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文的南沙海战
引发南沙海战的起因是越南当局对我国建立74号海洋观测站的“粗暴 干预”。1987年2月,联合国在法 国巴黎召开了第十四届海洋委 员会年会。会上决定在全球海平面建立统 一编号的海洋观测站,并要求中国在南沙群岛建设一个海洋观测站,编号为74号。我 国决定把74号海洋观测站建在水暑礁。越南当 局为了破 坏我 国74号海洋观测站的建设,三番五次派舰艇前来阻挠,并企图强占永暑礁及其周围岛礁。据此,我 国海军舰艇编队前去保护。从此,两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斗 争日益激化。南沙海战战果,我官方公布的是“击沉越方舰船1艘,重伤2艘”。实际战果比公布的要大。越南海军共出动了3艘舰船,被我海军编队击沉2艘,重伤1艘 (后也沉没),基本上是个歼灭战。另外,我编队还击毙越南海军300多人,俘虏9人。而我方编队舰艇完好无损,仅伤杨 志亮1人。还有一项更加重大战果谁也没有提及,那就是通过南沙海战,我方控 制了南沙群岛中的9个岛礁。
1988年南沙海战中的指挥官陈伟文同志为什么受到冷落?
根据相关历史记载可知:1988年南沙海战中的指挥官陈伟文同志之所以受到冷落是因为他与另外几个指挥官的意见以及原则不一样,但是由于需要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因此并不采用陈伟文同志的建议,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因此被认定为不服从命令而受到冷落。关于南沙海战的历史介绍如下:南沙海战(越南语:Hải chiến Trường Sa),就是南沙群岛区域的海战;南沙群岛自古为中国领域,中华民国时期,中国从侵略者日本手里收回西沙、南沙的主权,驻军 太平岛、 中业岛、 敦谦沙洲并广泛巡航,其中太平岛为中心;由于中国内战后分裂,蒋介石政权把海军力量放在台湾海峡的防守上,中国大陆的海军力量主要也放在台海,特别是中国大陆计划经济体制时代自1956年起禁海三十年(最远只允许去西沙,1986年才允许海南渔民去南沙作业;由于自1956年开始实行禁海政策,渔民无法前往南沙进行生产,直到1985年,在琼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县农办主任及潭门镇副镇长率队先后两次前往农业部渔业局申请批准重启南沙生产,1986年终于获批;那时,当潭门派出5艘渔船重返南沙海域探路时才发现,那里已是越南等国的天下,占领了我们好多个岛礁;1988年3月14日中国与越南为争夺中国南海南沙群岛的岛礁发生的一场小规模战斗,是中国海军的一场自卫还击战。来源:百度百科。
陈伟文的经历
曾因家贫差点辍学,读大学时参加了海军。他参与指挥了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5次海战,见证了中国海军的发展与强大,他在1988年3月14日坚决下命令驱逐登陆南沙群岛的侵犯者,捍卫了国家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他就是共和国成立之后,台山唯一一位海军少将,人称常胜将军的陈伟文。1937年生于台山都斛者白石村一个贫苦家庭,家中6个孩子,他排行老大。本来,母亲只是想让他读两三年书,认得几个字,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就算了,省点学费。不料,陈伟文学习成绩优异,竟年年考第一,学校给的奖励就是免除学费———一担稻谷。他因此得以继续学业。1956年9月,他考上了武汉大学的生物系。当时,正碰上建国初期中国海军大发展,国家号召吸收知识分子加入海军。他因此转至大连舰艇学院航海系,从此投身中国海军事业。毕业后,他被分到海军某基地,一呆就是20年。“我一生参与、指挥了共和国成立后的5次海战,并且都取得胜利。”陈将军感慨地对记者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发生于1988年3月14日、他任总指挥的南沙海战。“这次战斗,是我国海军第一次在离海岸线1000多公里以外的海域作战,对装备的技术要求、指挥的战术等要求都特别高。”他说,这仗赢得很漂亮。“5场海战,一场比一场漂亮,也就是中国海军实力逐渐发展壮大的见证啊!”陈将军激动地说。1988年9月1日,陈伟文因卓越的功勋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95年,陈将军退休了。虽然现在70多岁了,但他仍然精神矍铄,健步如飞,思维敏捷。他说,一年也回台山四五次,看看亲人,看看乡亲,看看台山。“长期与海洋为伴,深知水的宝贵。我从来不浪费一滴水”,虽然退休了,但他对海洋的感情始终挥之不去。“身居闹市,心系海洋”,陈将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