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最著名的钢琴曲
贝多芬最著名的钢琴曲:《致爱丽丝》。《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作为纪念的作品。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写贝多芬传记,在特蕾泽·玛尔法蒂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诺尔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致爱丽丝》该作品采用回旋曲式写成,结构是ABACA。其中A部为回旋曲的主部(叠部),共出现了3次;B部和C部为与A部起强烈对比的两个插部。《致爱丽丝》创作灵感贝多芬创作这个作品的灵感,是来自于一位名叫爱丽丝的女孩。她为了帮助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实现看见森林和大海的愿望,而四处求助别人。贝多芬为此非常感动,特地在圣诞夜为老人演奏了一段美妙的音乐,听着听着,音乐让老人看见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于是老人满意地合上了双眼,不再有孤独和悲怜。之后,贝多芬便将这个曲子献给善良的姑娘爱丽丝,让全世界的钢琴爱好者都知道了爱丽丝这个善良的姑娘。
贝多芬十大最好听的钢琴曲
贝多芬十大最好听的钢琴曲如下:1、《致爱丽丝》《致爱丽丝》这首曲子创作于1810年,具说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式他失恋的那时候,当时他爱上了特蕾莎·马尔法蒂,想娶她为妻,但特蕾莎拒绝了他的求婚。2、《费德里奥》《费德里奥》这是贝多芬创作生涯中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曲谱,这首曲子的创作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在经历了停演、修改、收乐谱之后,在1814年它才真正的确定成品。3、《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这首曲子创作于1809年,这是非常动荡的一年,整个欧洲都陷入了动乱,贝多芬也一直都在流亡的道路上,面对这样的一种情景,他创造了这首曲子。4、《瓦尔德斯坦奏鸣曲》《瓦尔德斯坦奏鸣曲》这首曲子里面提到的瓦尔德斯坦,他对贝多芬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他本身对音乐也非常感兴趣,所以在看到贝多芬身上的才华之后,就更加制造更多的机会让贝多芬勇攀音乐高峰。5、《A大调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A大调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这首曲子的创作时间是1807-1808年之间,在他创作完成后,他将这首曲子送给了自己的好朋友——格莱钦斯坦,这首曲子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将钢琴和大提琴这两种乐器完美的融合在一起。6、《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这首曲子也叫做“幻想式鸣奏曲”,这首曲子的的节奏式悠扬缠绵的,听这首曲子,整个人仿佛置身于朦胧的月色之中,浪漫又添几分伤感。7、《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这首曲子就是大家经常听说的“英雄交响曲”,这首曲子具说最初是为拿破仑而创作的,后来因为拿破仑称帝之后,贝多芬—怒之下,撕掉了手稿。8、《C小调第五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这部交响曲就是“命运交响曲”,这首曲子的基调高昂,节奏强烈,这首曲子是充满着活力和英雄的气息的,听这首曲子往往容易振奋人心。9、《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这部交响曲也被大家称为“田园交响曲”,这首曲子的风格继承了欧洲的艺术传统,代表着—种的田园风格,韵律和缓,节奏悠扬,让人内心平静。10、《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贝多芬在1824年的时候完成了这首曲子,这首曲子是他九部交响曲的最后一首,也是一首合唱交响曲,它的影响力是最大的,这个曲子里卖弄表的了一种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
贝多芬有哪些钢琴曲
一、《第二交响曲》《第二交响曲》却讲述着一种人生态度。交响曲意气风发,全无惆怅阴霾,让人看到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歌颂。这首音符版本的宣言无疑让前面说到的文字版本显得真伪难定。《第二交响曲》早在贝多芬休养前就已大体完成,圣城期间只是细节上的修改而已。《第二交响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隐约可见日后贝多芬的身影,第一乐章迅厉的行进、紧凑的节奏,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年贝多芬也得到了维也纳戏剧院作曲家这一职位,并着手进行下一部交响曲的创作。二、《第三交响曲》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简称“英雄交响曲”,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当初拿破仑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革命的理想,是现代普罗米修斯。但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他愤然撕掉了本来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扉页,改成了现在的曲名。三、《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完成于1806年的9、10月间。这部作品于1807年3月由奥佩尔斯道尔夫伯爵和他的乐队首演,演出地点是维也纳的利赫夫诺斯基宫。《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以其优雅、活泼、轻松的气质引人注目,其中充满了微妙的力量平衡。四、《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c小调第五交响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五、F大调第六交响曲又名“田园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亲自命名为《田园》。该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交响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三交响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小调第五交响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F大调第六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