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课外)
观沧海赏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然而,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 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参见《古诗归》卷七钟惺评语)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么,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次北固山下 赏析首联描青山绿水,叙诗人行踪。“客路”一词,虽为实写,却已寓乡愁于其中矣。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诗人遣词造句之工力可见一斑。颔联写景寓理,耐人寻味:“潮平”当因“两岸阔”,“风正”方能“一帆悬”也。“风正”一词极有讲究,用“风顺”,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顺而疾,则帆就会被鼓成弧形了;用“风和”?撇开对仗不说,倘为逆风,即使“风和”,亦无法使“一帆悬”。颈联历来脍炙人口,“海日生(于)残夜,江春入(之)旧年”,这不仅是时序的交替,而且饱蕴哲理。“日”与“春”乃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表现出具有普通意义的生活真理,令人鼓舞。较之张若虚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若从予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染力等层面玩味,似略胜一筹。无怪乎与诗人同时代的“燕许大手笔”燕公张说将此联“手题政事堂”,明代胡应麟誉其“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呢!尾联仍情景相系,由大雁之北飞想“雁足传书”的传说,景实而情真,紧承三联,遥应首句,淡淡的乡思愁绪,自然溢于言表。钱塘湖春行【赏析】这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钱塘湖)的写景诗。在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二句,云水生春意。在孤山寺到贾公亭之间的这一片湖面上,春水初涨,水面平堤,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因着春天空气的湿润,也低低地浮挂着,远远地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这里面的山、寺、亭、水、堤、云,高低错落,远近配合,构成了一幅平阔旷远的立体湖景图。三四句,莺燕争春光。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在湿润的湖岸边,不知是新到谁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着衔泥筑巢。早莺尚少,只在“几处”;新燕不多,不知“谁家”。西湖是鸟儿们理想的天堂,它们中的先到者早早地开始雀跃起来了。诗句在对莺歌燕舞的动态写照中,传达出西湖生动的早春气息。五六句,花草竞春荣。放眼望去,形形色色的野花开的开,发的发,摇曳在春风中,渐迷人眼;俯视身下,绿绿茸茸的春草还不够深,骑马走过,刚刚能遮没马蹄——花草都处在竞相荣发滋长之中。可以想见,过后不久,西湖将开出一个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绚丽春天。七八句,诗人赞春情。诗人骑马扬鞭,指点春色:这绿柳成阴的白沙堤,是我最留连喜爱的地方啊!这是诗人看到面前的美景,内心发出的由衷赞叹。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风景呢!天净沙 秋思 赏析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
高中语文文言文ppt
1.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修二】 高一语文文言文第四单元教案全集 粤教版 必修4.一语文文言文第四单元教案全集14、孔孟二章《季氏将伐颛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语录体的论述方式.“修文德以来远人”了解本文语言高度精炼的特点.季氏伐 。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一语文文言文第四单元教案全集14、孔孟二章《季氏将伐颛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语录体的论述方式.“修文德以来远人”了解本文语言高度精炼的特点.季氏伐 。高一语文必修3 所有文言文的文言现象整理 课件-苏教版 ppt.版高一必修三所有文言文的\x0b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固定句式 制作:江苏省射阳中学语文组韦文芹 勤奋成就学业 学习改变命运 成功在于细节 勤奋成就学业 学习改 。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苏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版高一必修三所有文言文的\x0b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固定句式 制作:江苏省射阳中学语文组韦文芹 勤奋成就学业 学习改变命运 成功在于细节 勤奋成就学业 学习改 。 2. 2018年高考语文怎样读懂文言文ppt公开课 简单的,你要先先打好基本功(实虚词、通假字、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偏义复词、文学常识、古代修辞),没基本功你看古文就是在看天书.然后就是需要对文意和中心思想的总体把握,这就是你语感和技巧的应用:技巧就是要学会根据语境判断语意,联想类比确定词,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追求信、雅、达(即准确、通顺、流畅).像《史记》、《二十四史》等多以介绍人物为主,像《古文观止》等是以古文的散文形式为主,掌握这样著书规律,对了解文意主旨中心都有帮助的.读古文最重要的其实是坚持,我刚接触古文也是不知从何读起,但坚持读就精通了。 3. 高中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 初中部分(40篇) 1孔子语录&;《论语》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杂说(四)&;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关雎&;《诗经》 18蒹葭&;《诗经》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38无题&;李商隐 39相见欢&;李煜 40渔家傲&;范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44水调歌头&;苏轼 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50己亥杂诗&;龚自珍 高中部分(14篇) 1.劝学(节选)&;《荀子》 2.逍遥游(节选)&;庄子 3.师说&;韩愈 4阿房宫赋&;杜牧 5赤壁赋&;苏轼 6氓&;《诗经》 7离骚(节选)&;屈原 8蜀道难&;李白 9登高&;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11锦瑟&;李商隐 12虞美人&;李煜 13念奴娇搰壁怀古&;苏轼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所有文言文列表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必修二 离骚、孔雀东南飞 并序、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必修三 蜀道难、琵琶行 并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扩展资料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中语文 5.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ppt 人教版 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 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 先说积累。 不少人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老师已讲清楚,我也明白,这就够了。老师一篇一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学。 到了高三下学期总复习的时候,你问他还记得几篇的时候,他就会茫然地摇摇头说,一篇也不记得了。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可取的。 因此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就是要积累。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 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那么,需要背诵多少篇章呢?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己有明确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这"一定数量",在大纲中规定为《蜀道难》、《声声慢》、《长亭送别》等诗词曲50首,《劝学》、《兰亭集序》、《赤壁赋》等古文20篇(段)。这些是对每一位高中生的最起码的要求。 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坚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 背诵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地基,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在这方面不肯花时间,到了考试时再问怎么办,就好像揪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那真是毫无办法了。 再说转化。这里说的转化是指迁移能力,即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能够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要掌握一些文言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掌握实词的意义。 虽然《大纲》中只规定需要掌握150个文言实词,但实词掌握得越多,阅读水平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掌握文言实词主要有4个方面: 1.词的古今异义。 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1999年高考第11题D项"人灾,绝食者千余家"句中,"绝食"作"断绝粮食"讲,与今天的"绝食"意义完全不同。 这是词义演变。 2.一词多义。 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如"发"字,在"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6. 人教版高中文言文 1.*沁园春•长沙…………………………………… *** 3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6 再别康桥………………………………………徐志摩 8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6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18 6.*鸿门宴……………………………………..司马迁 22 4.《诗经》两首 氓 采薇 5.离骚………………………………………屈原 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8.兰亭集序……………………………………王羲之 9.赤壁赋……………………………………..苏轼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1.窦娥冤………………………………………..关汉卿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5.滕王阁序…………………………………….王勃 6.*逍遥游……………………………………庄周 7.*陈情表……………………………………李密 望采纳!!!!!!!!!!! 7. 高中语文必背古文 必背诗篇 1《诗经·氓》 2《诗经·无衣》 3《诗经· 静女》 4 《离骚》(节选) 屈原 5 《孔雀东南飞》(节选) 6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7 《湘夫人》 屈原 8 《短歌行》 曹操 9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潜 10 《长歌行》? 11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12 《山居秋暝》 王维 13 《登高》 杜甫 14 《蜀相》 杜甫 15 《石头城》 刘禹锡 16 《锦瑟》 李商隐 17 《书愤》 陆游 18 《虞美人》 李煜 19 《雨霖铃》 柳永 20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21 《鹊桥仙》 秦观 22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23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24 《扬州慢》 姜夔 25 《渔翁》 柳宗元 26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27 《李凭箜篌引》 李贺 28 《过华清宫》 杜牧 29 《菩萨蛮》 温庭筠 30 《桂枝香》 王安石 31 《浪淘沙》 李煜 32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33 《江城子》 苏轼 34 《苏幕遮》 周邦彦 35 《一剪梅》 李清照 36 《将进酒》 李白 37 《兵车行》 杜甫 38 《蜀道难》 李白 39《 峨眉山月歌》 李白 40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41 《客至》杜甫 42 《旅夜书怀》 杜甫 43 《登岳阳楼》 杜甫 44《荀子·劝学》 荀况 45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刘向 46《过秦论》 贾谊 47《兰亭集序》 王羲之 48《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49《师说》 韩愈 50《阿房宫赋》 杜牧 51《六国论》 苏洵 52《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53 《陈情表》 李密 54 《赤壁赋》 苏轼 55 《滕王阁序》 王勃 56《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孟轲 57 《史记·屈原列传》 司马迁 8.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表示官职调动的实词有哪些 ppt 、授职荐举: 任:担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毅内谋(毅蒙毅名) 授:授官任命《汉书?翟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拜授 除:任命授职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拜:授给官职取阳晋拜卿《廉颇蔺相列传》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知名士充任官员古写着徵现简化征 公车特征拜郎《张衡传》; 赵相征至安乃使复召赵王《史记?吕太本纪》 召:征召累召应《张衡传》 辟:音bì,征召由央官署征聘向荐举任官职 连辟公府《张衡传》;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 荐:推荐由向央推荐品行端任官职古写着荐现简化荐 尚书同郡杨乔书荐曰《孟尝传》 举:推荐推举指由向央推荐品行端任官职 举孝廉行《张衡传》; 傅说举于版筑间,胶鬲举于鱼盐,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奚举于市《孟?告》 起:起用任官职或重新启用任官职鲁居丧服阕起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提:提拔(魏收)提奖辈名行先浮华轻险徒虽才能弗重(名行:名望德行)《北史?魏收传》 拔:提升没官职山涛(名)作冀州(官)甄拔三十余李白《与韩荆州书》 封:封赐封授帝王授予臣土、封号或爵位 劳苦功高未封侯赏《鸿门宴》;(陈涉曰)六君我能封使秦尺土封立弟王(例封作名用)《史记?李斯列传》;军功封定阳《指南录序》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式任命选博士谏夫通政事者补郡守相望平原太守《汉书?萧望传》补:任愿令补黑衣数《触龙说赵太》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爵位步夫卒追赠皇《三志?吴书?吴主传》 赐:赏赐功臣爵位武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汉书?苏武传》 赏:指皇帝特意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八月初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铨:铨选选拔翁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父亲做吏部官)《记王忠肃公翱事》 策:策试尝策孝廉《孟尝传》 衡:权衡比较铨衡指主管选拔官吏职位亦指主管选拔官吏部门汝若居铨衡举辈《晋书·良吏传·吴隐》 选:推选选广少傅《疏广传》 进:引荐、进荐古君进礼《向雄传》 二、提升官职: 擢:原官提拔擢军(军:武官名《汉书?赵充传》); 升:升官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拔擢:用于由低级高级升迁蒙拔擢宠命优渥李密《陈情表》 进:用于较高职务于忌进孙于威王《史记?孙膑传》 起复:恢复原职务雨村道:说何尝事关命蒙皇隆恩起复委用竭力图报岂私枉实忍《红楼梦》第四《薄命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皇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谭嗣同》;孝文帝说超迁岁至太夫《史记?贾谊传》 三、调职务: 转、移、调、徙:般转任改任调调迁再转太史令衡慕世所居官辄积徙《张衡传》;圣河南诸县盗转运使奏移渑池尉《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调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徙王信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迁:调官职般指升官进转博士数迁朔刺《汉书?翟进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公车特征拜郎再迁太史令《汉书?张衡传》 :指京受任永初河间相王骄奢(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相)《张衡传》 改:改任公改两广《记王忠肃公翱事》 放:外放外调既胡即放宁夏知府《谭嗣同》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第十三单元
1. 有谁做完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第11单元和第12单元的答案,麻烦报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10 2 第12单元 2.1 鹤亦知人意 卢仁畜二鹤,甚驯。 后一创死,一哀鸣不食。卢仁勉力饲之,乃食。 一旦,鹤鸣绕卢侧。卢曰:“尔欲去,吾不尔羁也。” 鹤乃振翅云际,徘徊再三而去。卢老病无子,后三年,归卧乡间,晚秋萧索,曳杖林间,忽见一鹤盘空,鸣声凄切。 卢曰:“若非我侣也?果是,即下之。”鹤竟翩翩而下,投于卢怀中,以喙牵衣,旋舞不释。 卢遂引之归。卢视之如赤子,鹤亦知人意,侍卢若亲人。 后卢仁卒,鹤终不食而死,族人葬之墓左。 译文 卢仁养了两只鹤,非常温顺。 后来有一只受到创伤死了,另一只鹤悲伤的鸣叫不吃东西。卢仁尽力喂养它,它才进食。 一天早上,那只鹤在卢仁旁边边绕边叫。卢仁说:“你想要离开,我就不羁留你了。” 那鹤于是振翅飞上云霄,徘徊很长时间才走了。卢仁年老体弱又没有子女,过了三年,回到乡间养病,深秋季节十分清冷寂寞,他拄着拐杖在林间,忽然看见一只鹤盘旋在空中,鸣叫声十分凄惨悲切。 卢仁说:“你不是我的同伴吗?如果是,就马上下来。”鹤竟然轻快地下来了,投到卢仁的怀里,用嘴牵着衣服,旋转飞舞着不停。 卢仁马上带它回家。卢仁看它像看亲生孩子一样,鹤也通晓人的意思,对卢仁像亲人一样。 后来卢仁死了,鹤最终因为一直不吃东西而死了,族人把它葬在卢仁的墓左边。 翻译重点句 尔欲去,吾不尔羁也:你想离去,我不束缚你。 若非我侣也?:你不是我的伴侣吗? 注释 1、畜:养 2、驯:温顺、驯服 3、创:受伤 4、喙:禽类动物的嘴 5、引:牵,引,带 6、羁:拴住(jī)7、曳:拉拖;此指拄着 8、卒:死 9、若:像 10、去:离开 11、即:就 12、释:放开 13.赤字:婴儿。 14.萧索:清冷寂寞的样子。 2.2 明义法师之鸠 浙江盐官县庆善寺明义法师,屏居乡里。一日晨起,行径中,见鸠雏堕地,携而归,躬自哺饲。 两月乃能飞。日则纵飞林间,夜则投宿法师屏几间。 是岁十月,明义法师之徒惠月主掌管庆善寺,迎其师归。至暮鸠返,室寂无人矣,不见法师,旋室而匝,悲鸣不已。 守舍者怜之,谓曰:“吾送汝归法师处。”明日,笼而行,适法师处。 自是不复飞出,日与法师为伴,以手抚摸皆不动,然他人近之,辄惊起。呜呼!孰谓禽兽无情乎?(据《虞初新志》改写) 译文 浙江盐官县庆善寺明义法师,退居到乡村。 有一天早晨,在小路中行走时看见有一只小斑鸠掉落在地上,便带它回去,亲自喂养。两个月后就能飞了。 白天被放在林间飞翔,晚上就投宿在法师家屏风和几案间。这年的十月,明义法师的徒弟惠月掌管了庆善寺,迎接他师父回来。 到了晚上斑鸠回去,屋里十分寂静,没有人,它没看见法师,便绕着房间盘旋,不停地鸣叫。看房子的人可怜它,对斑鸠说:“我送你回到法师那儿。” 第二天,他将鸠装在笼子里出发,到法师那儿。(斑鸠)从此不再飞出去,天天和法师作伴,用手抚摸都不动,但当别人靠近它时,总是惊慌地飞走。 啊!谁说禽兽没有感情? 注释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11 1 法师:对和尚的尊称。 2 屏居:退居。 3 径:小路。 4鸠:斑鸠。 5 乃:就。 6 日:白天。 7 纵:被。 8 则:就。 9 旋:围绕。 10适:到。 11暮:晚上。旋:围绕。 12 匝(zā):周。 13鸣:叫。 14 已:停。 15 堕:坠落。 16 携:带。 17 自是:从此。 18 辄:总是。 19投宿:寄宿。 20 是岁:这年。 21归:归来。 22至:到。 23情:情义。 24笼:装进笼子。 25复:再,又。 26孰:谁。 27、躬:亲自。 28、怜:可怜,怜悯。 29、明日:第二天。 30.主管:主持掌管。 句子翻译 1躬自哺饲:(法师)亲自喂养它。 2笼而行:他将(斑鸠)装在笼子里出发。 相关成语 1、“风雨如晦”: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 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晦”解释为:昏暗。 文言知识 “笼而行”的语法现象。“笼而行”当然不该理解为“笼子而走”。 在这句话中,“而”连接两个动词——“笼”与“行”。因此“笼”作动词用,要理解为“装进笼子”。 又,“灯而行”,意为提着灯走;“舟而遁”,意为乘船逃跑。 文化常识 法号与法师。 “法号”又称法名,是出家当僧尼或道士后另起的名字。上文所说的“明义法师”,“明义”是僧人的名字。 他原有姓名,但出家后都以法名相称。如“惠仁法师”、“智深法师”、“德洪法师”等,其中“惠仁”、“智深”、“德洪”都是法名。 “法师”是对和尚的尊称。 2.3 鹿亦有知 博山李氏者,以伐〔砍〕薪为生。 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渐渐〕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 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 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十天〕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坚持)请。 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 李氏深悔之。(据《小豆棚》改写) 译文 博山有个姓李的人,凭借砍柴谋生。 一天,他在山坳里捡到一只幼鹿,就带回家喂养。鹿渐渐长大,十分驯良,见到人就呦呦地叫。 他们家周围都是大山,鹿每次出去,到傍晚必然回来。到了秋祭的时候,照例要用鹿(祭祀),由官府监督,猎户很着急,因为限期就要送上(。 2. 【六,七走进文言文答案第一单元阅读黄琬聪慧训练1.杨修啖酪2.王戎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 "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很惊奇,往后常常称道此事。 3. 初中走进文言文6,7年级第6单元文言文的译文 虎画: 原文:予友人工画虎,其室四壁咸虎画:或腾或扑,或吼或奔,或挈幼或独行,形态各异,皆毕肖。吾尝乞得一轴,高二尺奇,宽二尺许。其二虎,雌雄各一。雄者踞于石,昂首远视,张口若呼啸状;雌者伏于侧,足前伸,神情怡然。旁有奇石三四,似助威也。余县诸东壁,爱甚。 译文:我的朋友工于(善于)画虎,他的房间的四壁都挂着画有老虎的画:有的翻腾,有的扑跃,有的在吼叫,有的在奔跑,有的带着幼仔,有的独自行走,形态各不相同,都非常你真的老虎。我曾经向他请求而得到了一幅画,高二尺多,宽差不多有二尺。其中画有两只老虎,雌虎和雄虎各一只。雄虎蹲踞在石头上,抬起头向远方张望,张开口做出呼啸的样子;雌虎趴在雄虎旁边,足向前伸展,神态怡然自得。在两只老虎旁边有三四块奇石,像给两只老虎助威一样。我把这幅画悬挂在东边的墙壁上,我非常喜欢这幅画。 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高渐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译文】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得到一复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欧阳修知道这是很珍贵的画,却不知道珍贵再什么地方。 于是,他便向承相吴育请教。 吴育看完画,连说:“好画!这是正午的牡丹。”欧阳修很奇怪:“画面上并没有太阳啊!”吴育说:“画中的牡丹张口开放,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也正是正午时猫的神态。” 欧阳修恍然大悟,赞叹不已,更为画家细节描写的高超技艺拍案叫绝。 朱元璋画像: 原文 (选自《菽园杂记·卷十四》) 高皇尝集画工传写御容,多不称旨。有笔意逼真者,自以为必见赏,及进览,亦然。一工探知上意,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进。上览之甚喜,命传数本以赐诸王。盖上之意有在,他工不能知也。 译文: 太祖皇帝召集画工为自己像,画出来的都不满意。有位画工写生本领最高,画得最像,自以为万岁爷一定会满意了,谁知呈上去也不合适。另一位画工却揣摩出了皇上的心思,不求形似,将御容画得格外和善慈祥。结果龙心大悦,诏令其照画若干幅,颁行天下。因为皇上的心思(想法)已经存在,(只是)其他的画工没办法(能力)探知(罢了). 苏东坡画扇: 先生职临钱塘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 东坡到钱塘就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绫娟的钱两万不还,公差把那人招来询问,他说,我家以制扇为生,正好父亲亡故,而自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又冷,做好的扇买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钱。东坡凝视他许久说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卖。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娟扇面二十把,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那人流泪拿扇往外走,刚过府门,就有好事者争相用千钱购扇,手里拿的马上卖完了,而后来的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去。卖扇人就卖完了扇还清了欠款。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4. 走进文言文第十一单元答案 六七年级的 1、粤西桂林,近有荒村,多树木,上多栖乌鸦。一犬翘首枝头,乌鸦食其上。犬欲缘木上之,恨无何,伏地喃喃,仰视注目以待,颂曰:“乌兄,久慕高风,未亲雅教,素仰雅曲,如赐一曲,尤慰平生,心亦足矣。”鸦听之,喜不自胜,伸腰展翅,喔喔数声,食尽堕犬口中。犬曰:“雅趣已聆,心愿已足,蒙赐佳味,终身铭德。”鸦讶曰:“非闻曲之为,乃欲吾口中食耶!”悔之莫及。 2、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开皮袋来看里面,安静的好像什么也没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皮袋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 了呢?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童子)把皮袋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即使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怪了,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皮袋里,皮袋是坚硬的、老鼠不能够钻透的。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皮袋),用声音来吸引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驯化神龙、捉住蛟龙,捉取乌龟、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突然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哪里能算上是最有智慧的呢?” (我)坐下来,闭眼打盹,自己在心里想这件事的原因。好像有人对我说“你只是多学而记住一点知识,但还是离‘道’很远。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我俯下身子笑了,仰起身子又醒悟了。(我)于是命令童子拿着笔,记下了我的文章。 3、粤令性悦谀,每布一政①,群下交口赞誉,令乃欢。一隶欲阿其意,故从旁与人偶语②曰:“凡居民上者,类喜人谀,惟阿主不然③,视人誉篾如也耳。”其令耳之,亟召隶前,抚膺高蹈④,嘉赏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隶哉!”自是昵之有加⑤。 [注释]①政:政令、措施。 ②偶语:相对私语,即互相悄悄说话。 ③阿主:我们主人,指粤令。 ④抚膺高蹈:拍着胸口,跳跃起来,形容极为高兴。 ⑤昵:亲近。有加:越来越、与日俱增。 粤令喜欢听奉承话,每实施一个政令,其手下都交口称赞,哄他开心。一个官员想拍他马屁,故意在一旁和人家悄悄地说:“但凡做官之人,都喜欢听人家拍马屁,唯独我们主人不一样,蔑视他人的赞誉!”粤令听见了,把他叫过去,拍着胸口,跳跃起来,对其赞赏有加,说道:“理解我的人,只有你呀!好官啊!”之后就与他越来越亲近了。 4、从前有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叫主管池塘的人把它畜养在池塘里。那人却把鱼煮来吃了,回报说:“刚放进池塘里时, 它还要死不活的;一会儿便摇摆着尾巴活动起来了;突然间,一下子就游得不知去向了。”于产说:“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那人从子产那里出来后说:“谁说子产聪明呢?我明明已经把鱼煮来吃了,可他还说‘它去了它应该去 的地方啦!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所以,君子可能被合乎情理的方法所欺骗,但难以被不合情理的方法所欺骗。 5、以前有一只在山上当王的狮子,一天在深山中抓到了一只豺狼,准备吃掉它. 豺狼说:"我将为大王你每月送来两只鹿来赎回我的小命".狮子王很高兴. 豺狼按照约定时间每月给狮子王送去了鹿.自己也靠捕获狐理,兔子等维生,数年之后,鹿都被吃光了,豺狼没有什么可以送给狮子了.一天狮子遇到豺狼,说"你杀太多生命了!今天轮到你了.你何其办呢" 豺狼无言相对,就被狮子吃掉了 5. 初中走进文言文6,7年级第五单元文言文的译文 【译文】 孙亮路过西边游猎的花园,正在吃生梅,就派太监到宫中拿蜜来浸泡梅子。蜜里有老鼠屎。孙亮把藏吏召过来审问,藏吏跪在地上叩头、赔罪。孙亮问藏吏说:“太监有从你那里要求取蜜吗?”藏吏回答:“太监早先索要过,实在不敢给。”宫中的官刁玄、张邠报告:“太监、藏吏说的都不同,请让司法机关彻底查问。”孙亮说:“这很容易知道。”孙亮叫人破开鼠屎,屎里是干燥的。孙亮笑着对刁玄、张邠说:“如果鼠屎之前在蜜里,里面和外面都应该是湿的;现在外面湿,里面干燥,一定是太监所做的。”太监自认服罪,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惊讶害怕的。 金华县郡太守张佐治到一个地方巡查,看见有无数的青蛙在道路两旁不停鸣叫,而且一只只都昂着头,像是有冤情要诉说。张佐治感觉很奇怪,便下车步行,边走边察看,那些青蛙见他下了车,于是全都蹦跳到他的面前为他引路。到了一处田边,赫然看见三具尸体堆叠在一起。张佐治用手提起上面两具尸体,发现最下面那具尸体还在轻微的颤动,于是喂以汤水,不一会儿那人苏醒了,便讲述起了遇害经过:“我是一名商人,一日在路上遇见两个人担着两个筐,里面全是青蛙,于是我便买下了青蛙把它们全放生了。但那两个卖蛙的人说:‘这里水很浅,就算你把青蛙放生了,也会很容易被别人捉住。前面有潭水很深,是放生池。’我于是便跟那两人前往深水池,可谁能料想,那两个人却想害死我。我的两个仆人随后来找我,他们身上都带着很多银两,那两个害我的人却把我的仆人引诱到这里,也把他们杀死了,并抢走了所有银两。”张佐治听后立刻回郡里,下令逮捕那杀人越货的两人,第二天,便捉住了他们,而且连被抢夺的钱财也尽数追回。经过审讯,那两人都交代了犯罪的事实,因此判他们死罪,并将他们所抢夺的钱财全部归还那位商人。 有个瞎子和小贩同住在一家旅店里。第二天早晨,小贩惊叫起来,说5000个铜钱不见了。店主过来协助搜索,发现钱在瞎子的包裹里。可那瞎子说,铜钱是他自己的,于是双方争吵不休,直告官府。 县官当即提审。他问小贩,铜钱上有没有做过记号。小贩说“这是我每日买卖要的钱,怎么会去做记号呢?”县官问瞎子,瞎子回答说“我做记号。我的铜钱是有字的一面对着有字的一面,没字的一面对着没字的一面,再穿起来的。”县官叫人把铜钱拿来验证,瞎子说的果然不错。然而小贩痛哭流涕,怎么也来服。 “内中可能另有蹊跷。”要是这铜钱是瞎子夜里穿起来的,那手上一定会留下痕迹。”于是他突然要瞎子伸开两手,只见他掌上留着青黑的颜色,这分明是铜绿。在县官追问之下,瞎子不得不如实招供:他摸索了一夜才穿成的。 真相大白,5000个铜钱物归原主,瞎子受到了责罚。 张举,吴国人,是句章县官.该县有一女子杀丈夫,再放火烧毁自家房屋,谎称丈夫是被大火烧死.夫家的人感到怀疑,将女人诉讼到张举这里.女人不服罪.于是张举牵来两头猪,一头杀死,一头活的.均用材火焚烧烧.活活烧死的猪口里有灰.杀死再烧的口里无灰.接着将女人丈夫尸体检验,口里果然没有灰,断定是先杀死再焚尸.女人只好俯首服罪. 王荆公出了一个谜语:“画出来的是圆形的,写出来是方形的:冬天出来的时间比较短,夏天则比较长!”吉甫解释谜语说:“东海有一条鱼,没有头也没有尾巴,再除掉脊梁骨,就是你的谜语!” (“日”)
七年级文言文解答
1. 人教版7年级课内文言文,题目和答案 《世说新语》课内外四则练习(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寒雪日内集( ) 俄而( ) 雪骤( ) 公欣然( )曰 撒盐空中差( )可拟( ) 未若( )柳絮因风起(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3)撒盐空中差可拟。 5.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6.《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7.简答。 《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你还能把雪比作什么?(2)春雪 ---韩愈的对雪的比喻与谢道韫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院作飞花(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下列加点(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尊君在不?( ) (2)门外戏(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_________ 引:_________ 顾:_________10.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②( )待君久不至,( )已去。 ③(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2) (3) (3) 12.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14.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讲论文义(诗文)。俄而雪骤(急),公欣然(高兴地)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③“未若(不如,比不上)柳絮因(顺着,随着,趁着)风起。”公大笑乐。 即(是)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刘义庆 编著的 《世说新语》 一文。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翻译文中标有序号和横线的句子:①、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②、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物“ 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5、主讲人对谢道韫、谢朗的答案优劣未作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你认为他笑什么?你能否发挥想象,补充主讲人笑后所说的一句话吗?答:(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6、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答: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7、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 2. 谁有“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复习”题的答案 一、文学常识:《童趣》沈复 清代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论语》 孔子学生 春秋时期 《山市》蒲松龄 《聊斋志异》 《世说新语》刘义庆 《世说新语笺疏》南朝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的作者字号、朝代、作品、评价。 二、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 1、果大亡其财(家产) 驱之别院(赶) 而内自省也(反省) 父子相保(存活) 差可拟(比喻) 松柏之后调也(凋谢) 2、项为之强(脖子) 徐喷以烟( 慢慢 )怡然称快( 高兴 ) 果如鹤唳(鸣叫)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 诲女知之乎(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 思而不学则怠(有害 ) 恒不一见(经常) 始悟为山市(明白) 士不可以不弘毅(刚毅 ) 连亘六七里( 连绵) 或凭或立(站立) 差可拟(比拟)人烟市肆(人家)(店铺) 下车引之( 拉) 不筑(建筑) 倏忽如拳如豆 (一会儿) 3、无何、未几、既而、逾时、俄而 (不一会儿)4、三省吾身(反省) 三人行(行走) 5、余忆童稚时(回忆) 吾日三省(反省 ) 诲女(汝)知之乎(你) 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中午) 尊君在不(通"否" ) 三、 1、通假字: 诲女知之乎 通 意思是 人称代词. 项为之强 通僵 意思是 僵硬 ;不亦说乎 通悦 意思是 愉快 是知也 通 智 意思是智慧 ;一切无有 通乌 意思是没有 裁如星点 通才 意思是 ;尊君在不 通 否 意思是 吗. 2、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唯危楼一座 古义:高 今义:危险 ;必将有盗 古义: 今义: 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居十日 古义: 今义: 相委而去 古义:丢下 今义;离开 ;去后乃至 古义:才 今义: 死者十九 古义: 今义: ;与儿女讲 古义:子侄辈 今义:儿子女儿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 . 3.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黄鹤楼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 关睢蒹葭。 4. 七年级下文言文答案 认为 B 介词、写出下列课文中的成语(4分),相当于“的” D 结构助词,把,无实义 前时之闻(D ) 仲永之通悟(A ) 卒之为众人(C ) 受之天也(A ) 拍而呜之(B ) 于厅事之东北角(C ) 撤屏视之(A ) 复投之(B ) 毙之(A ) 禽兽之变诈(C ) 三,见往事耳 3?止增笑耳、少时、因为 C 连词,而顷刻两毙(A ) (2)以 A 动词、久之 表示过了很久才发生表时间的词语(11分)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少时 久之 顷刻 表示突然发生、渭(C ) 犬坐于前(A ) 于厅事之东北角(B) (4)为 A 成为 B 作为 C 认为 D因为 E 题写 自为其名(A ) 以养父母,无实义 E语气助词、翻译下列文言短句。泯然众人矣:忽然 忽 表示同时发生:是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凭借、收族为意(B ) 卒之为众人(B ) 治经为博士(D )化为邓林(E ) (5)之 A 代词 B 动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去 C 结构助词、一词多义( 12分)(见专项练习) 7:(13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用来!但当涉猎:少顷,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 ) 狼亦黠矣:既而 表示相继发生、用.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来 或以钱币乞之(C) 蒙辞以军中多务(B ) 一儿以日初远(A ) 以刀劈狼首(A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A ) 盖以诱敌(B ) 投以骨(C ) (3)于 A 在 B 从 C 到 D 比 贤于材人远矣(B ) 受于人(A ) 饮于河。 2:未几 5、俄而、结友而别《夸父逐日》道渴而死 6、虚词用法(16分) (1)而 A 表顺接 B 表转接 C 表修饰 D 表并列 结友而别(B )道渴而死(C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A ) 骨已尽矣:顷刻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木兰诗》征募兵士《孙权劝学》刎览书籍 5. 七年级上所有古文的详解 古文阅读 包括的文章1、扁鹊见秦武王 2、心不在马 3、任公子垂钓 4、滥竽弃数 5、弥子瑕 6、叶公好龙 7、王良与嬖奚 8、丑妇效颦 9、三人成虎 10、偷难之逻辑 11、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12、击鼓戏民 13、画鬼最易 14、鲁人搬迁 15、三虱相讼 文言知识这本本书上全有《七年级文言文助读指导》作者:宋伯涛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ISBN:720105079 原价: ¥13.8图书简介本书分古文和古诗两大部分: 古文部分按时代或考点要求选取短小古文(篇幅较长的节选)节作为阅读对象,并注明出版。 为便于学生理解,“注释”部分对文中较难的字词及文化知识作简明扼要的注释,并对难字注音。每篇古文设有“知识积累”、“文言文翻译”、“自我检测”、“答案及解析”等栏目。 “知识积累”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特殊句等基础知识进行归类说明。“文言文翻译”以“信、达、雅”为原 你还可以下载课件/sofare?id=11696/hysoft/18115。 6.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一、读拼音写汉字。 二、解释句中下划线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 2.其人弗能应也。 ( )( ) 3.郑人置履。( )( )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 ) 三、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何不试之以足? 四、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或郑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五、阅读理解 蚊子和狮子 一只蚊子飞到狮子那里,对狮子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你也许不信。 其实,你有什么力量呢?不过能用爪抓,能用牙咬罢了。我呢,可比你强多了。 如果你愿意,我们就比一比。”蚊子说着就吹起喇叭,攻上前去,向狮子脸上、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乱咬。 狮子用爪抵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抓不住蚊子,只得要求停战。蚊子打败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起凯歌来。 蚊子正在得意忘形地飞着,一不小心,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俘虏了,眼看就要被吃掉。蚊子很痛心,有了同狮子作战的光荣经历,却死在一只小小的蜘蛛手里。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完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答案: 一、寓、矛盾、誉、吾、履、遂 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 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了拿尺码。 4.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试呢? 四、略 五、骄傲自大,必然失败。 六、提示: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家臣们一壶美酒。大家都说:“一壶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绰绰有余。 我们约定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可以喝酒。”有一个人先画好了,拿了酒壶,准备一饮而尽,忽然灵机一动,左手拿壶,右手继续为画中的蛇添上四只脚。 并且得意地说:“我还能帮它添上脚呢。”脚还没画完,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帮它添上呢?”于是将酒一饮而尽。 画蛇添足的人终于失掉了本该属于他的酒。 7. 现求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原文及相关题目和答案5篇,好的加分,在线等 一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1、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完成题目。 (1) 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B、谨食之,时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 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二 滇游日记明 徐霞客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注释】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③帖:同“贴”。 ④摧:崩裂。1、查阅工具书,给“间得一稍粘者”中的“间”注音。 2、文言文要读出韵味。请认真阅读原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正确填入文中的(1)、(2)、(3)处(1) (2) (3) 3、请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口后用三个逗号断句。 4、作者艰险的攀登经历引人深思。阅读后,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写出你的思考。 字数在40个左右。三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1、(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3)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2、对对联。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 四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①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青萝被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②,悟衷散赏③。 (选自《吴朝请集》,作者吴均)【注释】①企:同“岐”,行走的样子。②荡:荡涤,去除秽恶。 累:累赘。颐:养。 ③衷:思想。散:闲散随意。 1、本文写青山之美。(1) 本文直接描写青山之美的句子有: 。 (2) 用侧面烘托手法描写青山之美的句子有: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诗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两句,其意是表达 ( )A、青山很美,然而风雨交加,心绪烦恼。B、青山很美,山中鸡叫令人心烦。 C、青山很美,然而天气不佳,只有鸡鸣之声,没有高雅的音乐,这里的景色也就不吸引人。D、风雨交加,鸡叫不停,但是见到这样美好的青山,哪里还会不高兴3、假如你能身临其境,面对这样美的青山,你将有怎样的体验?五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童仆。)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3、《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六、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8. 七年级下的经典文言文及答案 、《木兰诗》 1.出处: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 叙事诗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2.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u〕 鞍鞯〔an jiang〕 辔〔pei〕头 鸣溅溅〔jian〕 金柝〔tuo〕 阿姊〔zi〕 霍霍〔huo〕 可汗〔ke han〕 贴:军帖〔tie〕;贴〔tie〕黄花;字帖〔tie〕 B.词义: ⑴.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⑵.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⑶.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⑷.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⑷.重点词语翻译: ①.旦:早晨。 ②.溅溅:流水声。 ③. 胡骑:胡人的战马。 ④.强,有余。 ⑤.不用:不愿做。 ⑥. 扶将:扶持。 ⑦.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 C.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额)贴上花黄。 D.备注:本课出现很多句式,如复沓句、顶真句/联珠句、排比句等。内容上详略处理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