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和中华鲟的区别是什么?
一、品种不同1、鲟鱼:鲟鱼是一个大的范围,其中就包括了中华鲟这个品种,可以说中华鲟是鲟鱼,但不能说所有的鲟鱼都是中华鲟。2、中华鲟:中华鲟指的仅仅是鲟科中的一个品种,但是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品种。二、珍稀程度不同1、鲟鱼:鲟鱼中大概有二十余个品种,很多都生活在欧洲的东部,而中华鲟则在我国的分布最为广泛。2、中华鲟:中华鲟算是鲟鱼之中非常珍贵的品种之一,这是因为它们的数量非常少。中华鲟习性:中华鲟是典型的海河洄游性鱼类,其生活习性独特。每年夏秋,在大海里长大成年的中华鲟,成群结队齐聚长江口,耗时整一年,逆江而上3000多公里,开始其浪漫而艰辛的恋爱和婚配旅程。在耗时近两年,游程近万里的溯河洄游繁殖及降河游向大海过程中,中华鲟粒食不进,全靠消耗自身的营养储备来维系畅游的体力,堪称鱼类中忍饥耐饿的冠军。
鲟鳇鱼和中华鲟的区别是什么?
鲟鳇鱼和中华鲟的区别如下:1、分布范围不同。现在的鲟鳇鱼和中华鲟的分布范围有很大的区别。鲟鳇鱼是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黑龙江附近,也可以在长江、松花江、包括乌苏里江和金沙江流域,在新疆伊宁、额尔齐思河等水域都可以见到。中华鲟则是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以下至入海口附近,在国外的朝鲜汉江口和日本的九州附近都可以看到。2、生活习性不同。鲟鳇鱼因为常年居住在淡水里面,经常是分散于江水处的缓慢的水流或者是激流旋涡处的水底。这种鱼类不喜欢群居生活,不爱集群活动,经常在河水游动时非常活跃。中华鲟是一种底栖鱼类,在海洋当中以鱼类为食,生长期缓慢。中华鲟是一种适合于水温范围非常广的温水性动物。3、繁殖时期不同。鲟鳇鱼往往在出生5个月之后,才能够达到性成熟来开始繁殖。而且这种鱼产卵的数量是非常的惊人。而中华鲟的产出卵粘附于江底的岩石上面,通常是入海培育生长。
中华鲟是什么
中华鲟(学名:Acipenser sinensis):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常见个体体长0.4-1.3米,体重50-300千克;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相关说明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以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回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厘米左右,又携带它们旅居外海。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华鲟 (鲟科鲟属动物)
中华鲟是什么鱼类?
中华鲟(学名:Acipenser sinensis):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常见个体体长0.4-1.3米,体重50-300千克;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相关说明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以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回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厘米左右,又携带它们旅居外海。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华鲟 (鲟科鲟属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