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脚底的穴位的方法
现在许多人对中医都比较感兴趣,对一些中医方面的知识,比如穴位,针灸之类的也比较感兴趣。都知道人体有许多的穴位,不同的穴位有这不同的作用,按摩一些穴位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有时候一些疾病还可以靠按摩穴位得到缓解。像我们脚底就有许多的穴位管着我们的全身,那么怎样按摩脚底的穴位呢?
找到甲状腺、心、肝、脾、肺、肾几个大的反射区。充分地刺激这几大脏器的反射区,能帮助人们平衡内分泌系统,促进血液循环;
使用带有凸起的脚步按摩设备,赤足或穿薄袜,将脚部摩棒置于平地上。坐在能使大小腿呈90°的椅子上,脚掌中部踩在脚部按摩棒上,直接作用于脚底,来回滚动,以刺激心、肝、脾、肺、肾几个大的反射区。左右脚各5分钟为一组,每天3至5组;
或让他人用手指以中等力度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穴位(下图所示位置),来回揉搓,至双耳微红为宜。(大约20分钟);
大墩穴、公孙穴,主要是能达到安神解躁、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按摩时,作用于两穴位(下图所示),画圆轻柔10分钟即可;
心、肝、脾、肺、肾几个大的反射区(见脚部穴位图),不用很准确地作用于穴位。可以使用牛角、砭石之类的适合按摩的棒子搓揉,或在小石子路上行走20分钟左右,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以上从各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关于怎样按摩脚底的穴位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了解了。在平常生活中,大家可以按照以上提供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去按摩穴位。通过按摩穴位来改善身体状况的情况已经经常被大家使用了,安全问题大可以放心,到首先要对穴位的作用有所了解,不要按摩错了穴位。
脚底按摩穴位图
01 常做脚底按摩,能缓解人体的疲劳紧张,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下面是脚底穴位图。 02 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推搓涌泉穴能防治各种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便秘等病效果较明显。 03 失眠穴又被称作为“百敲穴”,它位于足底跟部,在当足底中线与内外踝尖连线相交处,即脚跟的中心处。按摩此穴可以帮助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04 窍阴穴在四个脚趾最外侧小脚趾那边,距离趾甲根脚的一手指四分之一处。如果我们出现偏头痛、目眩、耳聋、耳鸣、胸胁痛、足跗肿痛、多梦、热病等症状的时候,可以掐按窍阴穴,可以很有效的治疗头痛的症状。 05 内庭穴位于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它是胃火的克星。 如果出现口臭、便秘、胃部灼热、牙龈肿痛等都可以通过按摩次穴位来缓解。 特别提示 按压时要用力,要感受到酸痛感。脑出血、内脏出血及其他原因所致的严重出血者,严重肾衰、心衰、肝坏死者,肺结核活动期的患者,频发心绞痛的人不适宜做脚底按摩。
脚底穴位有哪些?
人体上的穴位有很多,每一种穴位都映射身体的某一个部位,脚底的穴位有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等。头部各器官的反射区全部在脚趾上。额窦(相当于前额和颅顶)的反射区在各个脚趾的趾端;眼睛、耳朵以外的头部器官,比如大脑、垂体、小脑、脑干、三叉神经和鼻子等的反射区均位于脚拇趾上。颈项的反射区位于脚拇趾的根部,左侧头部器官的反射区位于右脚;右侧头部器官的反射区位于左脚。扩展资料:推拿治疗:先用轻度手法刺激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各5次,约7分钟;用中重度手法刺激胃、肝、脾、上下身淋巴结、前列腺、生殖腺反射区各5~10次,约15分钟。用重度手法刺激垂体、甲状腺、肾、输尿管、膀胱等重点反射区各10次,约20分钟。手法刺激时以患者有酸痛麻胀感为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脚底反射区
脚底穴位
脚底穴位包括隐白穴,大都穴,太白,公孙,然谷,照海,水泉,大钟,太溪穴,商丘,中封穴,涌泉,足窍阴,至阴穴,侠溪穴,足通谷,束骨穴,京骨穴,金门穴,申脉穴,仆参穴,昆仑穴,解溪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冲阳穴,陷谷穴,内庭穴,太冲穴,行间穴,大敦穴,厉兑穴等。脚部内侧的穴位:隐白穴,大都穴,太白,公孙,然谷,照海,水泉,大钟,太溪穴,商丘,中封穴。脚部外侧的穴位:足窍阴,至阴穴,侠溪穴,足通谷,束骨穴,京骨穴,金门穴,申脉穴,仆参穴,昆仑穴,解溪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冲阳穴,陷谷穴,内庭穴,太冲穴,行间穴,大敦穴,厉兑穴。从经络学的观点看,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而涌泉穴位于脚底,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涌泉穴的简介: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穴位,位置在足底,可以让患者屈足卷趾,足心最凹陷处即是本穴。涌泉穴可以滋肾清热、降上逆之气、通络、开窍回厥。主要用于治疗目眩、头晕、足心热、失眠、咯血、昏厥等病证。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有助于滋阴降火。就中医的经络穴位来说,脚底有很多穴位,像涌泉,至阴,太白,大都,公孙,然股,京骨,金门等穴位。而就足底反射区来说,其反射区就更多,代表身体不同的部位和脏腑器官。两者是不同的概念。脚底下主要是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穴。双脚并拢一起,就像个从后上方向下看到的一个屈膝盘坐并向前俯伏的投影人形,脚的拇趾,形似人的头部;脚底的前半部,形似人的胸部(有 肺及心脏);脚底的外侧,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脚底的中部,形似人的腹部,有胃、肠、胰、肝、胆(右侧)、脾(左侧)、肾等器官;脚跟部位,有生 殖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等)、膀胱、尿道及阴道、肛门等;脚的内侧,构成足弓的一条线,形似人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通过按摩推拿的手法可以达到舒筋活络的功效,刺激足部的穴位,激发人体的经气,从而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在足拇指下四指,脚心和靠足内侧边缘大约一寸是胃的反射区;脚心下缘到足根处是肠道的反射区;脚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间,呈带状名叫甲状腺,经常按揉有治疗失眠、情绪不安、肥胖的效果。足底按摩带来的好处:磁疗的好处:磁场能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降低末梢神经的兴奋性,促使致痛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从而具有镇痛作用;磁场可以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通透性,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渗出物的吸收。同时,磁场还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似改变病人的全身状态,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抑制和防止疾病的复发;磁场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具有消肿作用。热水泡脚的好处:1、促进血液循环: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也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医学典籍有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对于手脚冰凉的人,泡脚是一个促进血液循环的最好的办法。2、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按压脚步还能反射出相对应的肝脏是否有问题,做足疗时,按摩师点压我们的脚时,会感觉痛疼、酸胀,而按完之后,会感觉浑身轻松。脚底有6条主要的经络,泡脚能刺激这六条经络,有利于活血。3、辅助治疗疾病: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很重视对双足的锻炼和保养,并运用足部泡脚按摩(足疗)来防病治病。民间有俗语称“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由此可见泡脚的作用之大。现代人长期待在空调房内,并且喜爱吃凉的食物,所以部分人会体内多寒湿,而通过泡脚能加速体内排寒。4、改善睡眠,消除失眠症:坚持泡脚对改善睡眠也有不错的作用。用43摄氏度的水浸泡双足30分钟,能使血液中的乳酸降低。而且,足部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用热水泡脚对神经和毛细血管有温和良好的刺激作用。这种温热刺激反射到大脑皮层,对大脑皮层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改善睡眠,消除失眠症。泡脚能使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加,从而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负荷,促进新陈代谢,还可调节经络和气血。
足贴贴在人体的哪个部位呢
足贴是贴在人体的足底的。足贴的包装说明显示,睡前将足贴贴于足底对应穴位处或不适患处,起床后拿下。使用足贴后,袋中粉末吸出体内废油、废液等毒素而变成油黏状,并从白色变至褐色或黑褐色,这表明身体中毒素被排出。健康状况较差时,颜色较深。但足贴中往往含有桂竹、枇杷叶、辣椒、电气石等,从这些成分上看,可能会起到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的作用,另外,由于产品含有辣椒,会刺激足底发热、出汗,汗液碰触到足贴以后,就会出现这种褐色黏稠物。不仅如此,有人做过相关实验:向足贴上倒点水,足贴也会出现褐色的黏稠物,因此那些“黑油”根本不是吸出来的油脂和毒素。扩展资料:有专家研究,靠足贴排毒减肥根本没戏。人体的油脂、毒素通过药物从脚底及身体皮肤排出的可能性非常小。“人体脂肪只能通过燃烧成能量的方式或者抽脂排出,根本不可能通过药物从皮肤直接被吸到体外。要排出一公斤左右的油脂,手术大约需要2个小时,最小的脂肪颗粒也不可能通过皮肤排出来,而且吸出的脂肪是黄色并非黑色。因此,指望贴个足贴就吸出油脂,简直是天方夜谭。正常的穴位敷贴可以刺激身体的穴位,改善血液循坏,只有保健作用,绝对没有排毒的功效,更没有通过穴位直接把毒素排出体外的说法。中医里有种足底涌泉穴贴敷法,通过不同的药物贴敷足底涌泉穴可以起到温经散寒、引火归元等作用,主要治疗虚寒病症,对促进睡眠、舒缓疲劳也有一定的疗效,但通过足底排毒,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所以,足贴是不可能有排毒功效的。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足贴变黑是在吸脂排毒?专家说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