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的母亲是谁?
蒋经国母亲是毛福梅。毛福梅1901年与时年14岁的蒋介石成亲,一生勤劳贤惠,辛苦持家,支持蒋介石求学从军。1910年生下蒋经国,1927年与蒋介石离婚。1939年12月12日,毛福梅不幸被日寇飞机炸弹炸死。1938年农历十一月初一,日寇飞机轰炸溪口。毛福梅从丰镐房后门逃出,已经逃过弄口,想到房门没有上锁,转身回去锁门,再走出弄口,碰上日机扔下的炸弹,炸中了弄口的围墙,墙倒屋坍,她被埋在下面。第二天才被人发现,已经死亡。扩展资料:毛福梅是当地有名的望族,当时她和蒋介石的婚姻完全是由两家老人做主操办的旧式封建婚姻。毛福梅是一个缠足的旧式家庭妇女,还比蒋介石大五岁,因此两人结婚之后夫妻感情实在一般,新婚之夜毛福梅更是空守洞房。毛福梅虽然对蒋介石有些怨恨,但最终还是谅解了他。所以毛福梅在生活上对蒋介石更是百般照顾,也时刻关心着蒋介石的学业,世人都以为是蒋介石辜负了毛福梅,其实世人错怪蒋介石了。后来蒋介石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还准备将毛福梅送去新式学堂接受教育,但是毛福梅最终还是中途辍了学。最终蒋介石为了和宋美龄结婚,向毛福梅提出了离婚。迫于丈夫的威视,毛福梅最终只能选择屈服,蒋介石也因为内心有愧,将毛福梅日后的生活做了妥善的安排,采取了离婚不离家的办法,将毛福梅安顿在老家,生活费也每月照常给,仍将她看作是蒋家的一个家庭成员。毛福梅和蒋介石离婚后,她又是如何看到她和蒋介石之间的婚姻呢?据蒋介石的第二任妻子陈洁如回忆,毛福梅曾经对陈洁如说,她和蒋介石刚结婚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还是很甜蜜的。但是因为蒋介石的母亲觉得她这样做耽误了蒋介石的学业,两个人的甜蜜生活才彻底终止。而蒋介石曾经想让毛福梅接受新式教育来看,他曾经也是想过和毛福梅一直生活下去的。蒋介石离开后,毛福梅便将自己的感情都倾注在了儿子蒋经国的身上,蒋经国也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但是抗日战争期间,毛福梅却在日军的轰炸之下,被倒塌的围墙埋住,直到第二天才被发现,而毛福梅也已经去世了。蒋经国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之后,为母亲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福梅
蒋介石的父亲是谁
蒋介石的父亲是蒋肇聪。蒋肇聪精明能干,二十岁出头就从父亲蒋斯千手里接办玉泰盐铺,兼及钱庄。店铺设有经理、账房、伙计、制作工人等六七人,活计忙时则雇用临时工。由于治理有方,生意日隆,很快在溪口镇成为十甲富户之一。其在溪口也是一位场面人物,能说会道,识文断字,精明中透着油滑,故溪口人送他诨号“埠头黄鳝”。寓庄于谐,亦褒亦贬,总之是农村人诙谐的成分居多,意即此人滑得很,是一位很难对付的人。金竹庵里的一尼姑下嫁大22岁的男人蒋肇聪一天,金竹庵的老尼姑去世了,听闻这个消息,王采玉和母亲一起前去祭拜。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她与佛结缘,并告诉母亲自己要出家为尼。当时,母亲再三劝王采玉都没有取得任何效果,于是二人做了一个约定:“带发修行,可以随时还俗”。在金竹庵的日子里,王采玉生活得很平静,大有在那里了此一生的念头。只是,天下的事情充满着变数,感情二字更是充满玄妙。估计就连王采玉都没有想到,一个与他从没有任何交集的男人,会出现在她的生命力,而且还比她大22岁,这个人便是蒋肇聪。蒋肇聪也是一个非常渊博的人,年轻的时候熟读四书五经,也是一个做生意的精明人,绰号“埠头黄鳝”,意思就是本领很高,而且为人还比较大方。当时,蒋肇聪经营着一家食盐铺子,生意也相当的好。在铺子之中有一个伙计,名字叫做王贤东,他非常受蒋肇聪的信任,而王贤东又是王采玉的堂哥。巧合的是,在王采玉当尼姑期间,蒋肇聪的妻子去世了,他非常的伤心。见此,王贤东便主动将王采玉介绍给了他,两人也算是一见钟情。就这样,在1886年,带发修行的王采玉还俗了,嫁给了大自己22岁的蒋肇聪。王采玉、蒋肇聪的组合虽然是老夫少妻,但两人非常的恩爱,不久之后便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蒋瑞元。在蒋介石8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蒋肇聪便染病去世,店铺和儿女的重担全部都落在了王采玉的肩膀之上。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蒋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