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部精美的欧美电影你看过几部?
《更好的生活》,是关于墨西哥非法移民在美国最最最底层挣扎着生活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对父子。
墨西哥黑帮老大摇身一变成了可怜的非法移民爸爸,父子情感人至深,小人物在移民路上被折磨得惨不忍睹,人人都渴望过更好的生活,拥有更美好的人生。而这条路,曲折蜿蜒,布满荆棘,阻力不断,让人期许同时也让人失落,反反复复,充满魔力,让人着迷。 苦难因爱而生,也因爱而终。
一个人,站在高处,茫然四顾时、没有过犹豫,偶得佳境时、没有迷恋,只因心中有爱着你的名义 我们曾经那么相爱。
改编自英国作家狄更斯1838年的名著《雾都孤儿》,本片最值得赞的是色彩的运用,片子只有两种色调:大段阴郁的伦敦和小篇幅明媚的乡村。对应Oliver Twist的心情和处境。音乐也不错,很英国古典。
已经没有多少人有阅读名著的习惯,那么影像就担当起了这个辅助功能。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需要情色和苟且之事才能吸引观众的,观众需要的是好故事和能够激起人心共鸣的真情实感。
片名是不是标题党啊!少年辍学的大叔重新参加了拼字比赛,和印度小男孩结下深厚的友谊,比赛参与者希望获得认同,无论是盖伊还是阿三小孩。聪明到没朋友真是同病相怜的美好种子。天才的古怪犀利,立足于庄重的比赛场合,既挑战了传统的权威,又惹怒了家长背后一整条功利的教育链。
没有让人心服的大智慧,但有让人惊喜的小聪明,看时不会喊一声“哇塞”,但看完又砸吧出很多滋味。
三个分别在三个国家的人,与死亡擦肩的神秘、对未知世界的迷茫、痛失至亲的悲伤、寻找答案的迫切,在冥冥中将这三个本来毫无关系的人连在了一起,进而颠覆了他们未来的一切。无需任何花销的包装,只用简单的手法、朴素的技巧和平淡的故事就能轻而易举的打动人心。
老牛仔的电影总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无需任何花销的包装,只用简单的手法、朴素的技巧和平淡的故事就能轻而易举的打动人心。尽管影片结尾的爱情戏份让人诟病,但对于这个一个时刻透露着绝望气息的故事,Happy Ending又有什么不好呢?至少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是完美的。
典型的意大利片。从服装到布景,从配乐到摄影,全都美得让人如痴如醉。一个城市让人产生了一种欲望,罗马这个《绝美之城》,既华丽又文艺,有多少人为之向往,可是当你真正地身在其中时,却会发现一切都是浮华烟云,若能在喧嚣中寻得一丝的寂静,那真可谓是人生中莫大的幸福。
罗马的浮光掠影,热闹而生活的气息。得自费里尼的碎片之美,无论摄影和剪辑都无比炫技。索伦蒂诺放弃叙事结构后反而营造出了似懂非懂的奇妙意境。如果说画面美轮美奂,那配乐就是热泪盈眶!
年轻帅气的阿汤哥,让人眼前一亮的霍夫曼。故事简简单单,配乐大气,并没有特别煽情的段落,不刻意讨好,不哗众取宠,让人看起来十分舒服,让人感动在不知不觉中。雨人的单纯像是一面诚实的镜子,反射出人们急功近利的躁动。这是1988年的电影,到了今天,它依旧让我们心生向往。
这部电影胜在,没有刻意去煽情,没有非得讲一个撕心裂肺冠冕堂皇的故事。就是一点点儿铺出来,节奏不紧不慢,最后哗一下摊平,大家都哭了。感动吗?感动。为什么感动?鬼知道。每个人都能找到不同的感动点,这才是这电影牛逼的地方。
很新颖的故事,以被感染尸化的一家人躲避人类追杀为视角展开,剧本编的密不透风,直到结尾反转才摸清楚这家人的底细,期间黑暗压抑,悬疑紧张的氛围以及观者能被带出的同情感,难得的好片。
这个电影其实心里部分非常好,特别是在小孩子身上。 我们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埋怨小孩子,但是他们是小孩子所以才会这样子。 不能以成人来规定他们。
虽然躲藏在地下的庇护所,不见天日,但父亲母亲不曾停止教育孩子学习,教她做人做事,把小女孩放在第一位,父爱母爱在恐怖的背景下体现的淋漓尽致。
欧美经典电影推荐(推荐几部不容错过的经典欧美电影)
一:《窃听风暴》
唐纳斯马克执导,乌尔里希·穆埃,塞巴斯蒂安·考奇,马蒂娜·戈黛特主演。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在这里再重复一边那首优美的诗歌吧,它的美,让一颗特工的心灵变得善良。
九月这一天 洒下蓝色月光
洋李树下一片静默
轻拥着 沉默苍白的吾爱
偎在我怀中 宛如美丽的梦
夏夜晴空在我们之上 一朵云攫住了我的目光
如此洁白 至高无上
我再度仰望 却已不知去向
二:《克莱默夫妇》
罗伯特·本顿执导,达斯汀·霍夫曼、梅丽尔·斯特里普、贾斯汀·亨利领衔主演。1980年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那些触碰我们内心的亲情题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更像是一个精彩的,却不够真实而足够煽情的励志故事。而《克莱默夫妇》却以更细致和深刻的手法,让我们反思传统婚姻中的夫妻分工是否合理,以及家庭、夫妻所包含的更为深刻的意义。影片中感人至深的夫妻、母子、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让人回味的开放式结剧,还有大胆深刻的立意却在细致入微的情节中委婉的表达。可以毫无争议的说,这是一部比《当幸福来敲门》要更加优秀的经典电影。
三:《12怒汉》
西德尼·吕美特执导,米高梅公司57年出品,亨利·方达、李·科布、马丁·鲍尔萨姆等人主演。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 。
这是一部小制作,却丝毫不影响其经典地位的影片。影片从头至尾就是一场由十二个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陪审团讨论会,他们讨论的结论意味着一个被指控杀害父亲的十八岁男孩是否有罪。所有的证据都显示男孩是有罪的,大部分陪审员觉得没有讨论的必要。但8号陪审员凭着自己的认真和严谨、抽丝剥茧般的分析案情并和其他11名陪审员展开了唇枪舌战,最终还原了案情的真相,大家一致判定男孩无罪。
影片的意义不在于“无罪”的结果,而在于在辩论的过程对于民主制度作出了近乎完美的榜样和楷模。社会制度的本身除了维护社会的有绪运行之外,还应该包含对真相和对生命的尊重。
四:《杀死一只知更鸟》
一部与原著小说同样伟大的经典电影作品。罗伯特·马利根执导,格利高里·派克、玛丽·巴德哈姆、罗伯特·杜瓦尔主演。第35届奥斯卡奖最佳编剧、最佳男主、最佳艺术指导。
看着今天的美国社会,再看看这部电影所讲述的那个时代,真的怀疑那种传统的白左精神,是到了今天已经几乎要消失殆尽,还是从来就从存在于电影和小说里。电影从几个儿童的视角,从他们的生活经历入手,抨击了美国主流社会对黑人的种族主义歧视,告诫我们偏见和种族歧视对于真、善、美的扼杀。
这部电影还有另几处非常打动我的地方,说出来可能有点出戏,就是我不知道看文章的朋友们有没有这样的回忆,童年的时候,由于我们的淘气,曾经无数次游走在死亡和危险的边缘。影片中孩子们夜晚顽皮骚扰邻居而被邻居枪击(邻居完全搞不清楚真相只为了自保),由于自己的爬到很高的地方距离死亡一线之间等等。我自己的童年就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但现在说出来,估计父母也不会相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这些似曾相识的感觉与影片所讴歌的伟大意义都同样是我深爱这部电影的主因。
五:《爱在三部曲》(其实是四部曲了,隔9年一部,最后一部提前拍了几年,一直没舍得看,不想看到他们老去的样子)
这个问答的最后,还是用爱来收尾吧。也许思考人生的意义到最后,会觉得人生本来也没有什么意义。就如同王小波的小说写的那样,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和经历过的一起是自己的似水流年,这个才真正属于自己,其他的,不过是片刻的欢愉或不幸。
爱在黎明破晓前
爱在日落黄昏后
爱在午夜来临前
这个系列没有太高深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但时光流逝的本身已经足够使我们的内心荡起涟漪。最后一部《爱在记忆消失前》的剧照,不忍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