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说诸葛
题记: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我不得不感叹我的幸运。
幸运的是我在考试失利的情况下,在学习的重担压得我喘不过气的情况下,还能如此有幸,从那一堆泛黄的书卷中翻出那本略有些灰尘的《三国》,还能如此清醒的偷得浮生半日闲。
轻轻地抖落封面上灰尘,那熟悉的一幕幕又重新清晰起来,明朗起来,宛如打开了一幅尘封的画卷,画轴轻转,一个个英雄的魂灵不断升腾,弥漫,化作烟,化作雾,化作大鹏孤鹤,直插到青冥白日里去了。到最后,只留下一个身影,那个白纶巾,持羽扇,谈笑轻摇间,百万樯橹灰飞烟灭的身影——他的名字,叫卧龙。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化作龙。回首千年,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我看到他在国家丧乱之时,布衣粗菜,耕读山中,却胸怀天下;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摇,八十三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荡无私的心……他是用他的血与泪在诠释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天动地啊!
当年先帝三顾茅庐,如果孔明不出山,天下不会三分,就因为他为了报先帝知遇之恩,以匡扶幼主,兴复汉室为己任,保全社稷,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在诸葛亮苦心孤诣的经营下,蜀国景况蒸蒸日上。白帝城先帝驾崩,临终托孤更让诸葛亮诚惶诚恐,夙兴夜叹,生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为报先帝,诸葛亮雄心勃勃,六次北伐,希望收复中原,以实现先帝遗愿,但惜天有不测之风云,由于马谡拒谏失街亭,粮草转运不济,皆使数次北伐功亏一篑,终于导致“啖不过数斗,食不过数升”,身体状况每日愈下。在斩马谡,正军规,收姜维,袭陈仓,一系列补救工作之后,他终于支撑不住,星落秋风五丈原。出师未捷,壮志未酬,一代忠臣名相就此陨落,消失在那不尽历史长河之中。
不错,他是未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但他不仅是刘家的功臣,更是历史的功臣;他没能实现他的最终愿望,是有些令人扼腕。但他拼搏过,努力过,已经完全意义上尽到他那一片赤胆忠心。如果说他尚有不足之处的话,就是不管对先帝,亦或是幼主都死心塌地。若说他忠君是历史局限性的话,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肯定的。
而在现在这个灯红酒绿,繁弦急管的年代,又有几人能不被丝竹所乱耳,案牍所劳形,还有几人能有傲然的脊梁,民族的浩然正气,还有几人敢如诸葛亮一般,去仰视那历史的巍峨丰碑?
目光最后定格在《出师表》上,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听他长叹:“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看那墨迹笔走龙蛇,倒海翻江,如枪如戟。我似乎感到,我和他相隔一千五百年的灵魂共鸣。
盖上书,我闭眼沉思,诸葛亮的`身影渐渐隐去,但这次考试的成绩却清晰了。回首这一个月的学习生活,平静的心再一次泛起了波澜。流年偷换,白驹过隙,最珍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月,就被我如此浪费,着实可惜。这也导致了这次考试失败的必然。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无论是荣耀还是耻辱,都已经是历史。于是,在这种时候,诸葛亮的执着与努力,就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奋斗,去为了人生的最终理想而不懈前进。记住,只要你努力过,虽败犹荣。
忽而又记起了这么一个句子:May there be enough clouds in you life,to make a beautiful sunset.(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制造一个美丽的黄昏)。
个人,国家的云翳,没有比今天更多的了。
是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马荐诸葛的是谁
走马荐诸葛的是谁 走马荐诸葛的是谁,他是徐庶,是一名能力超凡的军事,他引文母亲在曹魏那边,所以不得已离开刘备,在走之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徐庶去到曹曹操那边,担任了普普通通的官职,没有太大的成就。 走马荐诸葛的是谁1 刘备刚起兵时,从司马徽处得到卧龙、凤雏可以帮助自己夺取天下的消息。 在回新野的途中,刘备把在路边唱歌的徐庶错认为“卧龙凤雏”。一番交流后,刘备觉得徐庶很有才华,于是拜他为自己的`军师。投奔刘备后,徐庶第一次用兵就将曹军击溃,并且帮助刘备夺取了樊城。 曹操为此大惊,想收徐庶为己用。这时程昱献上计谋,先用徐庶的假书信将徐庶母亲骗到许都。 随后,又命人伪造徐母的书信,想要将徐庶骗到曹营。徐庶担心母亲的安危,只好向刘备辞行。刘备见徐庶执意要走便不再挽留,并亲自送他出城。刘备陪着徐庶,一直走了好几里,最后只得目送他离去。徐庶被刘备的诚意感动,离去数里又骑马归来。 这时,刘备以为徐庶改变离去的想法,准备留下来辅助自己。徐庶却告诉他,之前所说的卧龙凤雏其实指的是诸葛亮和庞统两人。而诸葛亮就住在离此不远的南阳郡,并叮嘱他要亲自前往才能请他出山。 徐庶走后,刘备想起司马徽说过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便决定亲自前往请诸葛亮出山。由于徐庶的推荐,诸葛亮才有了大展才华的机会,走马荐诸葛也为刘备后来争夺天下储备了人才 。 走马荐诸葛的是谁2 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拜师求道。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徐庶少年时喜欢练剑行侠仗义,后来为人报仇被官府抓,逃脱后改名换姓前往儒家的学舍去学习儒学。但是同舍的学生们都嫌弃徐庶先前做贼,凡事都不肯与徐庶一起。徐庶于是每天都起床的特别早,一个人打扫卫生,不管什么事都先问问别人的意见,认真学习儒学,渐渐的,徐庶对于儒家的经义学问都非常精通,而且还结识了同郡的石韬,俩人胶漆相投 ,后来一起在魏国做官
三国典故里"走马荐诸葛"的人是
徐庶
徐庶反奔刘备后,很得刘备重用。曾帮助刘备几次打败曹兵,被封为军师。曹操得知此事很惊讶。曹操的谋士程昱献计说:丞相如果想用此人,召来不难,徐庶是个孝子,丞相派人把他母亲接到许昌,再仿他母亲的笔体写信让他来许昌,他必来。"徐庶接信,果然大哭一场,拿信找刘备辞行。刘备见信也哭,强留徐庶叙情一夜。第二天,刘备在城外排宴替徐庶饯行。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这一走,你我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说完又痛哭流涕。徐庶行数里又拍马返回对刘备说:"忘了一件大事,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有一位天下奇人叫诸葛亮,将军想不想见他?"刘备说:"我当然愿意见他,不知他能比上先生吗?"徐庶说:"他抬头能知天文,低头能察地理,见面能识人心,是天下第一才人,如他能出来帮助胸,将军就可以稳坐天下了。"刘备见徐庶这样了解诸葛亮,想请徐庶辛苦一趟把诸葛亮请来。徐庶摇头说:"这样的人才,只能将军亲自去请,他愿不愿出来,还得看将军的诚意。" 徐庶说完,策马离去。之后引出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走马荐诸葛的人是谁
徐庶。徐庶投奔刘备非常受器重几次用计打败曹兵令曹操震惊曹操采纳程昱计策把徐庶母亲接许昌再摹仿笔体写信让徐庶来徐庶孝子接信向刘备辞行刘备送别许庶依依舍想徐庶走了几里又拍马返回向刘备保荐诸葛亮指出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人称卧龙先生得其能安天下对位盖世奇才冒能请得来建议刘备亲自前往愿愿出来还得看刘备诚意之引出刘备三顾茅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