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店镇的历史文化
槐店之地名,距今约有三千余年。据县志等古文献载,早在西周时,在如今的槐店镇西侧,是古项子国国都。到春秋时(既东周),被鲁国所吞并(鲁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23年出兵)。战国时期,楚国强盛征霸中原,迁都于陈(今淮阳),扩项(槐店西侧)为副都。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在此设项县。西汉东汉继之。三国至晋时期,曾一度在此设豫州州治。(魏,豫州刺史贾逵死后就埋葬在这里,至今其墓犹存)。明朝第三代皇帝成祖朱棣(年号永乐),下令治理黄河后的几十年里,黄水逐渐退去,这里便成为荒无人烟的荒地。明孝宗朱佑僖(年号弘治),为开发土地,发展经济,增加国库收入,便下令从山西洪桐县移民到这里开荒种地。又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割陈、项、颍边隅复置沈丘县县治。此次移民并非百姓自愿,而是被地方官吏连骗带逼才来的。那时,老百姓都很恋根,听说要移民到人生地不熟的河南,都不愿来。于是,地方官吏就一家一家地去动员,动员来动员去没一家愿意的。可朝廷的圣旨一道一道传来,催逼着抓紧办理移民。这叫官吏急得不知咋着才是好,抓耳挠腮的吃不香睡不安。有一天,官吏又到各地去动员、催逼百姓移民,他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民们没一人理会他,叫他热的累的受不了。走着走着抬头向前一看,见有棵大槐树下有好大一片树阴,就想到下面去凉快凉快。当他来到槐树边不远处,见好多人在此树下乘凉休息。于是,他不声不响地看了看人又看了看树,脑子一闪念有了能移走黎民的主意。随后,他立马叫衙役广贴告示,告知黎民百姓,谁不愿移民到河南的,就请拖家带口的到槐树边居住,凡不来居住的都移民去河南。老百姓得知消息后,看谁跑的快,都赶紧拖家带口的跑到槐树边居住。人越聚越多,官吏见够移民到河南的人数了,就下令凡是在槐树底下的人家统统移民到河南。凡胆敢违抗者定下狱不饶。随之派兵把其包围起来逼迫他们迁移到河南 。这一下,老百姓没办法了,只好听由官吏的分派,五户为一保,十户为一什的,相续移民到河南来被分派到各地居住落户开荒种地。其中有一什来到槐店这里,他们来到后见这里一片荒凉,啥房屋也没有,只有一高地上长着一棵大槐树,随之来到树下依树而居之。居住下来的人们,为纪念他们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就叫此地为大槐庄。从前,人们出门远行,或做生意,都是靠骑马、骑驴、驾车、推车、或肩挑背驮、或在河里行船。大槐庄门前靠水,是东去西往的必经之路,也是南来北往之要冲。自有了大槐庄,来往的船家和担挑推车赶路的商客就在这里停泊或歇脚。随之大槐庄就有了埠口。有了埠口来往的人更多,于是就有人盖房起店开办起作坊来。有店有铺有作坊有酒肆就变成了集市。时间长了,来往的人就叫大槐庄为槐坊店。后来,又简称为槐店,直到今天。
槐店镇的历史名人
窦画村名书成,沈丘县槐店镇人,清道光年间拔贡,民间称为“窦拔贡”。善诗文,喜收藏,好交游。有诗集传世。窦氏家传有清末状元刘春霖书法,刘春霖自老家与京城往返途中,经过槐店,必在窦画村家居住若干时日。当时项城沈丘名士有项城三杰”只说:即窦画村、王丹君、高老勉;民谚曰:“老勉不如丹君,丹君不如画村”,名震其时、甚有影响。窦画村去世后,学生立碑以为纪念,后由此扩建为窦氏祠堂(后因城建拆除)。项城袁家与沈丘窦家世交。袁保恒赠与名士窦画村对联,上联:园中草木春无数,下联:笔下波澜老欲平。落款:画村老伯大人属正,筱坞侄袁保恒。袁保恒,1827——1878,字小午,号筱坞。项城【今河南省项城县】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刑部侍郎。卒谥文成。筱坞少随父甲三治军,谙练武事,曾先后佐李鸿章,左宗棠军幕二十余年。诗不多作,往往于俊伟之中见悱恻之情。为袁世凯叔父。 李鸣钟 ,字晓东,出生于1886年,河南沈丘人。 1909年毕业于陆军随营学堂,辛亥革命时在冯玉祥营任排长。滦州起义失败后,随冯到陕西。1916年授步兵上校,1917年任步兵团长,并授陆军少将。1921年升任步兵旅长,兼归德镇守使,并晋授陆军中将。1922年任第11师第21旅旅长,豫东镇守使。1923年11月,授将军府刚威将军。1924年任第8混成旅旅长;10月任国民军第1军第6师师长。1925年1月至1926年1月任绥远都统、善后会议议员,授陆军上将衔,兼任西北国民军西路总指挥。在任期间,选贤任能,严惩贪官污吏,整顿财政;修路种树,创办五族学院、包头二中、职业学校、女子师范、全区图书馆、古物陈列室、通俗讲演所、平民学校等;建平民医院、老幼救济院、妓女济良所。1926年任甘肃军务督办,未赴任。后任京师警备代理总司令兼警察总监。1927年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任郑州市市长;3月,任第2集团军总指挥,后又任西北政治工作委员会委员长;9月,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国军编遣委员会委员兼遣置部主任。1930年任鄂豫边区绥靖督办。1931年任第22路总指挥,第30师师长,后任军事参议院参议。1948年2月,任监察院监察委员。
沈丘县景点
中华槐园、槐店清真寺、冢子湖遗址、李鸣钟故居、华佗冢等。1、中华槐园:位于行政新区北侧,北邻南洛高速,是沈丘县委、县政府2011年确立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充分利用修建南洛高速公路时遗留的近300多亩的废旧坑塘、林带,并将其整合水系成湖,建设以现代园林风格为主的槐树生态园建设。 中华槐园、槐店清真寺、冢子湖遗址、李鸣钟故居、华佗冢等。 1、中华槐园:位于行政新区北侧,北邻南洛高速,是沈丘县委、县政府2011年确立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充分利用修建南洛高速公路时遗留的近300多亩的废旧坑塘、林带,并将其整合水系成湖,建设以现代园林风格为主的槐树生态园建设。 2、槐店清真寺: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原名“至元寺”“老寺”。坐落在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东关。据《沈丘县志》载:该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由元初西征时来华的波斯人阿力所建。 3、冢子湖遗址:冢子湖遗址,位于河南省沈丘县,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商代,2006年11月14日,冢子湖遗址入选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4、李鸣钟故居:李鸣钟,字晓东1887年生于于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冯玉祥前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辛亥革命时在冯玉祥营任排长,后随到陕西。 5、华佗冢:沈丘县有个村叫华佗寺,村后靠沙河。沙河岸边有个冢,叫华骨冢。传说,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就埋葬在这里。
沈丘县景点
中华槐园、槐店清真寺、冢子湖遗址、李鸣钟故居、华佗冢等。
1、中华槐园:位于行政新区北侧,北邻南洛高速,是沈丘县委、县政府2011年确立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充分利用修建南洛高速公路时遗留的近300多亩的废旧坑塘、林带,并将其整合水系成湖,建设以现代园林风格为主的槐树生态园建设。
2、槐店清真寺: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原名“至元寺”“老寺”。坐落在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东关。据《沈丘县志》载:该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由元初西征时来华的波斯人阿力所建。
3、冢子湖遗址:冢子湖遗址,位于河南省沈丘县,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商代,2006年11月14日,冢子湖遗址入选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4、李鸣钟故居:李鸣钟,字晓东1887年生于于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冯玉祥前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辛亥革命时在冯玉祥营任排长,后随到陕西。
5、华佗冢:沈丘县有个村叫华佗寺,村后靠沙河。沙河岸边有个冢,叫华骨冢。传说,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就埋葬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