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灶拖神偶的由来
盐灶拖神的由来,相传清朝年间,村中有一渔民在浅海上挨缉,捞得一尊神像,形象十分森严威武,心里骇怕,随手甩掉后又再被捞上来,他只得对着神像祷告,若能帮我捞得满满一篓鱼虾,就带你回去。当天果然缉获甚丰,便把它安置在村中神庙供人朝拜,香火甚盛。澄海盐灶的拖神,是潮汕独一无二的奇特游神风彩。以后每年游神,中阄的人先是用绳子把神像绑紧在神轿里,乡民则来抢神像,抢到神像后再用绳子捆绑,拖到池塘边抛人水里浸泡。抬神的人为了防抢,脱光上衣,并在身上涂上花生油,全身滑溜溜,使不易被人抓住抢神。在抢神与护神这的娱乐式角逐争斗中,神像被折磨得瘸脚折手,遍体鳞伤,面目全非。广东澄海县盐鸿镇的盐灶,是一个拥有1万6千多人口的自然村落,依山濒海,村民过着“耕三渔七”的生活。村中有拖神偶的奇特民俗,为潮汕各地所罕见。每年农历正月廿一、廿二两天为游神节日,要抬神偶游行,村中青壮年便需准备拖神。把神偶拖下来,弄得须脱脸破,脚断手折,再推下池里浸泡,至此方尽兴而归。拖神过后,再择个吉日把神偶捞起,重塑金身,送回神庙,供人朝拜,享受香火。年年如是,这一民俗沿袭犹存。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潮汕拖神是怎么由来的
潮汕拖神是潮汕人们在喜庆节日里,诸如元宵到神庙里将神像抬出来游街由来的。潮汕流传着一句熟语:盐灶神欠拖。说的是从前澄海县盐灶乡有一人外出经商,临走前,带牲礼到神庙里测前途,得到一吉签,于是满心高兴而去,结果却亏本而归。这个人一气之下,将神像推倒在地,还不解恨,又用绳子套住神像在地上拖行。此后,他再出门经商,却是盈利而归。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纷纷效法,以拖神为乐。久而久之,便相沿成俗。拖神的神偶神偶是由古代神话人物为原型制作的人偶,有顺风耳、千里眼、三太子哪吒等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神偶(又称为神将、将爷、海弟、神童、神明、大仙俑仔、大仙尪仔等)。依据神祇的模样制作的巨大型神祇,是闽台地方游神及庙会民俗不可或缺的阵头之一,通常配合北管或者锣鼓来游行或进庙,只要在各地方庙宇绕境或者庙会活动即会出现。并在宜兰县,新北市芦洲区和桃园市大溪区最为兴盛。
盐灶拖神偶的概述
澄海县盐鸿镇的盐灶,是一个拥有1万6干多人口的自然村落,依山濒海,村民过着“耕三渔七”的生活。村中有拖神偶的奇特民俗,为潮汕各地所罕见。每年农历正月廿一、廿二两天为游神节日,要抬神偶游行,村中青壮年便需准备拖神。当年轮值抬神游行的壮汉则要护神,每人都要斋戒沐浴净身,穿一件新缝制的短裤,袒胸赤膊,周身涂上豆油。又用绳子把神偶捆缚在神轿里,抬神在村里游行时,要拖神的人便紧紧跟着,待游至指定的一片旷场上,众人吆喝一声,便猛冲猛拼,想把神拖下来;护神的壮汉因赤身涂上豆油,滑溜溜地,很不容易揪住。要拖神的人也各不相让,各显身手,你争我夺,你抢我扯,抱腰拽腿,扭成一团。围观者人山人海,热闹异常,有的还骑上墙头,登上屋顶,喝彩助威。最终仍然把神偶拖下来,弄得须脱脸破,脚断手折,再推下池里浸泡,至此方尽兴而归。拖神过后,再择个吉日把神偶捞起,重塑金身,送回神庙,供人朝拜,享受香火。年年如是,这一民俗沿袭至今犹存。
潮汕拖神是怎么由来的
拖神,是潮汕平原独一无二的游神活动,当地人以扳倒神偶、惩罚警醒神明的方式,祈求来年丰收富足。潮汕游神最著名的莫过于澄海盐灶乡游神,叫做“辑老爷”,堪称世界民俗的奇观、中国最暴力游神!每年游神赛会节日一到,中阄者便把麻绳准备好,把神偶紧紧捆缚起来,从大殿拖进轿里,又从轿里拖到路上,拖拖扯扯,你争我夺,各不相让,非把它拖得断手折足,掉耳缺鼻不罢休!老爷轿游至老爷场时,各方硬汉争相爬上老爷轿摔跤,互不相让,以能拖倒老爷轿为幸,并从老爷身上揪下几根胡须,那一年四季将是兴到堵唔缀(顶不住)!直拖扯至“老爷”焦头烂额、面目全非为止。俗语“盐灶神欠拖”即指此。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