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是一个怎样的人
魏文侯是一个知错就改,不愿听逆耳之言,爱听好话的人。魏文侯是战国初期魏国开国君主,三家分晋以后魏氏继承了晋国领土,此后便开启了魏国的百年霸业。魏文侯礼贤下士,采用了西门豹、子夏等一批能人,使得魏国国力迅速崛起,而且疆域不断扩大,此后成为中原霸主。
魏文侯在农业、军事、贸易上都有着卓越的贡献,而且还推出了一系列的便民政策。魏国的魏文侯时期,魏国因承继了当年晋国大多数最为富庶和繁华的地区,掌握着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三晋地区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可是随着纷争的不断和国家的发展,韩赵乃至中原地区的诸侯国,甚至魏国西部的秦国,都在快速发展,这对魏文侯也便造成巨大压力。魏文侯拜“孔门七十二贤”的子夏为师,并在西河地区创办学派,以培养魏国的各类人才。
魏文侯是一个怎样的人?魏文侯生平简介
魏文侯是战国初期魏国开国君主,三家分晋以后魏氏继承了晋国领土,此后便开启了魏国的百年霸业。魏文侯礼贤下士,采用了西门豹、子夏等一批能人,使得魏国国力迅速崛起,而且疆域不断扩大,此后成为中原霸主。魏文侯在农业、军事、贸易上都有着卓越的贡献,而且还推出了一系列的便民政策。有不少朋友都好奇魏文侯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答的介绍,一起来了解下吧。 在顾炎武的《日知录》中曾说“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宴会汉赋,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可见春秋与战国的区别,就在于春秋更重礼信,而战国则更重实。春秋人在说“礼崩乐坏”,战国人则连“礼”也不说了,诸侯列国对人才的需求更迫切,人才的流动更为频繁。所谓“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这个时期的诸侯君主在总揽万机之余,都在到处寻找各种人才。 魏国的魏文侯时期,魏国因承继了当年晋国大多数最为富庶和繁华的地区,掌握着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三晋地区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可是随着纷争的不断和国家的发展,韩赵乃至中原地区的诸侯国,甚至魏国西部的秦国,都在快速发展,这对魏文侯也便造成巨大压力。魏文侯拜“孔门七十二贤”的子夏为师,并在西河地区创办学派,以培养魏国的各类人才。 其实当时的子夏已经是高龄老人,即便魏文侯想要邀请子夏出山辅政魏国,也是时日不多,那么魏文侯为什么还会重点推崇子夏呢?第一子夏是孔子的得意弟子,第二子夏是魏国西河人,第三是子夏在西河已经拥有很多有名的徒弟,比如段干木、李悝,皆在西河地区拥有相当口碑。魏文侯拜子夏为师的目的,就是要跟那些子夏的徒弟们成为师兄弟,并以此招募到更多人才进入魏国朝堂。 那么,魏文侯要达成心中的愿望,会不会很轻松呢?当然不会。 战国时代什么最贵?当然还是人才,尤其是孔门、墨门、鬼谷门、兵家等子弟,皆崇尚周游列国,站立于朝堂之上,为诸侯国君阐述自己的理想和谋略,即便不能成为国君身边的朝臣,也能在江湖之上生存,这些子弟大多身兼多职,既是学者,更是有所经营。比如子夏的徒弟段干木,《淮南子》云:“晋国之大驵也,而为文侯师。”这就是说段干木在晋国时代,就已经是走私马匹交易的商贾了。 段干木不是那种对仕途非常有野心的人,当魏文侯专程前往拜访,段干木为了不与魏文侯见面,直接翻过围墙逃跑。这就让求贤若渴的魏文侯非常困恼,此后数次驾车到段干木的家中拜访,甚至每次路过段干木家中的时候, 就会自车上站起来致敬,以表达对段干木的尊敬之意,最后段干木终于被魏文侯的礼贤下士所感动,愿意为魏国的大业所服务。 魏文侯终于真正进入孔门学派,此后子贡的徒弟田子方成为魏文侯的辅臣,这位田子方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对魏国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田子方有很多朋友,他们是吴起、乐羊、西门豹、李悝等,这些人物进入魏文侯的幕僚后,即成为魏国崛起史上的耀眼明星,吴起守西河,秦国数十年不敢东进;西门豹治水,福利魏国百姓;乐羊攻破中山国,拓展魏国千里之地;李悝编制《法经》,开战国变法先河。
西门豹政绩突出,魏文侯为什么罢他的官?
因为他对魏文侯的左右亲信从不巴结讨好,这伙人怀恨在心,勾结起来,说了他许多坏话,所以魏文侯罢了他的官。表明了正直的人,如果遇上心术不正的上级,就会受压制,容易被误解,以致造成人妖颠倒、是非不分的反常现象。贤明的领导者,只有远小人、近君子,才能减少赏罚不明的失误。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县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以民为本,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原文:魏斯(魏文侯)当诸侯王的时候,西门豹出任邺(今河南安阳市北,河北临漳县西)令。他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苦于给河伯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本地民穷财尽。”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马上下聘礼娶去。给她洗澡洗头,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沐浴斋戒;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给她备办牛肉酒食。这样经过十几天,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那个像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然后把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也因为这个缘故,城里越来越空荡无人,以致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长久了。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就会大水泛滥,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说法。”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送新娘,有幸也请你们来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这些人都说:“是。”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多岁。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就叫差役们一齐抱起大巫婆,把她抛到河中。过了一会儿,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叫她弟子去催催她!”又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又过了一会儿,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总共抛了三个弟子。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中。西门豹帽子上插着簪,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着等了很久。长老、廷掾等在旁边看着的都惊慌害怕。西门豹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一个廷掾或者长老到河里去催他们。这些人都吓得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像死灰一样。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以后,不敢再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西门豹接着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十二条河渠横穿御道,到汉朝建立时,地方官吏认为十二条河渠上的桥梁截断了御道,彼此相距又很近,不行。想要合并渠水,水渠将至驰道时,把三条渠道合在一起,架一座桥梁。邺地的百姓不肯听从地方官吏的意见,认为那些渠道是经西门先生规划开凿的,贤良长官的法度规范是不能更改的。地方长官终于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放弃了并渠计划。所以西门豹做邺县令,名闻天下,恩德流传后世,没有断绝停止的时候,难道能说他不是贤大夫吗?
西门豹为什么被魏文侯罢官?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人。魏文侯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历史治水名人。西门豹治邺,清廉刻苦,不谋私利,可对魏文侯身边的近臣很简慢,君主左右的人就联合起来,说西门豹的坏话。任官一年后,西门豹去首都汇报工作时,魏文侯要收回西门豹的印信,西门豹说:“我过去不知道如何治理邺,现在知道了,请大王再给我一次机会,如果再治不好,愿意接受死刑。”魏文侯听西门豹说的恳切,不忍心收回印信,就再给他一年时间。这次西门豹上任后就加紧搜刮百姓,讨好魏文侯左右的人。一年之后,西门豹再去汇报工作,魏文侯亲自出来迎接他,并向他致谢。西门豹说:“往年我替君主治邺,君主要收回印信,今年我换了个方法治邺,君主向我致谢,我不能再治理下去了,请允许我辞职。”魏文侯听了这句话,幡然醒悟,说:“过去我不了解你,现在了解了,请你继续替我治邺。谢谢”西门豹半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