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朋的诗
渊明耻折腰,既然咏式微。 闲居爱重九,采菊来白衣。 南山忽在眼,倦鸟亦知归。 至今东离花,青如首阳薇。 ——王十朋《五律·渊明祠》诗 谁载沙苑千株柳,争似庐山万本杉。 如欲岁寒长不改,更栽松柏满幽岩。 ——王十朋《七绝·万杉院》诗 投老山林兴已浓,庐山欣与老人逢。 定须容我来同老,五老峰边更有峰。 ——王十朋《七绝·五老峰》诗 渊明修静不谈禅,孔老门中各自贤。 送别虎溪三笑后,白云流水两凄然。 ——王十朋《七绝·东林寺》诗 三宿山中始出山,出山身尚在山间。 浮名夺我林泉趣,不及山僧一味闲。 ——王十朋《七绝·雁山》诗 净名却见老维摩,道眼相逢语不多。 待我衣冠挂神武,杖藜来此老岩阿。 ——王十朋《七绝·净名寺》诗 女娲石烂苦难修,四海咸怀杞国忧。 谁识山中真柱石,擎天功业胜伊周。 ——王十朋《七绝·天柱峰》诗 携手丹梯语话长,不知身到碧云乡。 行人相见如相识,赠得岩花十里香。 ——王十朋《七绝·丹芳岭》诗 家在梅溪水竹间,穿云蜡屐可曾闲。 雁山新入春游眼,却笑平生未见山。 ——王十朋《七绝·灵峰寺·三首之一》诗 洞中大士半千身,住世端能了世因。 应笑玉箫峰下客,马蹄长践得名人。 ——王十朋《七绝·灵峰寺·三首之二》诗 三宿灵峰不为禅,茶瓯随分结僧缘。 明朝杖屐丹邱去,带得烟霞过海船。 ——王十朋《七绝·灵峰寺·三首之三》诗
王十朋最著名的诗
王十朋最著名的诗是《红梅》。一、原文《红梅》(宋)王十朋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二、作者简介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其实生活在南宋的诗人,他们比起北宋的诗人来自然多了一份悲痛,毕竟当时的北方整个都成为了沦陷区,这也使得当时的很多诗人,他们悲痛不已,但无奈当时的南宋朝廷并没有任何的作为,这也使得这些诗人更加的忧愁。三、解析1、“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开篇的这两句写得就很是生动,也很是唯美,同时也是另有所指,也是写出了人性最为丑陋的一面。尽管看似写梅花,但是诗人通过对于桃李对于梅花的嫉妒,从而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嫉妒心理,这样的一种描写,也令这首诗显得更为独特,也更加的唯美,从而也更为有张力。2、“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最后这两句更是又写到梅花高贵的气节,以及它身上的那种精神,梅花虽然经历了风雪,身上也还有雪的痕迹。尽管它叫红梅,可是色彩并不十分艳丽。在这两句中诗人更是以一种更为细腻,也更加的深情的笔触来描写,也使得这两句更加的唯美。
要王十朋的资料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省乐清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1]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力陈抗金恢复之计。历知饶、夔、湖、泉诸州,救灾除弊,有治绩,时人绘像而祠之。
乾道七年(1171年),王十朋逝世,年六十。绍熙三年(1192年),追谥“忠文”。有《梅溪集》等。【摘要】
要王十朋的资料【提问】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省乐清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1]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力陈抗金恢复之计。历知饶、夔、湖、泉诸州,救灾除弊,有治绩,时人绘像而祠之。
乾道七年(1171年),王十朋逝世,年六十。绍熙三年(1192年),追谥“忠文”。有《梅溪集》等。【回答】
问的是属什什么生肖【提问】
属鼠【回答】
王十朋的资料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乐清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左原地处乐清县城之左(东)三十有五里山中。王十朋《左原诗序》云:“乐清之东三十五里,群山环绕,地名左原,以其居邑之左也。中有左岭、左湖、左口,皆以‘左’名之。”因村在北面山脚下,当地人亦称“后*”。村前有一条明净的溪水,叫梅溪。村四周峰峦环绕,山青水秀,风光秀丽。村里有一口古井,泉清味甘,井畔有修竹数百竿,这口井就在十朋家的东南面,人称“王家大井头”。
王十朋有一副对联“雾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