仪率兵灭蜀。 巴国传说中,以夷水(今湖北清江)流域的巫蜒五氏族共举巴氏子务相为廪君的故事最着(见蛮)。 廪君乘土船不沉,又射杀盐神,死后魂魄化为白虎。 故其族有以人祠虎的习俗。 巴约在战国时为楚所灭,楚在巴地建立巫郡。 秦灭巴蜀 传说在殷末,巴和蜀都曾参加了周武王伐纣的战争。 巴人有著名的“巴渝舞”,“歌舞以凌殷人”。 武王克殷后,曾封宗姬于巴,爵之以子,大概建国在汉水中游。 巴在春秋时和邻近的鄾﹑邓﹑申﹑楚等国都有交往,和楚还有婚姻关系。 但后来也被楚所并,为楚汉中郡。 在今重庆东部涪陵地区当时还有一个枳巴,战国后期灭于楚。 秦在灭蜀之后,随即也灭掉建都江州(今重庆)的巴。 后又从楚夺得大片巴地,建立巴郡。 秦灭巴蜀,为进一步灭楚和统一六国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