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童子问路的故事出自什么书
原文】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凃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再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何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注释】1见:拜访。2大隗:传说中的神名。3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4涂:同 “途”。即路。5若:你。6然:是的。表应答。7所存:所在的地方。8异哉:了不起啊。异:不寻常。9非徒:不但,不只。10为天下:治理天下。11辞:谢绝。12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以,因。异,不同。乎,于,相当于“与”、“跟”。13稽首:叩头。14适:碰巧,正好。15再:两次【译文】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方明赶车,昌寓做陪乘,张若、謵朋在马前导引,昆阍、滑稽在车后跟随;来到襄城的旷野,七位圣人都迷失了方向,而且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问路。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是的。”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少年回答:“是的。”黄帝说:“这位少年真是特别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少年听了拒绝回答。黄帝又问。少年说:“治理天下,跟牧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也就是去除其中危害马群的劣马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
牧马童子问路的故事出自哪里?
【原文】
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凃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再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何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注释】
1见:拜访。
2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3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
4涂:同
“途”。即路。
5若:你。
6然:是的。表应答。
7所存:所在的地方。
8异哉:了不起啊。异:不寻常。
9非徒:不但,不只。
10为天下:治理天下。
11辞:谢绝。
12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以,因。异,不同。乎,于,相当于“与”、“跟”。
13稽首:叩头。
14适:碰巧,正好。
15再:两次
【译文】
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方明赶车,昌寓做陪乘,张若、謵朋在马前导引,昆阍、滑稽在车后跟随;来到襄城的旷野,七位圣人都迷失了方向,而且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问路。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是的。”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少年回答:“是的。”黄帝说:“这位少年真是特别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
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少年听了拒绝回答。黄帝又问。少年说:“治理天下,跟牧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也就是去除其中危害马群的劣马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梦在草原歌词原唱
梦在草原作词:李玉山作曲:赵天华原唱:科尔沁夫我的梦飘荡在蓝天那是蒙古包升起的炊烟丝丝缕缕绕在心田丝丝缕缕绕在心田我的梦回响在山间那是马头琴流出的爱恋悠悠扬扬拨动心弦悠悠扬扬拨动心弦我的梦在眼前那是挥之不去的思念我的梦在天边那是一片辽阔的草原我的梦伫立在河畔那是阿妈默默地期盼殷殷切切令人心酸殷殷切切令人心酸我的梦在眼前那是挥之不去的思念我的梦在天边那是一片辽阔的草原我的梦在眼前那是来自远方的呼唤我的梦在天边那是蒙古人心灵的家园那是蒙古人心灵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