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小量提取跟大量提取有什么区别
区别:1、所需菌液不同。大提用于大量菌液的提取,100ml-500ml 均可,而小提用的菌液量很少,一般1.5-5ml。2、纯度不同。一般试剂盒中大提比小提多了溶菌酶、异丙醇(回收沉淀核酸)、含一定量PEG的氯化物(回收质粒DNA)及乙酸铵等,其作用及目的都是有利于细菌的裂解和质粒的纯化,所以大提的产物比小提的量多很多,而且纯度很高。3、实验要求不同。小提一般用于质粒鉴定和对纯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实验,大提用于质粒的大量提取和转染等纯度要求很高的实验。扩展资料:大提质粒和小提质粒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如加碱裂解)使在细菌内大量扩增的质粒释放出来,然后经过去蛋白去RNA等一系列步骤纯化DNA,最终将DNA提取出来。选用质粒(最常用)做载体的4点要求:1)选分子量小的质粒,即小载体(1-1.5 kb)→不易损坏,在细菌里面拷贝数也多(也有大载体);2)一般使用松弛型质粒在细菌里扩增不受约束,一般 10 个以上的拷贝,而严谨型质粒 < 10 个。3)必需具备一个以上的酶切位点,有选择的余地;4)必需有易检测的标记,多是抗生素的抗性基因,不特指多位 Ampr(试一试)。无论选用哪种载体,首先都要获得载体分子,然后采用适当的限制酶将载体 DNA 进行切割,获得分子,以便于与目的基因片段进行连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质粒抽提
小量一次提取质粒DNA的原理是什么?
小量提取质粒DNA的原理主要包括:1. 裂解细胞和核糖体,释放出质粒DNA。常用SDS和蛋白酶K破坏细胞结构,裂解细胞和核糖体,释放出各种DNA,包括质粒DNA、宿主染色体DNA等。2.去蛋白。添加洗脱液如酚/氯仿等有机溶剂,可以去除相关蛋白质,留下DNA。3.沉淀DNA。加入苏木素和异丙醇,可以使DNA选择性沉淀,此时质粒DNA和宿主DNA会同时沉淀。4.选择性吸附。使用硅柱等吸附质粒DNA,洗脱掉宿主DNA。硅柱对质粒DNA和宿主DNA有不同的亲和力,可以选择性吸附质粒DNA,洗脱宿主DNA。5.洗脱和浓缩DNA。用TE缓冲液等缓冲液洗脱硅柱,收集质粒DNA。可选用离心浓缩,得到小体积的质粒DNA溶液。6.可选的 PCR扩增。如果所得 DNA 浓度不够,可以使用 PCR 扩增获得更高浓度的质粒 DNA。所以,该方法通过裂解细胞,去蛋白,选择性沉淀和吸附等原理,实现了小量质粒DNA的提取,并通过 PCR达到了较高浓度,这就是小量提取质粒DNA的原理。
质粒DNA的粗提取过程
p1:葡萄糖使悬浮后的大肠杆菌不会快速沉积到管子的底部;EDTA是Ca²⁺和Mg²⁺等二价金属离子的螯合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螯合二价金属离子从而达到抑制DNase的活性;可添加RNase A消化RNA。p2:此步为碱处理。其中NaOH主要是为了溶解细胞,释放DNA,因为在强碱性的情况下,细胞膜发生了从双层膜结构向微囊结构的变化。SDS与NaOH联用,其目的是为了增强NaOH的强碱性,同时SDS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破坏脂双层膜。p3:溶液III的作用是沉淀蛋白和中和反应。其中醋酸钾是为了使钾离子置换SDS中的钠离子而形成了PDS,因为十二烷基硫酸钠遇到钾离子后变成了十二烷基硫酸钾 ,而PDS是不溶水的,同时一个SDS分子平均结合两个氨基酸,钾钠离子置换所产生的大量沉淀自然就将绝大部分蛋白质沉淀了。2M的醋酸是为了中和NaOH。基因组DNA一旦发生断裂,只要是50-100 kb大小的片断,就没有办法再被 PDS共沉淀了,所以碱处理的时间要短,而且不得激烈振荡,不然最后得到的质粒上总会有大量的基因组DNA混入,琼脂糖电泳可以观察到一条浓浓的总DNA条带。75%酒精主要是为了清洗盐份和抑制Dnase;同时溶液III的强酸性也是为了使DNA更好地结合在硅酸纤维膜上。扩展资料质粒具有自主复制能力,使其在子代细胞中也能保持恒定的拷贝数,并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细菌质粒为DNA重组技术中常用的载体。载体,把一个有用的外源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增殖和表达的工具。将某种目标基因片段重组到质粒中,构成重组基因或重组体。然后将这种重组体经微生物学的转化技术,转入受体细胞(如大肠杆菌)中,使重组体中的目标基因在受体菌中得以繁殖或表达,从而改变寄主细胞原有的性状或产生新的物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粒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