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是什么?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是作为心理学术语的格式塔具有两种含义:一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一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也就是说,“假使有一种经验的现象,它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而且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即因为它和其他部分具有关系,这种现象便称为格式塔。”总之,格式塔不是孤立不变的现象,而是指通体相关的完整的现象。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完整的特性,它既不能割裂成简单的元素,同时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任何元素之内。扩展资料格式塔创始人介绍1、库尔特·考夫卡(Kurt Koffka,生于1886年3月18日,逝于1941年11月22日)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专著于格式塔心理学研究与推广,著有《思维的成长:儿童心理学导论》、《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等著作,在儿童生理发展、记忆论和人格学说方面作了杰出贡献。2、沃尔夫冈·柯勒(Wolfgang Kohler),生于1887年1月21日,逝于1967年6月11日。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灵长类行为研究的先驱。柯勒曾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式塔
格式塔理论的八大原则
格式塔理论的八大原则: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接近或邻近原则、相似原则、封闭的原则、共方向原则、熟悉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和知觉恒常性。详细如下:1、当我们观察的时候,会认为有些物体或图形比背景更加突出。2、接近或邻近的物体会被认为是一个整体。3、刺激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强度等物理属性方面比较相似时,这些刺激物就容易被组织起来而构成一个整体。4、有时也称闭合的原则。有些图形是一个没有闭合的残缺的图形,但主体有一种使其闭合的倾向,即主体能自行填补缺口而把其知觉为一个整体。5、也有称共同命运原则。如果一个对象中的一部分都向共同的方向去运动,那这些共同移动的部分就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6、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进行知觉时,只要没有特定的要求,就会常常倾向于把对象看作是有组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7、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知觉为一个整体。8、人们总是将世界知觉为一相当恒定以及不变的场所,即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东西,落在视网膜上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不会认为是这个东西变形了。
格式塔原理是什么?
格式塔原理如下: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是由德国心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试图解释人类视觉的工作原理。他们观察了许多重要的视觉现象并对它们编订了目录。其中最基础的发现是人类视觉是整体的:我们的视觉系统自动对视觉输入构建结构,并在神经系统层面上感知形状、图形和物体,而不是只看到互不相连的边、线和区域。Gestal在的德语中是“形状”、“图形”的意思,因此这些理论被称作视觉感知的格式塔原理。格式塔原理结论1、接近原则距离相近的物体,趋于组成整体。2、相似原则在某一方面相似(形状、运动、方向、颜色等)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强调内容。3、封闭性原则彼此相属、构成封闭实体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4、视觉倾向于感知连续的形式,以便把元素联接在一起而不是离散的碎片。
格式塔心理学的5个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的5个原则如下:1、图形与背景关系原则在观察的时候,我们会认为有些物体比背景更加突出。2、接近原则我们会把接近的物体看作是一个整体。3、相似原则物体在大小、形状、颜色方面比较相似时,我们习惯把它们构成一一个整体。4、封闭原则对一些没有闭合的图形,我们会主观上把缺口填补上,使其成为-一个整体。5、共同命运原则把向同一方向运动的部分看作是一个整体。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是为反对早期的试图把心理机能分开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而诞生的。德文“格式塔(gestalt)”的意思是“形式”或“整体”,格式塔心理学家把心理看作是一个整体,认为人们通常知觉到整体而不是孤立的组成部分。例如,人们听到的音乐是一段美妙的旋律而不是一系列音符。在20世纪50年代,夫利茨·帕尔茨采用了格式塔的思想创建了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格式塔心理学家把单个人看作是与其他人形成的社会关系背景中的人,一个人不仅仅是他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也在其他人的中间。根据魏特海默“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条件下,个人才会单独站出来。
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沃尔夫冈·苛勒、马克斯·韦特海默、库尔特·考夫卡。马克斯·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1880 - 1943)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之一。他出生于奥匈帝国时期的布拉格,去世于美国纽约州新罗谢尔。他早期学习法律和哲学,后转学心理学,在屈尔佩的指导下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然后长期执教并从事心理研究。1933年移居美国,受聘于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在毕业以后的前六年里,韦特海默在维也纳、柏林、符兹堡和布拉格的一些心理和生理机构工作,继续研究词语联想,以及用实验心理学方法对失语症进行临床研究。1910年夏天,韦特海默特在去度假的列车上突然对似动现象的知觉问题产生了一些顿悟,于是在中途下车,买了一个玩具动景器,在他的旅馆房间里开始做知觉实验。同年秋他到法兰克福学院(后来的法兰克福大学)舒曼的心理研究所工作。在这里,他和苛勒、考夫卡一起讨论出,制定了后来的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纲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军队进行声源检听的设计研究,1922年进入柏林大学。1929年,韦特海默担任法兰克福大学心理学系主任。韦特海默一生著述不多,但他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主张从直观上把握心理现象,并把整体结构的动态属性看作是心理学的本质,认为应从整体到部分地理解心理现象。他还研究了神经活动和知觉的关系、知觉和思维。沃尔夫冈·苛勒(Wolfgang Köhler,1887-1967)德国心理学家,出生在爱沙尼亚的塔林(Reval),后来在德国的沃尔芬布特尔长大。1905年进入蒂宾根大学就读,隔年转到波恩大学,一年后再转至柏林大学,1909年,他获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在法兰克福大学担任心理学助教,与马克斯·韦特海默和库尔特.考夫卡一同工作。从1922年到1935年,他在柏林大学担任心理学研究院院长。1929年,他发表了《格式塔心理学》一书,1935年,纳粹试图插手心理学研究员,苛勒移居美国,任教于斯沃斯摩学院(Swarthmore College)。1956年至1959年间,他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2年获柏林自由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967年逝世于美国新罕布夏州。库尔特·考夫卡(Kurt Koffka,1886 - 1941)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1886年3月18日出生于柏林的—个律师家庭。考夫卡从小接受的文化可以说是“世界性的”,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律师;母亲是犹太人,信仰新教;弟弟是一名法官。他接受的柏林文化和心理学熏陶远比韦特海默更加深远。家里为他聘请了英语女教师教习英语,可能因为这个缘故,考夫卡始终是一个“亲英派”。受舅舅(考夫卡的舅舅是个生物学家)的影响,考夫卡从小对哲学开始感兴趣,而且在1903年进入柏林大学后选修了这门课程。他一生专著于格式塔心理学研究与推广,著有《思维的成长:儿童心理学导论》、《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等著作,在儿童生理发展、记忆论和人格学说方面作了杰出贡献。★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马克斯.韦特海默、沃尔夫冈.苛勒和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很重视心理学实验,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资料至今仍是心理学的重要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