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语出《论语·述而》,原文为: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小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将所见所闻默记在心,努力学习而不知足,教育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多少?”近义词谆谆教导拼音:zhūn zhūn jiào dǎo。释义:深情教诲、耐心引导的样子、耐心地教导。出自:先秦佚名《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译文:讲的人不知疲倦,听的人若无其事。用法: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为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哪一样做到了呢?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纂《论语·述而》,原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哪一样做到了呢?”意义:孔子所说的这段话,表明了他诲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过去有人说,既然要交十束干肉作学费,那必定是中等以上的人家之子弟才有入学的可能,贫穷人家自然是交不出十束干肉来的,所以孔子的“有教无类”只停留在口头上,在社会实践中根本不可能推行。用这种推论否定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过于理想化和幼稚。在任何社会里,要做到完全彻底的有教无类,恐怕都有相当难度,这要归之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教导我们什么?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解说】
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静下心来.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有兴趣;可是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这是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只要真正能静下心来学得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所以要做到学而不厌的关键,还是要培养起自己学习的兴趣.比如打麻将,有些人一上桌子可以连续打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如果一个人的学习兴趣也能浓厚到像对待麻将的喜好一样,还有什么东西会学不好呢?
"诲人不倦",是指我们在指导别人的时候不感到疲倦,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同样离不开一个兴趣.两个喜欢打麻将的人,不管他们学问高低,只要谈起麻将来,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从来不会感到厌倦.当然,要做到诲人不倦的另一个要点就是要有爱心和耐心.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孔子说:“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对于我来说,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
【评析】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虽然被人推崇至今,可以一直以来,学而不厌者少,诲人不倦者多.能够学而不厌的人未必就值得称赞,还要看他学的是什么,学成以后是否对自己、对社会有用;对于那些违背史实的历史,不是知识的政治,高尚离谱的道德教条,正常的人是不会学而不厌者的.能够诲人不倦的人多数都十分令人讨厌,晚辈都逆反诲人不倦的长辈,下级都厌烦诲人不倦的领导,人们普遍反感的就是那些诲人不倦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即便是老师,如果喋喋不休、诲人不倦,学生们也大都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