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武则天

时间:2025-01-10 21:30:26编辑:阿奇

有关武则天历史记载有哪些?

李治,字为善,生于628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其母亲是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李治在631年被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643年,他被册立为皇太子。649年,李治在长安太极殿登基。李治是个体察民情的皇帝,早在即位初年,就立志要做中兴英主,以建成大唐的盛世基业。李治在元老重臣的辅佐下,恭勤国事,礼贤下士,认真执行太宗皇帝的贞观遗规,垦殖荒田,推行均田制,发展科举制度。在当时,人口迅速增加,朝廷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昌盛,人们安居乐业,对外势力甚至发展到了中亚地区。李治有知人之明,他身边诸多贤臣如有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他亲自提拔的。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曾被唐高宗的先皇唐太宗李世民冷落,但李治却没有对他们另眼相看,反而知人善用,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在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就结识了武则天。太宗驾崩后,武则天出家了,李治又把她接回宫中封为昭仪,后来又册封武则天为皇后。根据史书记载,李治长期有头痛与眼疾,到了晚年,眼睛几乎全盲,曾请御医秦鸣鹤医治。秦鸣鹤主张进行针灸医治,李治同意了。针灸虽然在短时间内确实有效,但仍无法根治李治的病痛。李治在位34年,于683年驾崩,享年55岁,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唐高宗李治本性仁慈、低调、俭朴,不喜欢大兴土木,不信方士长生之术,不喜游猎。但是,在高宗病痛期间的朝政,则有赖于武则天执掌治理。武则天生于624年,是唐朝功臣武士彟的小女儿。据说武则天小时候就显露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质。当时,名闻天下的星相家袁天罡曾到武家赴宴。席间,武家人请求他相面。袁天罡看了武则天的妈妈杨氏的面相后,说:“夫人骨法非常,必生贵子!”这时,乳母抱着武则天走了出来。袁天罡上前审视了一会儿,让乳母把她放在地上走走看。武则天走了几步,袁天罡又让她抬头看,观察了一会儿后,袁天罡又惊奇,又遗憾地说:“这个孩子生有龙睛凤颈,相貌也是伏羲之相,是极其尊贵的人啊!只可惜她是女孩,如果是男孩的话,是可以当君王的啊!”637年,也就是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听说她极其美貌,就把她召入后宫,赐号为“武媚”。652年,武则天又被唐高宗封为“昭仪”,后来成为了皇后。被古代文献形容为“素多智计、兼涉文史”的武皇后,很快就显露出她超人的才华和精明强悍的治国能力,得到了高宗皇帝的极大信任与依赖。660年,唐高宗风疾发作,让武则天处理朝政。于是,武则天向唐高宗建议,允许她一块上朝,临朝听政,这使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进一步得到增强。武则天还建议唐高宗,让他用“天皇”称号,自己则自称为“天后”。“天皇”唐高宗和“天后”武则天被人们合称为二圣。后来,唐高宗的身体每况愈下,繁重的国事必须由武则天来决断。于是,武则天又有了新的想法。674年,武则天提议高宗以孝顺的名义,追封了所有的先皇祖宗。追尊唐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李渊的皇后窦氏为太穆神皇后,追尊唐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长孙皇后为文德圣皇后。不仅如此,武则天还上书唐高宗,提出了12条改革措施,向全天下颁布了她的政治纲领。后来人们一般把武则天的政治纲领叫做建言十二事。这十二件事分为4方面:第一方面,施惠天下,切实减轻人们负担。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停止对外作战,减少公共工程。把京城的百姓的徭役给免了。第二方面,优待百官。从提高官员的待遇入手,给八品以上的官员涨工资,给才高位卑、长期得不到晋升的中下级官僚升官。第三方面,提高母权。武则天提议当时的人们,如果母亲去世,父亲还在世,也要为母亲守孝3年。第四方面,端正风气。一是王公以下的人都要学习《老子》;二是提倡节俭,要求服务于宫廷的手工业作坊停止生产奢侈品。古代皇后的裙子一般是13个褶,可是为了提倡节俭,武则天穿的却是只有7个褶的裙子。这个建言十二事使武则天的威望更加提高了。675年,唐高宗患的风眩症更加厉害了,他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皇后摄政。宰相郝处俊劝谏道:“陛下为何不把先皇们辛苦打拼下的江山托付给皇族后裔,却要拱手让给天后呢!”唐高宗听了之后,不再商议了。武则天得知此事后,就召集了一些文学之士撰写了《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等著作约千余卷。并且密令参决百官疏奏,用来分走宰相郝处俊的权力。不久,高宗下诏:朕方欲传位皇太子,而疾速不起,它申往命,加以等名,可兹为孝敬皇帝。唐高宗同时诏令:武后摄政。676年,改元仪凤,布施大赦天下。由此开始,直至高宗驾崩,武则天全面掌控了朝政。在683年至690年的这段时间里,武则天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皇帝,并定都洛阳,改称神都,建立了武周王朝。在武则天统治的近50年间,唐朝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所以有“贞观遗风”的美誉。

武则天历史真实记载

武则天历史真实记载: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在位前后,“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重视选拔人材,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同时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军事上收复并稳定安西四镇,一度使后突厥归降。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及《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


武则天叫什么名字?

武则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在古代男子为天的时代,以女子之身,最终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将天下男子都踩在脚下,不得不说武则天的胸襟以及才情都是那个时代第一位的,也难以想象她是经历了何种的困难和折磨才登上帝位,成就千古第一女皇帝,她的所作所为,放在近日,也是让人钦佩的存在,武则天是一位把霸气侧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奇女子。武则天原名武曌,是并州人士。传说在武则天小时候家里来了个算命先生,见到武则天第一眼之后就说此女不是凡物。后武则天被选秀入宫。她入宫时是唐太宗在位,后太宗认为此女心思太大,恐有不测,就把武则天发配出去。后武则天通过唐高宗又回到皇宫并牢牢把握住了唐高宗的心。不得不说武则天新机聪敏,并有大才,能够很好的抓住机会,并从此翻身。武则天就这样开启了她的后宫升值之路。最终扳倒皇后,得了皇后之位。到唐高宗后期,武则天慢慢不满足只在后宫的生活,同时唐高宗身体不好,时常让武则天帮忙批改奏折,因武则天聪明能够明白唐高宗的心思,批改得到奏折很得朕心,慢慢地,武则天把握了朝廷大权,后再经过垂帘听政,最终自己登上了皇位。她的一生杀女杀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心狠手辣,深刻的诠释了最毒妇人心的道理,也不得不说,武则天能狠下心,是一位能成大事的人。武则天称帝之后,便迁都洛阳,并改洛阳为神都,并将国号改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女子的地位前所未有的高,女子可以立户、女子可以当官也可以抛头露面做生意。这种现象在古代历史上也是很难见到的。作为皇帝她雄韬伟略,亲贤人远小人,使当时的唐朝的繁荣达到了另一个高峰。

武则天原名叫什么?

武则天原名叫武曌。武则天本名为武曌,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武则天的为政举措:武则天称“天后”时,就在建言十二事中建议“劝农桑,薄赋役”。为贯彻诏命,朝廷规定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以农业生产是否发展作为重要标准,如果州县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开辟,家有余粮”者则予以奖赏;反之,如“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则加以惩罚。武则天掌权以后,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又延揽农学家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此时均田制开始瓦解,民户逃亡现象开始普遍。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

上一篇:版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