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1、“狼孩儿”是指从小被狼攫取并由狼抚育起来的人类幼童。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发现的两个。狼孩和其他被野兽抚育的幼童又统称为野孩儿。2、“狼孩儿”的故事说明: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这些都是后天社会实践和劳动的产物。扩展资料:关于发展的阶段性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从渐进性的量变到跃进性的质变的过程。整个发展过程表现出若干连续的阶段,不同的阶段表现出区别于其他阶段的典型特征和主要矛盾,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狼孩的故事
1、《狼孩的故事》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个山村里,人们发现狼群里有两个人类孩子。人们打死了狼后,在狼穴里发现两个狼孩,大的八岁叫卡玛拉,小的两岁叫阿玛拉。
2、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
3、阿玛拉在第二年去世,卡马拉活到十六岁,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4、环境影响和教育是孩子发展的重要条件。人出生的头几年里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奠定的基础将影响终生。因为在这个阶段,人脑的发育有不同的年龄特点,言语的发展可能有一个关键期。错过这个关键期,会给人的心理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狼孩因为长期脱离人类社会,没有产生人类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
5、在早期教育中,尤其是出生头几年,给孩子营造一个丰富多采的生活环境,多跟孩子交流,提供各种感官刺激,对孩子的脑部发育和心理发展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试从社会角色或社会互动的角度来论述社会化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经验、规范,形成与射虎一致且有自己的特色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与品格,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社会化具有双重意义:其一,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化方式获得独立参与社会活动的资本;其二,社会通过社会化获得合格的社会成员实现自身存在的延续。而在此,我们仅讨论关于社会化对社会成员中的个体有哪些影响。
首先,我们仅从社会化的基本含义出发,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必然会主动或是被动的参加社会性学习,学习社会经验和规范,它包括:生存常识(如衣食住行的生存技能等)、行为规范(如规定个体的行为、维持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外在的社会约束和进行角色的扮演),还有劳动技能与职业技能。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学习基本生活常识,在群体交往中,渐渐学习各种与其他个体间的相处的社会行为方式并有自己的特色,这是一个社会生存个体想要发展中最需学习也是最基本的本领。
其次,从社会化的途径出发,社会教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通过社会化的执行者实施。
1、家庭是首要的、基本的社会化场所。社会个体在家庭中所受到的血缘继承、婚姻状况、收养关系等的牵连,尤其是父母的态度对于社会个体的成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专断的家长风气,对于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性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内向、怯懦或是严重的心理畸形,造成犯罪,危害社会安全。家庭气氛也是影响孩子性格的重要因素,专制的家庭会使孩子创造性下降,产生怯懦、逃避等心理特征;而民主家庭则会使孩子有较强的创造力,敢于创新,勇于开拓进取。而自由度和亲密度也会影响着孩子的心理特征,自由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自由、开放,代际之间亲密无间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充分享受在家庭的温馨之中。除此之外,过度的宠爱也会形成溺爱。
2、学校的社会化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个体学习着各种为人处世之道,为将来个体在更大的环境中能够有更好的角色扮演。同学的帮助和友好,老师的鼓励和认可,会使个体心理产生满足感和优越感,以及挫败感。就如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很好的证明了学校环境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具体而深刻的。在学校这个拥有很好的鼓励机制和管理机制的集体中,对既有利于对个体的正确性培养,但一些管理性培养也会限制孩子的自由发挥与创造力的培养。
3、同辈群体在个体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在这样的小群体之中,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的角色,这是对个体未来从事各种活动时的先驱角色投入。如不同的角色:管理者,执行者,遵从者。同辈群体的意见往往是意见领袖式的建议,他会更大成分的改变
一个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比如,买衣服,个体很容易听从周边朋友的意见,却不会轻易接受父母,认为父母的意见是守旧的,这也就是代际的隔阂。
4、社会文化是一种很强的感染力量。社会文化在用一种强大的力量浸润感染着个体,比如中西文化之不同就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反映。中国重内在,西方重外在;中国讲求重道轻器,西方讲求实际利益;中国注重德治,西方注重法治;中国窥视人与自然的精神结合,西方窥视人之利用自然与结自然为友。这种社会文化的不同产生着不同的大众心理特点,这是个体在这个大环境中生存所必须考虑和接受的。
5、还有就是大众传播工具的影响。在信息交流如此频繁的社会中,个体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就必须接受这样的现代化交流特色。在轰炸式的信息网中,我们应该充分任何到他的优与略。网络是一柄双刃剑,不容忽视。网络中的有意因素是可以也是必须为广大受众接受的,而网络中的黄色、暴力等因素是为广大受众所必须舍弃的。
资料显示: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日以增多,目前城市家庭已达95%以上,大量独生子女的出现不但使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独生子女主要的问题有:
1、缺乏独立性,依赖性强
2、一切以自我表现为中心,任性、专横
3、缺乏谦虚、谦让、节约、助人为乐等优良传统美德
4、娇气、怕吃苦,抗挫能力差
5、胆小、孤僻,社会适应能力差
上述独生子女身上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缺点是与生俱来的吗?决不是,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由于独生子女的“独”,客观上存在着区别于非独生子女的种种特殊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家长心态。这些客观因素,对独生子女的身心发展来说,有的起到积极作用,有些则起到了消极作用。在独生子女的成长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种种因素中,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最基本、最直接,也是子女最容易接受的。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很重要的,它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说过:“小孩子生来大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好,或者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差,小孩子就容易变坏。”可见,环境对于个体的影响有多大。而独生子女的家长很少意识到教育环境的重要性。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缺乏与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感情的自我表现为中心,缺乏助人为乐、同情等品质。另一方面,家长拼命给独生子女创造过多保护的环境,使独生子女成天关在家中,不给他们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生活在缺乏儿童伙伴的环境中,孩子们无法从自我为中心走出来,一味的胆小怕事。再次,在很多家庭中存在着教育不一致的因素。在一个家庭中,往往,爸爸妈妈教育是一套,爷爷奶奶又是一套。经常还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孩子做错了事情,爸爸妈妈批评时,爷爷奶奶却护着孩子,或是孩子提出无理要求被爸爸妈妈拒绝时,回头找爷爷奶奶,马上就得到了满足,我的女儿。长此以来,孩子会越发的任性、不听指挥。
而随着“独生子女”年龄的增长,家庭或学校的影响会越来越小,而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因此,人的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伴随着人的一生。
除此之外,网络的双面影响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在这里,我不予太多解读。
最后,在个体未来发展中,必然会遇到就业问题,面对千姿百态的当今社会,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价值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在社会中锻炼自己,磨砺自己,永不放弃。这才是社会之所以存在的应有之义。
通过案例分析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及功能?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它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一、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1、家庭
家庭是社会成员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为社会的一员,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就是家庭。与其他媒介相比,家庭在对儿童人格的塑造、基本人生观的形成以及政治常识的启蒙等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2、学校
一般而言,学校是儿童脱离家庭后所进入的第一个专门的社会化机构。有资料显示,在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大部分儿童都有几首义务教育的机会,这表明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十分强大的。
3、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是具有大体相同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背景或某种意识形态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自愿组织。这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结构,但在一个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观念、态度的形成影响重大。
4、工作场所
工作场所是政治社会化的正式媒介体。工作场所实施政治社会化的特点是定向选择。例如,个人要想获得某种职业或较高的社会地位时,就会有意识地采纳与这个职业和地位相关的价值和行为。而工作场所一般都有关于这方面的明确规定和规范。在工作场所中,个人对自己的地位、权利、利益均有明确的认识,其政治态度、政治立场和政治行为也趋于明确化。
5、大众传播媒介
即一些专业化机构通过技术手段向分布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公正传递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的媒介主要包括广播、报纸、电视、书刊、电影、网络等。这些媒介也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
6、选举及其他整治活动场合
民主选举是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公民经由直接或间接选举方式推选出国家和地方的各级代表,组成各级机关。在选举期间,公民的一广泛参与政治活动,评价政治代表,了解公共政策,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这些都有助于公民提高政治认识和政治技能。
7、社会组织
社会政治组织是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组成的社会成员的集合体。谁政治组织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宣传组织的主张、信仰来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取向,以及通过组织的活动向其成员传播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培养其成员特定的政治文化。
二、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1、从社会成员的个体层面来说,政治社会化使他们获得了适应社会政治人格的过程。
2、从政治文化的层面来讲,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维持、改变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
3、从政治体系的层面来讲,政治社会化是影响政治体系正常维持与运转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