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音乐《我变变变》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感受体验孙悟空的特点。 2、运用形体动作表现孙悟空的角色特征。 活动准备: 1、音乐:《小石猴》 2、孙悟空头套、金箍棒道具。 活动过程: 1、教师运用形体动作及道具,表演音乐《小石猴》的情景。 2、请幼儿回想:哪里出现一块很特别的.大石头、大石头里蹦出什么东西、小石猴有什么超强能力、小石猴靠什么东西飞上天、小石猴有什么武器。 3、进行“我变变变”的体能游戏: 按照“指令我变、我变、我变……(猴子、蛇、青蛙、石头、妖怪等),请幼儿变出某种身体造型,并做出动作变化(如猴子抓耳挠腮、蛇爬行、青蛙跳、石头静止不动等) 4、可换幼儿主持,进行活动。 5、问幼儿有谁会学猴子转动金箍棒的动作,请幼儿出来示范。教师可以请幼儿参考幼儿用书本,鼓励幼儿尝试。 6、以《小石猴》乐曲作为活动尾声的曲子。 7、可到文具店购买伸缩指挥棒,也可以用报纸卷成粗细不同的长纸轴,将细的套入粗的轴筒内,一拉到接逢处就犹如金箍棒变长了。 活动延伸: 在每天点名时进行我变变变的游戏,凡点到名字的幼儿就可以变出一种身体造型。
小班音乐游戏《变变变》5篇
【 #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小班音乐游戏《变变变》 活动目标: 1、能随乐边演唱边有节奏地表现相应的动作,增强节奏感。 2、提高手指动作的灵敏性,体验手指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熟悉《手指变变变》的童谣、幼儿已有模仿毛毛虫、小兔、小猫、鸽子等动作经验。 活动过程: 1、介绍游戏玩法。 (1)玩法:前奏时幼儿齐念口诀"我的小手真灵巧,我的小手变变变"。 (2)第一段:伸出左右手的手指,在变变变的时候双手平放胸前,绕三圈,然后伸出一只手指头平放胸前,做毛毛虫爬行的样子。 (3)第二段:伸出左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在变变变的时候放胸前,绕三圈,然后伸出左右手两只手指头竖直顶在头顶顶部,做小兔蹦跳的样子。 (4)第三段:伸出左右手的后三个手指,在变变变的时候放胸前,绕三圈,然后伸出左右手三只手指头放在脸颊旁,做小猫喵喵叫的样子。 (5)第四段:左右手拇指下压,其他四指伸开,在变变变的时候放胸前,绕三圈,然后伸出左右手四只手指扇动,两臂交叉做鸽子飞翔的样子。 (6)第五段:左右手两只张开,随音乐伸出,在变变变的时候放胸前,绕三圈,然后伸出左右手五只手指头弯曲,坐老虎扑食的样子。 (7)重点指导幼儿的动作尽量符合音乐的节奏,在变变变的时候放胸前,绕三圈,然后变成相应的动物形象。 2、幼儿随音乐游戏,教师指导。 幼儿熟悉玩法后,可引导幼儿自己变出不同的形象,编出其他不同的手指游戏。 3、评价活动。 活动延伸: 将音乐投放在表演区,供幼儿继续游戏。 2.小班音乐游戏《变变变》 活动目标: 1、愿意和老师亲近。 2、能体验活动的乐趣。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环境创设: 一个大口袋,一些响声小玩具,和小零食。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宝宝们做好了吗? 2、(我捏响口袋里的一个响声玩具)是什么声音啊?哪里发出来的?(出示大口袋)你们知道这个口袋里有什么吗?(我在捏一下响声玩具)? 二、幼儿与教师间的互动 1、沈老师请一个宝宝 来摸摸,口袋里装了什么东西呢? 2、这个宝宝真棒,老师来抱抱。 3、还有哪个宝宝也来摸摸呀? 4、现在老师要变魔术了,请宝宝说出沈老师变出来的是什么? 5、变变变,看这个是什么? 6、宝宝们,你们也来变变看,你会变出什么东西来?(请幼儿说出变出来的物品名称。) 7、这些都能吃吗?哪些可以吃的,哪些不能吃的啊? 3.小班音乐游戏《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游戏,从中感受快乐。 2.初步感知乐曲中音的短与长。 3.尝试用纱巾表现音的短与长。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跟随老师的动作进教师 2.参加国王的生日会 (1)听音乐跟老师做动作 (2)教国王吹泡泡糖 (3)撕泡泡糖 引导幼儿用各种动作表现吹泡泡糖和撕泡泡糖的动作,重点引导幼儿感知乐句的长与短,并能用相应的动作来表现。 3.吹泡泡糖游戏 师幼共同创编吹泡泡糖的游戏,再次感受乐句的长与短。 4.纱巾变变变 (1)引导幼儿用纱巾变出各种动作并与幼儿一起尝试。 (2)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乐句的长与短,并能用合适的动作来表现。 (3)小纱巾回家睡觉了。 4.小班音乐游戏《变变变》 活动目标: 1.感应和听辨“短短长”的律动节奏; 2.乐意用肢体表示短短长的节奏;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丝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张老师有个消息要告诉你们,今天是精灵国王的生日宴会,有好多好多小精灵都去参加生日宴会了,你们听一听生日宴会的音乐开始了。教师跟着音乐和幼儿一起做动作。 2.音乐结束,教师提问:今天是谁的生日?(精灵国王的生日)。张老师为精灵国王准备了一件礼物,这个礼物呀放子嘴里吃是甜甜的,然后吹出泡泡来,是什么呀?(泡泡糖)泡泡糖能干什么呀?吹泡泡。(请个别幼儿做吹泡泡的动作)教师和幼儿一起学学吹泡泡的动作。 二、感知“短短长”的律动节奏 1.徒手感知 师:我们一起来吹一个小小的泡泡,再来一个小的,最后来个大大的。 (教师用泡泡的大小来表示“短短长”的节奏,反复进行几次) 2.小朋友们,你们都会吹泡泡了,可国王还不会吹泡泡呢?我们大家一起来教教国王吹泡泡,好吗?教师和幼儿一起做吹泡泡动作,哎呀!不好了泡泡黏在了国王的身体上了怎么办呀?(脸上、衣服上等,请幼儿做相应的动作取下泡泡)。 3.配合音乐,肢体感知 (1)配合音乐玩一个吹的游戏泡泡。 (2)视觉感知“短短长”的节奏 (3)肢体创编 4.教师激发幼儿利用肢体各部位表示短短长,根据具体情况重复数变。 小结:国王特别高兴,因为有这么多小朋友教他吹泡泡,国王说非常的感谢你们。虽然他的泡泡吹的不够好,他说他会努力练习,尽量不让泡泡黏在身上。今天他已经收到咱们的礼物了,很高兴。所以他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份礼物,(丝巾)。 5.播放音乐,幼儿准备接丝巾。每位幼儿持一条丝巾,随音乐在空中画出“短长长”的节奏,其余音乐处随意旋转丝巾。 (1)提问:咱们得到什么礼物?(丝巾)那你们高不高兴?(高兴)那你们说丝巾能变什么东西?(幼儿发挥想象) (2)全体幼儿一起操作 6.请幼儿听好听的音乐和丝巾一起做游戏,并用肢体做各种动作。 三、导出活动 5.小班音乐游戏《变变变》 活动目标: 1.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乐曲的旋律。 2.能跟随音乐做出猴子变变变的动作。 3.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变变变》; 2.动物图片小狗、小猫、小鸡。 活动过程: 一、幼儿做动作模仿,了解乐曲名称。 1、师:小朋友们有没有见过小猴子?你能用动作学一学吗? 2、幼儿模仿猴子的动作。 3.教师以故事《猴子变变变》引出乐曲名称。 二、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和结构,教师引导幼儿律动表演。 1.教师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欣赏乐曲,并结合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旋律。 2.引导幼儿创编猴子变变变的动作。 (1)提问:小猴遇到小花猫时,变了几下小猫的动作? (2)带着问题再次听音乐,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示变变变。 (3)引导幼儿讨论小猴子还可以变成什么动作?再次跟随音乐做猴子变变变的动作。 (4)鼓励幼儿跟随音乐不但要做动作而且要发出小动物的声音。 (5)教师请一名幼儿跟随音乐做变变变的示范,其他幼儿观看。 (6)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表演。 3.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变变变的动作。 (1)猴子玩累了要休息,请幼儿用动作表示。 (2)请幼儿自由创编自己想变的动作并做以展示。 (3)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完成创编动作。 (4)请一名幼儿领舞,其余幼儿一起学做。 三、幼儿一起表演乐曲。 1、幼儿听音乐完整进行表演。 2、请幼儿与客人老师一起进行音乐游戏表演。
变脸时唱的那首歌---“变变变”的那首;歌名是什么?歌词是什么?
变脸歌手:陈小涛所属专辑: 热门华语67在天府之国哟,我们四川噻有一种绝活既神奇又好看,活脱脱一副面孔热辣辣一丝震颤,那就是舞台上的川剧川剧中的变脸,变变变变变变变看看看急如风快如电,快如电看看看看看看看变变变,好潇洒好浪漫,说时不迟那时不慢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任随你远看近看前看后看,紧看慢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横看竖看便是好耍又新鲜,脑壳一转面孔说变就变,眼睛一眨不过瞬息之间,名扬四海赞叹川剧变脸,绝妙精彩根底它全在四川,变脸变脸变脸变脸变脸变脸变脸变脸,变脸变变变变变变变看看看,急如风快如电快如电,看看看看看看看变变变好潇洒,好浪漫说时不迟那时不慢,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任随你远看近看,前看后看紧看慢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横看竖看,便是好耍又新鲜接连变换那叫神气活现,红黄白蓝简直变化多端反复锤炼技巧不断发展,根深久远老辈子代代相传,变脸变脸变脸变脸变脸变脸变脸变脸,变脸变出个赤橙黄绿青紫蓝,变出个英雄豪杰奇争先变出个巴蜀儿女同心干,变出个中华民族气象万千艳阳天,万紫千红百花园变变变扩展资料歌曲《变脸》由阎肃作词,孟庆云、陈小涛作曲,陈小涛演唱。音乐采用了“川江船工号子”。相关歌曲:麻辣烫、还想再当一次兵。陈小涛还是一个出色的话剧和音乐剧演员。多年前,他就在歌剧《芳草心》、《碧罗江》、《槐花香》和《玉鸟兵站》中扮演过重要角色。2005年,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红透一时并成为新的经典。陈小涛饰演的叛徒高自萍被刻画的入木三分。该剧艺术总监、总政歌剧团团长、著名演员林达信对陈小涛这样评价:“他有很强的角色可塑性和艺术爆发力,对角色拿捏得非常到位,表演集灵气、霸气和朝气于一身,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变脸》中那个插曲是什么歌
《变脸》中那个插曲是应该是《Over The Rainbow》
《Over The Rainbow》是电影《绿野仙踪》中的音乐,获第十二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
最早的原唱是∶Judy Garland ,此后还多次被人翻唱
1990年3月举行的第62届奥斯卡颁奖典上,当著名歌星黛安娜.罗丝(Diana Ross)上台演唱这首半个世纪以前诞生的电影歌曲。
吴宇森在他导演的动作巨片《变脸》之中再次引用这首经典歌曲,则使这首长青曲获得不少新一代的歌迷。
伊娃·凯西蒂(Eva Cassidy)也翻唱了此歌
在1998年时,「Blix Street」唱片公司发行一张属于伊娃·凯西蒂的精选集【Songbird】,这张专辑里除了挑选出之前Cassdy两张专辑的歌曲外,也收录了她最早与Chuck Brown合作的专辑中最经典的歌曲《Over the Rainbow》,99年Eva Cassidy演唱的《Over the Rainbow》〔原唱者∶Judy Garland〕,让英国BBC的DJ Paul Walters为之惊艳,再电台播送这首歌时,引起听众热烈回响,后来搭配英国BBC的一个慈善节目,这才令世人真正发现了这颗深海遗珠,所以【Songbird】这张专辑当时在英国狂卖,还曾夺下过英国金榜的冠军。英国BBC民选统计的20世纪最伟大歌手名单中,Eva Cassidy名列第21位。
估计应该是伊娃·凯西蒂(Eva Cassidy)那版的!
用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造句
1、昔日荒凉的小城镇,如今变成了石油城,变成了大都市,变成了繁华地。2、孙悟空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老虎,变成了一只苍鹰,变成了一尾鱼。3、我的满腔愁绪变成了一川烟草,变成了满城风絮,变成了丝丝细雨。4、几百年过去,昔日古战场已经变成了遗迹,变成了历史,变成了史书的一抹痕迹。5、当初这里是一片荒滩,现在变成了高产的良田,变成了幸福窝,变成了金凤凰。
用变怎么造句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夏_尊叶圣陶《文心雕龙》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乐华用铅笔记录下来。”下面为您提供关于【用变怎么造句】内容,供您参考。1、而变多慢那还仍然是待价而沽。2、当你变老时,三件事情开始不得其所了。3、我盼他说话一言九鼎,不要变来变去。4、一心无二,他就像变了个人一样。5、他怎么变糊涂了,好坏不分。6、河水变清了,河里的鱼也渐渐多起来。7、一场风雪过后,天气骤然变冷了。8、你确实变肿了哪儿哪儿?9、在他的率领下,这支部队很快由弱变强。10、就连他那对我心照不宣的眼神都变了。11、如果你觉得哀痛古道热肠匆匆变冷。12、春天来了,小草渐渐变绿了。13、这棵树遭到了雷击,树枝都变黑了。14、政策一变再变,让民众感到无所适从。15、他一眨眼功夫就变出了一桌饭菜。16、不是因为美而喜欢,而是因为喜欢才变美!17、一旦民心思变,纵有金城汤池,亦不足恃。18、从变的角度来看,天底下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19、我看他如今是黔驴技穷,变不出花样了。20、只要明日上午无变,我们就可以免于披发左衽。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2、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3、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4、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5、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6、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