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良恭俭让下一句
“温良恭俭让”下一句是“忠孝勇恭廉”,“温良恭俭让”指“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也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1、温从水从昷,昷,送食于囚,适度增加。本意为:适度增加水温,暖水。引申为:适中的温度。古昷、温同。
2、良从畗从亡,亡为隐藏、看不到;畗为古福字,深厚满足之意。本意为:拥有但不能直观看到的价值。若“发虑宪求良”,求的不是我们现在概念的“善良”之人,而是有治国之才与执事之能的善人与良人。
3、恭《尔雅》:恭,敬也。按:先秦时期恭、敬就是现今礼节、礼貌的概念。恭受礼所节制,以现今的概念就是礼也得按规定而行,不足不恭,恭过则谄。
4、俭从人从佥。佥为两边、两面。本意为:前后一致。凡从佥的字皆有佥之两面之意。若剑即为两面一致的刀;捡即为以手提起使其两面可见;检即为查木之内外等。
5、让从言从襄。襄为埋种扣合使二为一,增实于其内也。因此谥法云:辟地有德曰襄。本意为:相责以推贤。
温良恭俭让是什么意思
“温良恭俭让”的意思:处事得当、才能卓著、遵纪守礼、表里如一、学识丰富于国有利。“温良恭俭让”的拆解:1、温指对人的态度温和。在生活中对人的态度,常常是了解一个人品格的标志。赞扬“温”这种品德的成语有很多,如“和颜悦色”、“和蔼可亲”、“温文尔雅”、“温和善良”等。2、良古代指善良、美好、高尚、仁义等。今天所说的“良”应该演变为存在于内心的衡量是非善恶的标志。“良”指的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衡量它们的标准,因此“良”是核心,是本质的东西。3、恭古代指容貌的端庄,对别人的谦和以及做事认真不苟等。孔子主张对人要端庄诚恳,表里一致,那种以花言巧语,装出伪善面孔的虚伪态度是“可耻”的,正所谓“在貌为恭,在心为敬。4、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勤劳纯朴的中国人民不仅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而且以勤俭持家誉满世界民族之林。纵观历史,大凡有识之士,清廉官吏,皆“性不喜华糜”,而“以俭素为美”。5、让“让”字含有退让、谦让、辞让的意思,注释还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厚人自薄谓之让。”可见,“让”字里面包含着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讲道德,克己为人,顾全大局的丰富内容。“温良恭俭让”的出处:出自于先秦·孔子《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