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什么意思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思是“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原文】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 〔唐代〕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译文】白酒刚刚酿好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呼唤童仆为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着牵扯我的布衣。一面高歌,一面痛饮,欲以酣醉表达快慰之情;醉而起舞,闪闪的剑光可与落日争辉。苦于未在更早的时间游说万乘之君,只能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有很多像会稽愚妇轻买臣一样轻视我,但是尽管轻视我,我今天也辞家西去长安。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注释】南陵:一说在东鲁,曲阜县南有陵城村,人称南陵;一说在今安徽省南陵县。白酒:古代酒分清酒、白酒两种。见《礼记·内则》。《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嬉笑:欢笑;戏乐。起舞落日争光辉:指人逢喜事光彩焕发,与日光相辉映。游说(shuì):战国时,有才之人以口辩舌战打动诸侯,获取官位,称为游说。万乘(shèng):君主。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车万乘。后来称皇帝为万乘。苦不早:意思是恨不能早些年头见到皇帝。会稽愚妇轻买臣:用朱买臣典故。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人。西入秦:即从南陵动身西行到长安去。秦:指唐时首都长安,春秋战国时为秦地。蓬蒿人:草野之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蓬、蒿:都是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草野民间。【赏析】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后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今属安徽)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末二句是说,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诗情经过一层层的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已经四十二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他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诗中毫不掩饰其喜悦之情。【作者】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句诗出自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已经四十二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他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诗中毫不掩饰其喜悦之情。整首诗的原文如下: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整首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将它翻译成白话文如下:白酒刚刚酿好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呼唤童仆为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着牵扯我的布衣。一面高歌,一面痛饮,欲以酣醉表达快慰之情;醉而起舞,闪闪的剑光可与落日争辉。苦于未在更早的时间游说万乘之君,只能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有很多像会稽愚妇轻买臣一样轻视我,但是尽管轻视我,我今天也辞家西去长安。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其中有一些字词,我觉得有必要单独解释一下,这样才能更加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南陵:一说在东鲁,曲阜县南有陵城村,人称南陵;一说在今安徽省南陵县。白酒:古代酒分清酒、白酒两种。见《礼记·内则》。《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嬉笑:欢笑;戏乐。起舞落日争光辉:指人逢喜事光彩焕发,与日光相辉映。游说(shuì):战国时,有才之人以口辩舌战打动诸侯,获取官位,称为游说。万乘(shèng):君主。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车万乘。后来称皇帝为万乘。苦不早:意思是恨不能早些年头见到皇帝。会稽愚妇轻买臣:用朱买臣典故。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人。西入秦:即从南陵动身西行到长安去。秦:指唐时首都长安,春秋战国时为秦地。蓬蒿人:草野之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蓬、蒿:都是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草野民间。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后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今属安徽)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开头两句是说,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诗的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这两句是说,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衣服。“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这两句是说,放情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诗人接着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为了欢庆奉诏,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显然,诗人的情绪也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饮酒似乎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所以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两句是说,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欢乐的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诗人又很自然的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以为像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以青云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态溢于言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末二句是说,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诗情经过一层层的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因为描写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正因为诗人自负甚高,其后的失望也就越大。此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点,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又兼采比兴有正面描写,又有烘托。通过匠心独运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鲜明。最后,在这里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是什么意思?把整首诗写一下!谢谢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原诗:《南陵别儿童入京》唐代: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释义:从山中游玩归来时,白酒正好酿熟,秋天里黄鸡啄黍吃得正肥,优哉游哉。听到我叫仆人杀鸡蒸黍,小孩子们很高兴,嘻嘻哈哈,牵着我衣服嬉闹。高歌一曲,今天高兴就要大醉,手舞足蹈落日里,趁着最后夕阳再舞一回。为理想奔走,太晚了,唉,晚了多少,多想快马加鞭,奋起直追,疾奔远道。当年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苦读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要辞家去长安,平步青云。仰面朝天大笑,走出门去,像我这样的人哪能长期在草野乡间虚度时光?注释:1、南陵:一说在东鲁,曲阜县南有陵城村,人称南陵;一说在今安徽省南陵县。2、白酒:古代酒分清酒、白酒两种。见《礼记·内则》。3、嬉笑:欢笑;戏乐。4、起舞落日争光辉:指人逢喜事光彩焕发,与日光相辉映。5、游说(shuì):战国时,有才之人以口辩舌战打动诸侯,获取官位,称为游说。万乘(shèng):君主。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车万乘。后来称皇帝为万乘。苦不早:意思是恨不能早些年头见到皇帝。6、会稽愚妇轻买臣:用朱买臣典故。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人。7、西入秦:即从南陵动身西行到长安去。秦:指唐时首都长安,春秋战国时为秦地。8、蓬蒿人:草野之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蓬、蒿:都是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草野民间。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扩展资料: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已四十二岁,此时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他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诗中毫不掩饰其喜悦之情。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关于李白,我们平时对他的了解已经不少,但大都是些诗词歌赋,忠贞爱国,却不曾对他的爱情故事有所知之。
以浪漫诗人著称的李白,不但表现在诗作上不朽的造诣,更在表达思念妻子思念孩儿上。
李白的第一任妻子名许淑,家世显赫,是湖北安陆前故相许圉师的孙女,她的父亲许达(梓芝)也是中宗时工部员外郎。许达只有许淑这一个孩子,把许淑视为掌上明珠,许淑也因此心高气傲,觉得没有人能够与她法眼。正因如此,许淑已经芳龄二十五了也未婚配。
李白这时到扬州陷入窘境,花光了从家里带来的二万两银子,空有豪情壮志,却无处得以外露的他,在好友孟浩然的劝说下,决心投靠家世显赫的许家。李白到许家后,深得许淑心,很快两人便完婚。
成婚后的两人,很快有了长女李平阳和长子李伯禽。许员外甚为高兴,但其侄子许大郎却对李白恨之入骨,他认为李白是来同他争夺叔家财产的。在许达夫妇离世后,他当即以许淑是女儿家不应继承叔家财产为由大闹起来。在同许大郎的这一番斗争中,许淑的身子大不如前,新病旧伤,一起迸发。
李白这时候却显得特别豁达,他甚至还劝妻子不要与大郎伤了和气,并告诉妻子想去东鲁安家的事情,温柔贤淑的她便也答应了。
于是,李白一家来到东鲁,在孔巢父等好友的帮助下,在任城偏静小巷安定下来。
开元二十年秋,在外游历归来的李白与妻子商量,他在游历宣城南陵时,很喜欢那里的美景,加之貌似老家之所,想把家搬迁去那里,许淑欣然同意了。
这年春天,李白一家在南陵五松山下青弋江畔重建家园,邻居是年过六十的荀老妈妈,他们知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大诗人,对李白一家极其照顾,对伯禽、平阳像对待孙儿孙女一样,常用菰米做雕胡饭让李白全家食用。李白深得荀家照顾,无以为报,在一天夜晚的小油灯下,写出《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以示感意。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李白一家定居南陵后,一切事务均由许淑一人操持,本就大小姐出生的许淑,从未做过这些,加之疾病缠身,一下子竟也一病不起。李白请医煎药,日夜不离许淑左右,却仍然逃不过阎王的邀请。
许淑病故,李白伤心欲绝,便写下《赠内》一首。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在荀妈之子荀山夫的帮助下,将许淑安葬在五松山下。
之后的李白写下许多亡念妻子的诗句。例如“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河。”“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不见眼中人,叹我梦魂断。”“卷诗心得苦,抽却死还生。”
李白本就是一个游历在外惯了的人,如今却被一双儿女禁锢,这对李白来说实在艰难。
许淑病故第二年,南陵常赞府觉得李白清苦,便介绍富家千金刘氏与李白成婚。刘氏婚后主要负责伯禽和平阳,两年下来,刘氏见李白整日酗酒,日子越见艰苦,便对李白怨恨起来,纵然李白好说歹说,刘氏还是毅然离开了李白。
刘氏回到县城,逢人便说李白坏话。李白便也在《雪谗诗赠友人》中骂刘氏:“此妇之猖狂,不如鹊之疆疆,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之奔奔,坦荡君子,不悦簧言。”这是李白诗集中唯一一首骂人诗。
此时的李白,很是沮丧忧伤,诗也不写了,酒也不喝了,整日在院子里练习‘龙泉剑’。
一日,李白正在练剑,忽而听见一人拍手叫好,李白寻声望去,只见南陵张知县站在院外,便停下剑来,邀请客人进屋。张知县整好衣帽,大声说道:“圣旨下,李白接旨。”李白赶紧跪下,张知县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嗟尔李白,辞亲远游,写诗千首,闻名遐迩,奇才震世,今特诏卿进京陛见,早授官职,为国效力,钦此!”
天宝元年,李白一边整理行装,一边安顿子女,便耽搁了几日行程。谁知十日之内,皇上两道诏书下来,催他进京。临行前,在与一众好友告别中,他瞧见刘氏身影,随口吟出《南陵别儿童入京》诗,其中几句为:“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讥讽这位浅薄无知的女人。
李白进京后,被封为翰林学士,留在皇帝跟前草拟诏书。他桀骜不驯,傲世权贵的性格很快便找到小人讥讽,他看透了世态炎凉。第三年,他辞去官职,要求还乡。
李白并没有告老还乡,而是去了东鲁老家,开了一个酒楼。
天宝五年,孔巢父见李白单身已久,便介绍一位东鲁淑女与他成亲。李白见妻子贤淑,便将家产全部交给她管理。不久,生下二子颇黎。谁知妻子产子后,落下月子病,久治不愈。后听人说,皖南歙县的许宣平百年不老,医术高明,有神仙之术,“或拯人悬危,或救人疾苦”。于是,李白将酒楼交给孔巢父打理,带着妻子回皖,寻找许宣平治病。但跑遍新安江边名山大川,常见许仙人留诗,就是见不着这位真人,妻子终于病殁新安江畔。
天宝八年,李白与孟浩然一行人在一家酒馆聚会,酒意正酣的李白诗兴大发。在酒馆墙上写下《梁园吟》。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歌且谣,意方远。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写完便离开了。
不久,梁园豪门前相宗楚客孙女宗芸看到这首诗,久久不能释怀。因店家要擦掉这首诗,说诗人在诗墙下撒了尿,不擦犯忌讳,于是,宗芸便花千金买下这垛墙,就此留下了“千金买墙”的佳话。李白闻听这段故事后,很快回到梁园,并与宗芸成婚。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再次被陷入小人奸计。李白入狱,他劝宗芸回到梁园,宗芸发誓要在此处入道待你归来。李白流放回来,宗芸果真做了道姑,皈依佛门。
上元二年,宗芸在寺庙听到香客在颂李白的《临终赋》,得知李白病弱缠身,生计艰难,便联络其弟典当首饰,陪伴李白度过了最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