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奔马是哪一年被发现的出土于哪里
在1969年10月被发现,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铜奔马一般指马踏飞燕,属于东汉时期作品。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
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瞬间,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马踏飞燕为什么改名为铜奔马
因为网友们看其形状,给它起了个外号叫作“马踏飞燕”。实际上该件文物原本就不叫“马踏飞燕”。其原本出土时便被命名为“铜奔马”,与一般四脚着地的铜马不同,这匹马被设计成了飞奔的样子,马昂首嘶鸣,三足腾空,一足踏飞燕,所以人们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想象为其命名。
铜奔马简介
铜奔马,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是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甘肃省省辖市)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的合葬墓。其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正确解读
关于铜奔马马蹄下之物主要有“燕子说”、“飞隼(鹰说)”、“龙雀说”、“乌鸦说”等4种观点。其实,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年持“燕子说”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铜奔马马蹄下的鸟类双目圆瞪,嘴形侧扁高隆,先端钩形,并不像燕子,更为重要的是铜鸟的尾部不是分叉的,这显然不符合燕子的特征。
汉代铜奔马的历史记载
汉武帝《西极天马歌》云:“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千古时空交替,物质己逝,精神却永流传上,这句话最能说明汉代的文治武功及政经状况。汉代乃是我国开疆拓土、抵御外奴的辉煌年代,汉高祖的亲征、文景的盛世、武帝时卫青、霍去病等的开通西域,使得西域各国慑服於大汉天威,而纷纷遣使通汉,广开经贸的交流大门。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批雷台汉墓出土的青铜陪葬器物,不仅是一批非常优美的古代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在近两千年之後,还能见到汉代马的精神面貌,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次惊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