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在职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向是什么?
北京大学在职研究生教育目前已开设专业有计算机和行政管理,都是一样同等学力的方式进行。那么北京大学在职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向是什么?下面就跟随在职研究生教育网一起看看。人才专业化已是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因此无论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需要行政管理专业人才,这无形之中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就业创造了较大的就业机会。另外,从量上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新企业的不断建立,老企业不断扩大。因此,企业等单位增设行政管理人员职位便成为大势所趋,这从量上增加了该专业人才的就业机会。培养方向及目标:1、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专业所需理论、熟悉行政管理的专业人才。2、帮助学员以中外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及政治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中外行政管理理论、政府管理以及公共经济等问题,特别着重很强的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技能。教学方法及考试:1、教学方法: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发讲授提纲和教材,规定必读与参考书,每半年时间讲授3-4门专业课,利用业余时间上课(周六、周日)。2、考试方式:专业基础课或核心课程(6门)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闭卷笔试,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四月和十一月;其它课程由相关院系组织考试。考试地点均在北京大学校内。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2017年北京大学在职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招生条件是什么?
北京大学在职研究生教育目前已开设专业有计算机和行政管理,都是一样同等学力的方式进行。那么2017年北京大学在职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招生条件是什么?下面就跟随在职研究生教育网一起看看。行政管理是一个知识面广,知识涵盖较多的专业。为此,从最根源上来说,它的知识面包含了生活管理等等各个方面,不过这也意味着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就职于任何方面的工作。所以,行政管理专业方向越加细化了,其开设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招生高校也不断地增加。北京大学在职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招生对象及条件: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的在职人员;2、报名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具有大学本科或大专毕业学历,且毕业后工作三年以上;(2)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3)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已获得的学位为国(境)外学位的,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北大行政管理考研需要什么注意什么?谢谢!
对于专业课的复习,这是在考研分数中挑大梁的部分。基本上拉分都是在专业课上,而且在专业课上得高分在复试中更有利。因此,专业课的复习的时间应该占准备时间的大部分,具体比例因人因专业而异。因为我本科就是行政管理专业,所以相关知识还是相对比较熟悉的。对于北大行政管理专业课的复习,先把这些专业课课本,要仔仔细细地看(即使有看不懂的),因为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所以要认真。在看完两遍之后,就可以做笔记了。笔记是一定要做的,但不建议边看第一遍书边做笔记,因为此时我们对专业书还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更谈不上对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记载。在做完笔记之后,要边看书边比对笔记,对它不断完善。在复习前中期,可以只看课本和笔记,有时间偶尔看一下中国行政管理这本期刊。只对涉及到课本内容的大致看看就行。重要的是,争取多看几遍课本,多记几遍知识点。到了11.12月份,把书上的基础知识点记忆清楚之后,可以适当地看看其他资料,比如分析分析真题,看看其他资料。到了冲刺阶段,应该适当做做实战模拟,可以自己出份题,自我剖析一下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反省一下,查漏补缺。
具体可到 盛世清北(中国一流名校考研-保研-考博权威辅导)网站咨询
(百度搜索 盛世清北)
有对应的辅导班,提供权威内部资料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53 法语 或 254 德语
③657 行政学原理
④861 综合(二)
研究方向:
01.行政学理论
02.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
03.公共经济
04.当代中国政府管理
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一:657行政学原理
1、张国庆主编:《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萧鸣政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考试科目二:861综合(二)
1、陈庆云著:《公共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罗豪才等著:《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包万超著:《行政法与社会科学》,商务印书馆,2011年;
4、朱天飚著:《比较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