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贵族爱吃五石散是什么原因?
五石散丹药名。以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硫磺五种药石为主,佐以人参,白术、桔梗、海蛤、防风、附子、桂心、干姜、细辛、栝楼等配制而成,见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二二。传为何晏据东汉张仲景紫石散及侯氏黑散两方增减所创,云可治男子劳伤虚羸。因须冷服,又名寒食散。这种药毒性很大,服的时候如果措施不当危险性很大。服完后要出门“行散”(服药后缓步调适宣导)。服者食宜冷,衣宜薄,酒须温,但每致中毒,染成痼疾,性格暴躁,至有伤残夭死者。参阅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在魏晋服五石散的风气很盛,而且都是士族高门。王恭有一次服五石散后出门行散,到弟弟五爽门前,说古诗中“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为佳句。原来王恭在服散之后想到的是生死问题。联系到魏晋人诗中流露最多的是感叹时光飘忽人生短暂的思想感情,可以透露出魏晋人士服五石散,有为了延年益寿的原因。五石散,据说服后有“心加开朗,体力转强”的效果(隋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卷六载皇甫谧语)。 首先提出服散的是正始大名士何晏。他“美姿容,面至白”,他说,“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他服药后面色红润,精神爽朗,这正是美姿容的表现,也可视为可能长寿的象征。魏晋名士穿衣崇尚宽大,爱穿木屐,这是药性猛烈而感到燥热,怕擦伤皮肤而求轻便舒适。 ——摘自《世说新语》(上海古籍出版社,张为之译注前言)
魏晋名士喜爱的五石散到底是什么?
魏晋名士喜爱食五石散,这是一种在古代奉为能够延年益寿的仙药,使用的方法是服用。五石散又称作寒食散,因为这个是由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黄等五石配剂而成而得名的,最初五石散方子是出现在最初出现《备急千金翼方》,主要用来治疗伤寒病的治疗汤剂,并不是长寿的仙丹。众所周知,古代帝皇或者贵族阶层都追求长生不老的延年益寿的方法,喜欢炼制丹药,宣传有着延年益寿、长生不老,阳气冲天的益处,秦始王更加是派遣人去东渡求的长生不老的丹药。在道学兴盛之后,炼制丹药更是盛行,因此就产生了五石散这个被古人奉为仙丹的药。而且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文人雅士都十分追捧五石散,但是寒食散服用之后,人的状态是与醉酒相似,有人甚至吹捧五石散服用后神明开朗,美白皮肤,还能延年益寿,增长文思,文人阶层皆盛行服用五石散的风气。在我看来,所谓的魏晋南北朝的风流不羁,洒脱豪放不追求功名的文人雅士,大多是五石散吃多了,精神逐渐萎靡变得毫无追求。其实五石散的危害是很大的,因此在后世的朝代统治者将五石散被列为禁药,一旦偷偷服务被官府知道就要问罪。因为五石散的药性燥而烈,服用之后,人体便会浑身发热必须舒衣缓带,外出行走来进行“行散”体热,以此来散发药力。但是服用过量,机会出现人疯疯癫癫的状态,长期下去,人体消瘦精神萎靡甚至会死亡。历史上著名的“书圣”王羲之就是五石散的受害者之一。
五石散究竟是什么?魏晋名士为什么都服用它?
五石散在古代时期被视为一种神药,传说它首先是由西汉著名的炼丹师、淮南王刘安炼制出来的一种服用之后可以长生不老的药。他在机缘巧合之下,从仙人的手中得到了这个丹药的秘方,这个秘方是由白矾、雄黄、丹砂物质成分组成的。直到三国时期,由于玄学家何晏的缘故,让五石散在上流社会流行了起来。因为服用了五石散之后人的脸色会变得非常的白,如同刷了白粉一般,世人看到何晏如此之白,也心向往之,知晓他是服用五石散才造成这样的结果的,而且他向人们诉说,吃了五石散之后,整个人也会觉得起来神清气爽,飘飘欲仙一般。所以人们便争先相仿,一时之间,五石散便在上流社会火热了起来。魏晋以来,魏晋名士的爱美之风更是不在话下,所以五石散必然会受到他们的追捧,服用了五石散之后会让他们看起来更加的白,让他们更有翩翩公子的风范。不知道心思细腻的朋友有没有发现,魏晋南北朝的名士们都穿着宽大的衣袍,这是因为服用五石散今后造成的结果,五石散其实也是一种毒药,他们穿起宽大的衣袍只是为了方便散毒散热。石散也有着另外一个名字,即寒食散,正如其名一样,是有五种物质组成:雄黄、白矾、曾青、磁石、丹砂。但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名医所说,不同时期的五石散的配方也是各不相同的,然而它们的要行都是非常相似的,服用之后人体会发热,人会陷入一种慢性中毒的迹象。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人都是因为长期服用五石散中毒而亡的,所以这根本不是一种长生不老的神药,反而一种慢性的催人命的毒药,所以唐代的名医孙思邈先生呼吁世人要将此药方毁掉。
魏晋时期,那些名士争相食用的五石散究竟有什么用
“五石散”也叫“寒石散”,从魏晋到隋唐,服者相寻,杀人如麻,是著名毒药。服药之后,全身燥热,可以饮冰卧雪。服用后,会改进血象,面色红润,双目有神(魏晋时代是个美男子井喷的时代和这也有关系,其实这是微量砷中毒的初期反应),胃口好,进食多,精神爽,补身壮阳且能使人产生一种不可言喻的快感。
魏晋时代的名士,争相服用“五石散”,乐此不疲,代表了一种身份。吟诗清谈,都要服药饮酒。诗句中加上“行散”二字,正是表达了一种高贵。
士人们服用五石散,在那个弥漫血腥味的岁月中,得以麻醉自我,放纵自我。
名士们,在那个朝不保夕的年代里,始终以一种高洁雅致的梦想,支撑着自己。他们宁愿服药身亡,也不希望自己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心沉没。。。
五石散,是后人对那个时代的一种遐想,是那个时代的无奈和时尚,更多的,是那些名士们心底极端痛苦压抑的写照。
五石散,换来的是一时的迷幻和快乐。它的推崇者,玄学创始人、曹操的女婿何晏,亦没有逃脱名士横死的命运。
但是,曾使无数名士沉沦的五石散,并没有随之消亡,服食“五石散”的风气,由魏晋至唐中期,名士们趋之若鹜,整整五六百年,未有间断,且颇有发展,仅在《隋书经籍志》中,就录有二十家“五石散”的解散方。
最早注明“宜冷食将息”的“侯氏黑散”和最早直呼“寒食”的“紫石寒食散”,都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论》中的《伤寒杂病论》一篇。
隋代的巢元方在他的《诸病源候论》里,引用晋代名医皇甫谧之语:“寒食、草石二方,出自仲景”。
张仲景发明此药方的主要目的,本是用它来治疗伤寒的(感冒伤风一类的病,也就是古人说的风邪入侵,而不是指现代的伤寒症)。因为此方药性燥热,对伤寒病人有一些补益。
五石散在服用后,会产生的巨大内热,需要一整套极其细微而繁琐的程序,将药中的毒性和热力发散出去,即所谓“散发”。
首先,一定不能静卧,必须走路,偷懒躺下,就性命不保。
所以,魏晋名士最喜欢散步,称之为“行散”。必须疾步行走到出一身汗方好。
如果散发得当,体内疾病会随毒热一起发出;
如果散发不当,则五毒攻心,后果不堪设想。即使不死,也将终身残废。
除了走路,饮食着装上,也要格外注意。
服药之后,全身发烧,之后变冷,症状颇象轻度的疟疾。发冷时若吃热的东西,或穿厚的衣物,那就是找死。
历代医书记载中,服五石散后,因人的皮肤不但燥热,而且异常敏感,所以要穿薄而宽大、未浆洗的软旧衣,不能穿厚实,或者未脱浆的新衣,以免不能散热和衣服摩擦皮肤,导致不适。
另外,服药后还要用冷水浴来将药的毒性和热力散发掉。
“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冻出肺炎来,那是散发得好。。。所以,五石散又名“寒食散”。
但是有一样例外,一定要喝热酒,而且酒还要好、醇。
五石散对酒非常挑剔,不要说甲醇兑的酒,就是一般的劣酒,它也会有激烈反映。
而且,服药之后,不能不吃东西,一定要大量进食,“食不厌多”。
总之,吃五石散之后,一定要散步、大量吃冷食、喝热酒、穿薄衣、洗凉水澡。
当时的名士,服用此药是有极大的风险和代价的,一不小心,它就会要人命。
西晋的裴秀,便因服五石散后饮用冷酒而致命。
魏晋风度中,王猛“扪虱而谈”之从容风范,不知是否也因服药。。。
由于五石散本身的昂贵,以及调理的繁琐,所以只流行于上流名士和贵族之中。但它风行的程度,不亚于清末的鸦片和现代的摇头丸。
现代的医学史著作一般都认为五石散是由石钟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及赤石脂组成但这5种药都没有明显的毒性,服之亦不会产生古籍中所记载那样大的毒害作用。据赵匡华主编《中国古代化学史研究》以及其他一些医学家的考证:“其毒性在于《侯氏黑散方》中的“矾石”是“礜石”之误。二者形近易混,古书多混用之例;礜石含砷,所谓服散乃慢性砷中毒;孙氏痛其杀人,把礜石换成石硫黄,始以无毒之方传世。”
魏晋人多脾气暴躁,想来和服五石散不无关系。
王忱吃了药再喝了酒以后,便假装神志有点不大清醒,当面屡犯桓温名讳,但是也因他服石之故,桓玄不以为忤,反为对方开解,这样自己不会丢面子,还阻止了他继续攻击自己。
这从另一面说明,在当时,那些服药以后所做的不合常理甚至是极其无礼的举动,通常是会被人谅解,甚至被推许为名士风范的。
呵呵,魏晋名士们的狂傲风范,很多是因为药性,并非全都纯出自然啊。
五石散是什么东西 五石散的成分
1、五石散是魏晋时期时兴的一种冰毒。基本成份为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服五石散,非唯看病,亦觉神灵乐观”。从《世说新语》的这一段叙述上看,五石散真正算为中华生产的一种冰毒了。
2、五石散原本是一种医治伤寒的药,是汉朝知名的内科医生张仲景老先生研发,对医治伤寒的确有一定的效应。但来到魏晋时期,五石散一下子就变成了士人赞叹不已的时尚潮流消费。这自然要提及风水玄学的开山鼻祖——何晏何平叔。
3、何晏是魏晋时期的教育家、作家,认为潜山无名。他的关键贡献是在老庄思想的基本上开辟了风水玄学基础理论,他的知名度大多数来自能够和“掷果盈车”匹敌的“敷粉何郎”的历史典故和《论语集解》也有便是“五石散”。4、五石散的真实盛行来自于何晏的青睐,他在张仲景老先生的方子上加以改进,完成了药物到冰毒的最后变换。而说白了宽袖长衫,飘飘欲仙的名流们,也是由于大多数服食了冰毒才使自身做到了出神入化的写作设计灵感。五石散喝下后禁不住非常容易成瘾,还会继续让人觉得躁热急痴。魏晋名士多轻裘缓带,大多数由于五石散的药力发病后身体燥热;值得一提的是,长期服用还会继续造成头昏昏沉沉,不可以控制,心浮气躁之处无法想象,发疯痴呆,直到看到蟑螂还要归鞘追逐;因此这魏晋人比较多情绪不稳定要来和全民动员吃药也不无关系。
五石散是什么东西
五石散其实是一种中药散剂,五石散的主要成分是石硫磺、赤石脂、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等,此外还添加一些辅料。 在魏晋时期,五石散曾经很受到上流社会的欢迎,那些人以服食五石散为时尚,那么五石散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01 这种散剂据说是张仲景发明的,张仲景发明这个药方,是给伤寒病人吃的,因为这个散剂性子燥热,对伤寒病人有一些补益。但是到了魏晋,上流社会的士人没有伤寒,也都开始吃将起来。此时的配方和张仲景原始药方已经有了一些调整,但主要成分没有变化。 02 这种药吃到肚子里以后,要仔细调理,非常麻烦。首先,服散后一定不能静卧,而要走路。所以魏晋名士最喜欢散步,称之为“行散”,其实这并不是他们格外喜爱锻炼身体,而是因为偷懒躺下就性命不保的缘故。 03 除了走路,饮食着装上也要格外注意。服散之后全身发烧,之后变冷,症状颇象轻度的疟疾。但他们发冷时倘若吃热东西穿厚衣物,那就非死不可了。一定要穿薄衣,吃冷东西,以凉水浇注身体。所以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按照书上的说法,就是““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冻出肺炎来,那是你散发的好。 04 但是有一样例外,就是喝酒。一定要喝热酒,而且酒还要好要醇。五石散对酒非常挑剔,不要说甲醇兑的酒,就是一般的劣酒,它也会有激烈反映。而且还服散之后还不能不吃东西,一定要大量进食,“ 食不厌多”。总之,吃散之后,一定要散步,大量吃冷东西,喝热酒,穿薄衣服,洗凉水澡。 05 服五石散还不仅仅是给生活带来某些不便的问题。如果稍有不慎,某个环节出了差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东晋名士皇甫谧描在服药后,排解不当,落下了一身重病。他说自己承受了可怕的痛苦:“浑身燥热,五内如焚,在隆冬季节,光着身子吃冰,夏天就更加难以忍受,象得了疟疾伤寒一样,身体浮肿,四肢酸痛,只能放声哀号。”他实在忍受不了,要拿着刀自杀,叔母苦苦劝阻,才活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