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南归句子赏析
我这篇《南归》,早就在我心头,在我笔尖上。只因为要瞒着你,怕你在海外孤身独自,无人劝解时,得到这震惊的消息,读到这一切刺心刺骨的经过。
现在我不妨解开血肉模糊的结束,重理我心上的创痕。把心血呕尽,眼泪倾尽,和你们恣情开怀的一恸,然后大家饮泣收泪,奔向母亲要我们奔向的艰苦的前途!
朔风怒号,楼中没有一丝暖气。晚上藻和我总是强笑相对,而心中的怔忡,孤悬,恐怖,依恋,在不语无言之中,只有钟和灯知道了!
一片相连的是母亲仰卧的瘦极的睡容,清醒时低弱的语声和憔悴的微笑,窗外的阴郁的天,壁炉中发爆的煤火,凄绝静绝的半夜炉台上滴答的钟声,黎明时四壁黯然的灰色,早晨开窗小立时镑镑的朝雾!在这些和泪的事实之中,我如同一个无告的孤儿,独自赤足拖踏过这万重的火焰!
我宁可做一个麻木,白痴,浑噩的人,一生在安乐,卑怯,依赖的环境中过活。我不愿知神秘,也不必求伟大!
冰心 《南归》全文
全文是:南 归——贡献给母亲在天之灵去年秋天,楫自海外归来,住了一个多月又走了。他从上海十月三十日来信说:“ 今天下午到母亲墓上去了,下着大雨。可是一到墓上,阳光立刻出来。母亲有灵!我照了六张相片。照完相,雨又下起来了。姊姊!上次离国时,母亲在床上送我,嘱咐我,不想现在是这样的了! ”我的最小偏怜的海上飘泊的弟弟!我这篇《南归》,早就在我心头,在我笔尖上。只因为要瞒着你,怕你在海外孤身独自,无人劝解时,得到这震惊的消息,读到这一切刺心刺骨的经过。我挽住了如澜的狂泪,直待到你归来,又从我怀中走去。在你重过飘泊的生涯之先,第一次参拜了慈亲的坟墓之后,我才来动笔!你心下一切都已雪亮了。大家颤栗相顾,都已做了无母之儿,海枯石烂,世界上慈怜温柔的恩福,是没有我们的份了!我纵然尽写出这深悲极恸的往事,我还能在你们心中,加上多少痛楚?!我还能在你们心中,加上多少痛楚?!现在我不妨解开血肉模糊的结束,重理我心上的创痕。把心血呕尽,眼泪倾尽,和你们恣情开怀的一恸,然后大家饮泣收泪,奔向母亲要我们奔向的艰苦的前途!我依据着回忆所及,并参阅藻的日记,和我们的通信,将最鲜明,最灵活,最酸楚的几页,一直写记了下来。我的握笔的手,我的笔儿,怎想到有这样运用的一天!怎想到有这样运用的一天!扩展资料:创作特点: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六一姐》、《冬儿姑娘》、《小桔灯》分别塑造了三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少女形象。冰心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她们大多心地善良,温柔美丽,活泼大方,稳健端庄。她们青春焕发,充满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女性的尊严;以自身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获得男人的敬重。此外还有一系列热爱祖国的青年,慈怜温柔的伟大母亲,通情达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学风趣的老教授等众多形象,透出了温情。在艺术表现上,冰心善于借鉴和运用抒情手法。在作品中,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小说带着浓重的抒情色彩。 冰心往往喜欢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以“我”作为展开故事的线索,满蕴着深情,倾诉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所触,使读者感到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实,没有虚构编织的成分,没有浪漫的色彩,没有人为的戏剧性的冲突,没有媚俗的诙谐,具有逼真性和亲切感。这给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可以更灵活地起讫,转折,变化,作者浓烈的情愫的抒发,可以表达得更加得心应手。《南归》是写的是冰心思念已故的母亲,思母心切,有感而发写下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心
游记散文名家名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一起来看看名家游记散文,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观莲拙政园 周瘦鹃 1.也许是因为我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堂名是爱莲堂的缘故,因此对于我家老祖宗《爱莲说》作者周濂溪先生所歌颂的莲花,自有一种特殊的好感。倒并不是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是花中君子,实在是爱它的高花大叶,香远益清,在众香国里,真可说是独有千古的。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旧时相传为莲花生日,又称观莲节,我那小园子里的池莲缸莲都开好了,可我看了还觉得不过瘾,总要赶到拙政园去观赏莲花,也算是欢度观莲节哩。 2.从东部新辟的大门进去,迎面就看到新叠的湖石,分列三面,傍石植树,点缀得楚楚可观,略有倪云林画意。进园又见奇峰几座,好像是案头大石供,这里原是明代侍郎王心一归田园遗址,有些峰石还是当年遗物。这东部是近年来所布置的,有土山密植苍松,浓翠欲滴;此外有亭有榭,有溪有桥,有广厅作品茗就餐之所。从曲径通到曲廊,在拱桥附近的水面上,先就望见一小片莲叶莲花,给我们尝鼎一脔;这是今春新种的,料知一二年后,就可蔓延开去了。从曲廊向西行进,就是中部的起点,这一带有海棠春坞、玲珑馆、枇杷园诸胜,仲春有海棠可看,初夏有枇杷可赏,一步步渐入佳境。走过了那盖着绣绮亭的小丘,就到达远香堂,顾名思义,不由得想起那《爱莲说》中的名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八个字来,知道堂名就由此而得,而也就是给我们观莲的好地方了。 3.远香堂面对着一座挺大的黄石假山,山下一泓池水,有锦鳞往来游泳,堂外三面通廊,堂后有宽广的平台,台下就是一大片莲塘,种着天竺种——千叶莲花,这是两年以前好容易从昆山正仪镇引种过来的。原来正仪镇上有个顾园,是元代名士顾阿瑛“玉山佳处”的遗址,在东亭子旁,有一个莲池,池中全是千叶莲花,据说还是顾阿瑛手植的,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珍种犹存,年年开花不绝。拙政园莲塘中自从把原种藕秧种下以后,当年就开了花,真是色香双艳,不同凡卉;第二年花花叶叶,更为繁盛,翠盖红裳,几乎把整个莲塘都遮满了。并蒂莲到处都是,并且一花中有四五蕊,七八蕊,以至十三个蕊的,花瓣多至一千四百余瓣。只为负担太重了,花头往往低垂着,使人不易窥见花蕊,因此苏州培养碗莲的专家卢彬士老先生所作长歌中,曾有“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之句,表示遗憾,其实我们只要走到水边,凑近去细看时,还是可以看到那捧心西子态的。今夏花和叶虽觉少了一些,而水面却暴露了出来,让我们欣赏那水中花影,仿佛姹娅欲笑哩。 阿里山纪行 吴功正 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席上一位美学家的夫人对我说:“台湾人最喜欢唱的大陆歌曲是‘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有些重要的活动还作为合唱的歌曲。”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于是,宴席上便轻轻回荡着两支歌的旋律,我和这批台湾学者的心似乎融会起来了。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这倒不尽然是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这种小火车我们只有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不过,它经过了改装,变成了纯粹的旅游性小火车,颇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也是那样的牵引机,也是那样的咣当咣当声,它使我们觉得时空倒退,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穿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上山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那也是一个颇有古式风味的森林小火车站。售票和入站检票的方式都使人有一种瞬间感受——像是在另一个时代。这或许是台湾人搞旅游的一种独特方式,使人恍如隔世,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我自小练过脚板,如今抬腿一二十里也是寻常事。但是,陪同的台湾学者却不能都这样。加之一般车辆不让进山,这时便有人上来揽生意了。他们是山区的森林救护队,职责是救护在野林子里迷失的游客,现在却私下里搞“创收”。为躲避进山的门卫检查,让我们徒步穿过进口处,他们把车子停放在人所罕至的地方,然后,把我们送到深山更深处。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又仿佛吸进去以后凝化在体内而不要吐出来。 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其树龄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胆汁。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太湖游记 钟敬文 终于到了“湖山第一”的惠山了。登起云楼,楼虽不很高,但上下布置颇佳,不但可以纵目远眺,也很使人感到幽逸的.情致。 天下第二泉,这是一个多么会耸动人听闻的名词。泉旁环以石,上有覆亭,近亭壁上有“天下第二泉”署额。另外有乾隆御制诗碑一方,矗立泉边。我不禁想起这位好武而且能文的满洲皇帝。他巡游江南,到处题诗制额,平添了许多古迹名胜,也是怪有趣味的事情。 为了路径的顺便,我们逛了一下锡山。山顶有龙光寺,寺后有塔。但我们因怕赶不及时刻回苏州,没有走到山顶便折回了。这样的匆匆,不知山灵笑我们否? 梅园,是无锡一个有力的名胜。当我们刚到园门时,我们的心是不期然地充满着希望与喜悦了。循名责实,可以晓得这个园里应该有着大规模的梅树。可惜来得太迟了,“万八千株芳不孤”的繁华,已变成了“绿叶成荫于满枝”!然而又何须斤斤然徒兴动其失时之感叹呢? 园里的桃梨及其它未识名的花卉,正纷繁地开展着红白蓝紫诸色花朵,继续着梅花装点春光的工作。走上招鹤亭,脑里即刻联想到孤山的放鹤亭。李君说,在西湖放了的鹤,从这里招了回来。我“幽默”一笑。至此,我紧张烦扰的心,益发豁然开朗了。口里非意识地念着昔年读过的“放鹤亭中一杯酒,楚山馨馨水鳞鳞”的诗句,与其说是清醒了悟,还不如说是沉醉忘形,更来得恰当些吧。 离去管社山麓,乘着小汽船渡登鼋头渚。渚在充山麓,以地形像鼋头得名。这时,桃花方盛开,远近数百步,红丽如铺霞缀锦,春意中人欲醉。渚上多奇石,突兀俯偃,形态千般。我们在那里徘徊顾望,四面湖波,远与天邻,太阳注射水面,银光朗映,如万顷玻璃,又如一郊晴雪。 我默然深思,忆起故乡汕埠—带的海岸,正与此相似。昔年在彼间教书,每当风的清朝,月的良夜,往往个人徒步海涯,听着脚下波浪的呼啸,凝神遥睇,意兴茫然,又复肃然。直等到远蜂云涛几变或月影已渐渐倾斜,才回到人声扰攘的校舍去。事情是几年前的了,但印象却还是这样强烈地保留着。 当我们从管社山麓坐上车子,将与湖光作别的时候,我的离怀是怎样比湖上的波澜还要泛滥啊。
游记散文名家名篇
游记散文名家名篇 篇1 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许多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与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但是在五月时,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这个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时,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惯于在夜里读书与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 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时节了。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她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与梳洗的地方。 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这样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的好啊。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我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可是,我的出走,却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 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处,会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的一热,为之深深的感动。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声。哦,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 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窗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了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然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人不由地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也就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的挂在两腮。 游记散文名家名篇 篇2 去年夏天,我们与S君夫妇在松堂住了三日。难得这三日的闲,我们约好了什么事不管,只玩儿,也带了两本书,却只是预备闲得真没办法时消消遣的。 出发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枕上颇为怅怅,难道天公这么不做美吗!第二天清早,一看却是个大晴天。上了车,一路树木带着宿雨,绿得发亮,地下只有一些水塘,没有一点尘土,行人也不多。又静,又干净。 想着到还早呢,过了红山头不远,车却停下了。两扇大红门紧闭着,门额是国立清华大学西山牧场。拍了一会门,没人出来,我们正在没奈何,一个过路的孩子说这门上了锁,得走旁门。旁门上接着牌子,“内有恶犬”。小的时候最怕狗,有点趑趄。门里有人出来,保护着进去,一面吆喝着汪汪的群犬,一面只是说,“不碍不碍”。 过了两道小门,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来得好。中间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大理石柱,大理石栏杆,都还好好的,白,滑,冷。白皮松没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净几,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在这样高的屋顶下。树影子少,可不热,廊下端详那些松树灵秀的姿态,洁白的皮肤,隐隐的一丝儿凉意便袭上心头。 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里头藏着个小洞,有神龛,石桌,石凳之类。可是外边看,不仔细看不出,得费点心去发现。假山上满可以爬过去,不顶容易,也不顶难。后山有座无梁殿,红墙,各色*琉璃砖瓦,屋脊上三个瓶子,太阳里古艳照人。殿在半山,岿然独立,有俯视八极气象。天坛的无梁殿太小,南京灵谷寺的太黯淡,又都在平地上。山上还残留着些旧碉堡,是乾隆打金川时在西山练健锐云梯营用的,在—阴—雨天或斜阳中看最有味。又有座白玉石牌坊,与碧云寺塔院前那一座一般,不知怎样,前年春天倒下了,看着怪不好过的。 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之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游记散文名家名篇 篇3 请别怀疑这题目多了一个字,不,这里说的不是太湖,而是黄山麓太平县的太平湖。 如果说太湖是镶嵌在锦绣江南的一颗璀灿耀眼的明珠,那么,太平湖则是深藏万山丛中的一块尚未雕凿的翡翠。它是皖南山区青弋江上游的一座水库,一九七二年建成蓄水,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它的湖光水色,堪与黄山媲美美,足使黄山增辉。 去年深秋,我从安庆经青阳去黄山,在湖上坐地一次轮渡。同行的同志指点着远处群山的一个峰巅说,那就是黄山光明顶。还告诉我,这个水库坝址在泾县、太平交界处的陈村,原来叫陈村水库。淹没区主要在太平,东西两头各跨泾县、石台的一小部分。为便于管理,全部划归太平县管辖,改名太平湖。它是安徽省最大的水库,水面达十三万亩,水深平均四十多米,可蓄水二十八亿立方以上。湖中部宽广,上下游是弯弯曲曲、宽窄不等的峡谷,风光秀丽。黄山脚下添了一大片湖水,真是“好水好山看不足”啊!可惜那次匆匆一过,来有及领略太平湖的风光。 今春,终于得到一个畅游太平湖的机会。 早饭后从县城出发,汽车沿着凄溪河向北,穿过丛林中一条郁郁葱葱的山区公路,行进约二十四公里,便来到湖边的共幸码头,这正是去年经过的地方。在苍翠的群山环抱之中,突然出现这一大片清澈碧绿的湖水,一种静谧之感油然而生。离岸登艇,船经龙门、黄荆等地转向西南沿麻川河上溯到新民公社的三门,折回小河口再向东北到陈村水坝,然后循原路而归。回到共幸已是黄昏。天下着小雨,湖面风起浪涌,涸水弥漫,苍茫一片。领略了一天的湖光水色,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的是一个“绿”字,绿是太平湖之春最使人陶醉的'特色。船从宽广处到了峡谷地带,两岩的青山紧挨着湖水,一片葱翠,密密丛丛,好像进入了一个与谐的透明的翡翠般的绿色世界。山是绿的,树是绿的,澄澈如镜的湖水也是绿的。盛开的杜鹃花,深红大紫,夹杂着白色的油桐,还有那岸边村庄里的青瓦白墙,从竹林中穿出来直到湖边的石板小路,点缀在这无边无际的绿色世界之中,越显得春光明媚,生机盎然。有些地方杜鹃满山,从山脚跟一直开到山顶,成簇成丛,阵阵一幅迷人的山水画,更加好看。水上交通开始发展,班轮、渡轮与机帆船不多,但富有江南特色的乌蓬船、小木船、独人渔舟与竹筏不少,船只划破碧绿透明的湖水,漾起一层层轻柔的细浪,像绿色的绸缎向两边扩散,正如古人所描绘的那样:微风靴纹细…… 黄山北麓黟县、石台、太平的泉水与溪涧,汇集为青溪河、舒溪河、麻川河、凄溪河,均注入太平湖,即青弋江上游,又汇合乌溪、漕溪诸水,经泾县、南陵、繁昌在芜湖汇入长江。黄山南麓的水则汇为新安江由皖入浙经杭州从钱塘江入海。这两条江,上游许多支流都发源于黄山,风光旖旎,不相上下,可是知道新安江并赞美它的人不少,而具有东南山水之胜的青弋江却几乎默默无闻。但这也有个好处,使它保持着朴素的自然风貌,至今没有任何污染。太平湖控制的流域面积达两千八百平方公里,全部有森林覆盖,没有泥沙淤积之虞。山青则水秀,太平湖如此清澈幽美,不是没有原因的,也是值得珍惜的。船在峡谷中前进,不时转换方向。一下子似乎到了尽头,拐一个弯,又出现了新的天地。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太平湖两岸的山,气势形态各各不同,引人入胜。到了荆阳附近,湖中出现十几个高矮不等的岛屿,有长的,有圆的,被湖水相隔,似断似续,错落有致。如果在这一带开辟天然养鹿场,养兔场,设立湖心饭店、岛上宾馆,一定很受欢迎。游过黄山的人,没有不为这座名山的雄伟、秀丽所倾倒的。在黄山之观看云海,更是气象万千,变幻莫测,忽隐忽现,虚无飘缈,有如仙境。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当代一位著名作物说:“不上黄山就不懂得我们祖国的伟大,山河的壮丽。”这些话都很中肯。但是爬黄山确实费劲,要出很多的汗,即使乐在其中,也还是比较吃力,年老体弱的人只好望山兴叹。太平湖则另有风光,而且老少咸宜。它没有黄山那样宏伟的气魄,那么神奇的变化,但它的曲折幽深,秀丽中显出恬静、温柔,这种诗情画意同样能使人依依眷恋,流连忘返。爬了黄山,再来游湖,既是最好的憩息,又可领略另一种自然美,好山好水互相辉映。湖北岸广阳,距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华山,不到一百公里。如果从后山另壁公路,只有二十公里。从事黄山规划的同志,主张把黄山、太平湖、九华山联结起来,建设为一个完整的旅游区,这是很理想的。 早在一千多年之前,大诗人李白已被青弋江的绮丽风光所吸引,留下许多动人的诗篇。青弋江古称泾溪、泾川,上游就是注入太平湖的青溪、麻溪、舒溪、凄溪诸水。李白《与谢良辅游泾县陵寺》诗中写道:“乘君素舸泛泾西,宛似云门对叵溪”,他把泾溪同浙江著名的风景区若耶溪比美。《泾川送族第淳》一诗说:“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进一步认为游了泾川,若耶溪就不在话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脍灸人口的名作中所咏的桃花潭,就紧挨着太平湖,属泾县水东公社万村。桃花潭西二里多路是太平县的碧,与西山对峙。李白不仅流利游览过,而且居住过,也留传下一首名作:“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窨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游青弋江的具体经过我不了解,但可以肯定,他从泾县的涩滩、桃花潭、落星潭经太平县的碧山到石台陵阳,往来多次,历时数月,有很多知交契友,写了不少名篇佳作。如能加以考证,整理出来,当会使太平湖大为生色,吸引更多的游客。 太平湖特别麻川河地区是革命老根据地。抗日战争初期,新四军军部曾驻泾县云岭两年多,当时的后勤部、军械所、伤兵医院等后方机关,都在太平湖北岸的樵山公社的深山密林之中,至今还有不少遗迹。一九四一年惊震中外的茂林事迹后,新四军留下还有不少遗迹。一九四一年惊震中外的茂林事变后,新四军留下了少数的队仍在这一带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新民公社的农民怀念当年的游击队,就按他们两位负责人的名字为公社命名。我们的游艇到达的终点是三门村,当时是新四军的兵站。一九三九年三月,周恩来同志曾两次路过这个地方,结识了热心主张抗日的开明绅士刘敬之及其子刘寅,并应他们父子之请题词留念: 民国二十八年三月十五日 绥靖地方,保卫皖南,为全联导(注)为群众倡。 因抗日机缘来皖南,道出三门,两遇刘主任及其公子,谈及捍卫乡里,驱逐日寇,大义凛然,极可钦佩。爰书此应敬之主任及其公子旭初先生之属。 周恩来 刘家经营茶叶,闻名国内外的猴魁,有七十多年历史,就是刘家创始的。产地在三门村山接续后的猴坑。此处海拔五百余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终年雾露润,湿度大,日照短,所以鲜土层深厚,细嫩柔软,外泡时汤清叶绿,水色明亮,香浓味醇,初饮进口微苦,继而顿觉甘美清爽,一九一五年在巴拿马万国赛会荣获一等金质奖章。因系尖茶之魁,故称猴魁。目前正值采茶季节,社员们忙着在茶园采摘春茶。我忽然想起在云岭新四军纪念馆里见过的一张照片,周恩来同志与叶挺将军站立在竹筏上,冲破乱石浅滩的激流前进,凝眸远眺,神态严肃。当时抗日烽火漫天,民族存亡未卜,他们正筹划指挥队挺进敌后,光复国土。如今青弋江上游的险滩已沉眠湖底,出现了碧绿平静的太平湖,数十吨轮船可以在这深山坳里畅行无阻。山区的竹木茶叶,可以从水路运往全国各地。先烈地下有知,当会含笑欣慰。 黄山脚下有这么个翡翠般的太平湖,恐怕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至今尚未引起应起应有的重视。太平湖,太平湖是美丽的,但还不富饶。它应当更美丽、更富饶,也有充分的条件可以变得更美丽、更富饶。希望同志们,特别是旅游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们,亲自观赏一下这块尚未雕凿的翡翠吧,太平湖正披着春天的盛装,在向你招手呢!
《南归》的全文
南 归——贡献给母亲在天之灵
去年秋天,楫自海外归来,住了一个多月又走了。他从上海十月三十日来信说:“ 今天下午到母亲墓上去了,下着大雨。可是一到墓上,阳光立刻出来。母亲有灵!我照了六张相片。照完相,雨又下起来了。姊姊!上次离国时,母亲在床上送我,嘱咐我,不想现在是这样的了! ”
我的最小偏怜的海上飘泊的弟弟!我这篇《南归》,早就在我心头,在我笔尖上。只因为要瞒着你,怕你在海外孤身独自,无人劝解时,得到这震惊的消息,读到这一切刺心刺骨的经过。我挽住了如澜的狂泪,直待到你归来,又从我怀中走去。在你重过飘泊的生涯之先,第一次参拜了慈亲的坟墓之后,我才来动笔!你心下一切都已雪亮了。大家颤栗相顾,都已做了无母之儿,海枯石烂,世界上慈怜温柔的恩福,是没有我们的份了!我纵然尽写出这深悲极恸的往事,我还能在你们心中,加上多少痛楚?!我还能在你们心中,加上多少痛楚?!
现在我不妨解开血肉模糊的结束,重理我心上的创痕。把心血呕尽,眼泪倾尽,和你们恣情开怀的一恸,然后大家饮泣收泪,奔向母亲要我们奔向的艰苦的前途!
我依据着回忆所及,并参阅藻的日记,和我们的通信,将最鲜明,最灵活,最酸楚的几页,一直写记了下来。我的握笔的手,我的笔儿,怎想到有这样运用的一天!怎想到有这样运用的一天!
前冬十二月十四日午,藻和我从城中归来,客厅桌上放着一封从上海来的电报,我的心立刻震颤了。急忙的将封套拆开,上面是“ 母亲云,如决回,提前更好”,我念完了,抬起头来,知道眼前一片是沉黑的了!
藻安慰我说:“这无非是母亲想你,要你早些回去,决不会怎样的。”我点点头。上楼来脱去大衣,只觉得全身战栗,如冒严寒。下楼用饭之先,我打电话到中国旅行社买船票。据说这几天船只非常拥挤,须等到十九日顺天船上,才有舱位,而且还不好。我说无论如何,我是走定了。即使是猪圈,是狗窦,只要能把我渡过海去,我也要蜷伏几宵——就这样的定下了船票。
夜里如同睡在冰穴中,我时时惊跃。我知道假如不是母亲病的危险,父亲决不会在火车断绝,年假未到的时候,催我南归。他拟这电稿的时候,虽然有万千的斟酌使词气缓和,而背后隐隐的着急与悲哀是掩不住的——藻用了无尽的言语来温慰我;说身体要紧,无论怎样,在路上,在家里,过度的悲哀与着急,都与自己母亲是无益有害的。这一切我也知道,便饮泪收心的睡了一夜。
以后的几天,便消磨在收拾行装,清理剩余手续之中。那几天又特别的冷。朔风怒号,楼中没有一丝暖气。晚上藻和我总是强笑相对,而心中的怔忡,孤悬,恐怖,依恋,在不语无言之中,只有钟和灯知道了!
杰还在学校里,正预备大考。南归的消息,纵不能瞒他,而提到母亲病的推测,我们在他面前,总是很乐观的,因此他也还坦然。天晓得,弟弟们都是出乎常情的信赖我。他以为姊姊一去,母亲的病是不会成问题的。可怜的孩子,可祝福的无知的信赖!
十八日的下午四时二十五分的快车,藻送我到天津。这是我们蜜月后的第一次同车,虽然仍是默默的相挨坐着,而心中的甜酸苦乐,大不相同了!窗外是凝结的薄雪,窗隙吹进砭骨的冷风,斜日黯然,我已经觉得腹痛。怕藻着急,不肯说出,又知道说了也没用,只不住的喝热茶。七点多钟到天津,下了月台,我已痛得走不动了。好容易挣出站来,坐上汽车,径到国民饭店,开了房间,我一直便躺在床上。藻站在床前,眼光中露出无限的惊惶:“你又病了?”我呻吟着点一点头。——我以后才发现这病是慢性的盲肠炎。这病根有十年了,一年要发作一两次。每次都痛彻心腑,痛得有时延长至十二小时。行前为预防途中复发起见,曾在协和医院仔细验过,还看不出来。直到以后从上海归来,又患了一次,医生才绝对的肯定,在协和开了刀,这已是第二年三月中的事了。
这夜的痛苦,是逐秒逐分的加紧,直到夜中三点。我神志模糊之中,只觉得自己在床上起伏坐卧,呕吐,呻吟,连藻的存在都不知道了。中夜以后,才渐渐的缓和,转过身来对坐在床边拍抚着我的藻,作颓乏的惨笑。他也强笑着对我摇头不叫我言语。慢慢的替我卸下大衣,严严的盖上被。我觉得刚一闭上眼,精魂便飞走了!
醒来眼里便满了泪;病后的疲乏,临别的依恋,眼前旅行的辛苦,到家后可能的恐怖的事实,都到心上来了。对床的藻,正做着可怜的倦梦。一夜的劳瘁,我不忍唤醒他,望着窗外天津的黎明,依旧是冷酷的阴天!我思前想后,除了将一切交给上天之外,没有别的方法了!
这一早晨,我们又相倚的坐着。船是夜里十时开,藻不能也不敢说出不让我走的话,流着泪告诉我:“你病得这样!
我是个穷孩子,忍心的丈夫。我不能陪你去,又不能替你预备下好舱位,我让你自己在这时单身走! ”他说着哽咽了。我心中更是甜酸苦辣,不知怎么好,又没有安慰他的精神与力量,只有无言的对泣。
还是藻先振起精神来,提议到梁任公家里,去访他的女儿周夫人,我无力的赞成了。到那里蒙他们夫妇邀去
《南归》的一首诗
少 年 伯母。母 啊,李大哥,钓鱼来吗?(放下衣)少 年 伯母,您瞧,今天运气不错吧。母 哦呀,真是,拿回去可以大吃一顿了。少 年 不,这是孝敬您的,快拿盆子来吧。母 那可谢谢你了。(进去拿盆子出来盛了鱼)你真是个可爱的孩子,又能干,又勤快。少 年 承你老人家夸奖。母 真是,我要有你这样一个孩子多好。少 年 有好女儿,不一样吗?母 女儿究竟是女儿,男孩子做的事情总做不了。再说,女儿总是要嫁给人家的,也不能守着娘一辈子,是不是?少 年 ……倘使女儿嫁了人还能守着您,那不更好吗?母 好是好,那怎么能办得到呢?少 年 怎么办不到?〔母不语。少 年 (纯朴地含差)伯母,托您的事问过了没有?母 问过的,孩子。她还是想着那个人。少 年 (埋怨地)可是,您就这样顺着她的意思吗?母 我只有这一个闺女,不顺着她,又该怎么办呢?难道好天天打她骂她吗?少 年 不过,这也不是办法呀,伯母。别说那个人去了一年多了,不见得会回来,就回来了,也不见得能养活你老人家一辈子。那样在外头飘流惯了的人不知又要流到哪儿去。去年他要走的时候,您那样留他不是也留不住吗?他若是再走,春姐可以跟着他去,难道您也好跟着他去吗?母 是呀,我也这样想过的。从前老头子在世的时候,我还不觉得什么,自从去年老头子一死,我靠的就只这一个女儿了,怎么不想把她嫁一个妥当的人家呢?少 年 那么,伯母,把春姐配给我,妥当不妥当呢?我家里有几亩好地,还有一点点坡地,我又能干活,从不偷懒。家里隔得这样近,您看,还有什么不好呢?母 (想想)好自然好,可就是女儿不好办。少 年 春姐纵然还想着那个人,日子久了,也会把他给忘了的。我们从小一块儿长大,她也不是那样讨厌我的。母 是呀,我也这么想啊,要是把事情定下了,这孩子也不会怎么不听话吧。少 年 (喜)那你老人家为什么不早点儿把事情定下呢?母 定下也可以呀。少 年 (喜极抓住她)那么您就是我的娘了。春姐没有爸爸了,我没有娘,这一来彼此都有了。母 孩子,我刚才不是说过吗?我也愿意有你这么一个儿子。少 年 哎呀,那我太高兴了。高兴得简直要哭了。〔女在内叫唤:“妈!得做菜了。”母 哦,就来了。(对少年)我做菜去了。你坐一会儿,我叫春儿出来陪你!〔母携刚补好的衣物和鱼盆入内。少 年 啊,这下我才放心了。可是……〔母在内声:“春儿,快打桶水来呀,缸里没水了。〔女携吊桶出。少 年 啊,春姐!女 (默然点头)正明弟,什么时候来的?少 年 来了好一会了。〔女不语,默然携桶到井边打水。少 年 (鼓勇)打水吗?让我来帮你吧。女 不,谢谢。(自己打水)少 年 (止之)春姐……〔女不语。少 年 (失望欲泣,讷讷然)春姐,这几年我天天想着你,求着你,难道你一点不觉得吗?〔女不语。少 年 伯伯死了,家里剩下伯母同你,一个男人也没有,难道就这样过下去吗?女 正明弟,我是在等着一个人哩。少 年 我知道,不过他真会回来吗?女 会回来的。少 年 怎么知道他一定会回来呢?女 我是这样想。少 年 他有信来吗?女 没有,打他走了以后没有半个字给我。(怨愤地)绿衣的信差,每天走过我们家,可从不曾停留过啊。少 年 可不是!人家把你给忘了,你何苦老惦着人家呢?女 (反感地)你怎么知道他把我给忘了?少 年 他一点儿音信也没有,怎么不是忘了呢?女 不写信就算忘了吗?不,他每晚总是在梦里找我来的。少 年 那是你忘不了他呀。女 对呀,正明弟!至少我忘不了他啊。瞧这井边的桃树底下,他不是老爱坐在那儿写诗的吗?他不是老爱拉着我的手,靠这棵树坐着,跟我讲他在各地流浪的故事的吗?瞧这树皮上不还雕着他送给我的诗吗?这棵树还活着,花还开着,树皮上的字还跟刚刻的时候一样的新鲜,我怎么能忘了他呢?……少 年 那么,春姐……〔女不语少 年 你什么时候可以忘了他呢?女 等到这棵树枯了,叶子落了,花不再开了,树皮上的字也没有了……少 年 那是一辈子啊……女 对,一辈子我也忘不了他啊,正明弟。少 年 (跪抱其足)春姐,你这样忘不了他,就这样忘得了我吗?我们不是一块儿长大的吗?我不是从不曾离开过你吗?我不是愿意永久守着你吗?……女 正明弟!就怨你是从小跟我一块儿长大的啊,就怨你始终不曾离开过我,要永远守着我啊。你瞧他,他跟你是多么不同:他来,我不知他打哪儿来;他去,我不知他上哪儿去,在我的心里他就跟神一样。不管是坐着,或是站着,他的眼睛总是望着遥远遥远的地方,我心里老在想,那遥远的地方该是多么一个有趣的地方啊,多么充满着美的东西啊。他是那样一位神一样的人,他虽然离开了我,我总觉得他随时都站在我的身边,随时都在对着我细声讲话。不定哪一天,他会忽然回来,把我给带走的,把我带到他时常望着的那遥远遥远的地方去的。少 年 啊,春姐。他一定是个鬼怪,一个精灵,你着了他的魔了。女 也许是,可这是我愿意的呀。少 年 那么,你怎么样也不愿意我吗?女 ……正明弟,我辜负了你。少 年 啊,春姐……〔母出。母 好啊,你们俩谈得这样好,娘就有靠了。〔女急起身提水入厨。母 (低声对少年)孩子,她肯了吗?少 年 (苦笑)唔。母 那就好哪。明天你去请何先生来,我就把八字交给他吧。少 年 (含糊地)唔。母 怎么这会儿倒害起羞来了?快进去大家安排桌子吃饭啊。少 年 不,伯母,我要回去。母 怎么又客气起来了?进去呀!不是一家人了吗?少 年 不,我去了,伯母。母 一定要走吗?那么别忘了明天邀何先生来,我等着你们。〔少年默然持钓竿由右侧下。母 到底是小孩子,有点儿害羞。(将入)哦呀,鸡还没有关哩。春儿,快喂一喂就关了吧,别让豺狗给拖了去了。女 是。〔母入室开灯。女取米喂鸡。女 喌!喌!喌!(趁鸡吃米之际一一捉之入埘。关鸡毕,忽在门外颠了一步,发现一只破鞋)娘!谁把这只鞋拿出来的?母 (在内)什么鞋呀?女 (举示之)这只鞋啊!母 (在门口)哦,那,那个人留下来的那只破鞋吗?那还有谁,还不是来富干的事。真是个没用的畜生!昨儿个把我搁在床底下的一只雨鞋也给叼出来了。女 (取鞋默然玩视,发出叹声来)鞋啊,你破了!母 (重至门口)孩子,快进来呀,又在那里“破了”“破了”的!你连他的一只破鞋都不肯丢掉,他恐怕连你的名字都忘了吧。女 娘,他不会的。母 不会的!唉!娘从前也以为世界上有许多决不会有的事,可后来一桩桩都出来了。你爸爸病中拉着我的手说他怕是活不了啦。我说,“这事是不会有的,你要是死了,丢下我们母女俩可怎么活下去哇?”可是你爸爸还是死了。就是你那位辛先生吧,在我们家住了一年多,我们对他也算不错吧,就当家里人一样,以为他是不会走的了。可后来他也还是走了。女 他是想起家乡才要走的呀。谁又能丢得了家乡?我要是流浪到遥远遥远的地方去了,日子久了也要想起家乡来的呀。母 蠢孩子,你以为他真是想家吗?女 怎么不是?他走的时候对我说,他看见了江南的这桃李花,就想起北方的雪来了。他们那儿有深灰的天,黑的森林,终年积雪的山,他快三年没见过那雪山了,就跟我们不管出外多远,也不能不想起这桃花村一样。再说,那雪山脚下还住着他年老的爸爸,可爱的妹妹,他怎么不想回家呢?母 咳,孩子,你别瞒住自己了。你忘了他说的他那雪山脚下还有一湖碧绿的水,湖边上还有一带青青的草场,草场上放着一大群小绵羊,柳树底下还坐着一个看羊的姑娘吗?〔女不语。母 你忘了他说的,那位姑娘每天赶着羊群,来到那湖边的草场上,老对着快要下山的太阳低声儿歌唱吗?〔女不语。母 你忘了他说的,他虽然流浪在遥远的南方,可还是忘不了那位姑娘,那位姑娘的歌声还留在他的耳边吗?〔女不语。母 你忘了他说的,他忘不了的那姑娘,——她有一双弯弯的眉,又大又黑的眼睛,还有一头黑黝黝的波浪似的好头发吗?〔女不语。母 你忘了他说的,他因此才不能不离开南方,回到他的家乡,去探望雪山脚下的他的爸爸、妹妹,和那位看羊的姑娘吗?这个时候,他一定已经娶了那位姑娘,在山上,在湖边一块儿看着羊,唱着歌,晚上谈笑在温暖的屋子里,或是毡幕里,谁还记得在南方的桃花村有个傻丫头,还抱着他留下的一只破鞋,在唉声叹气,眼泪双流呢?〔女抱着破鞋,木人似的倒下了。母 嗳呀,孩子,娘错了,娘是骗你的呀。你怎么当真起来了呢?春儿,春儿!女 (抚着鞋)鞋啊,我跟你一样的命运吗!母 啊,谢天谢地。孩子,娘时常教你别这么痴,这年头痴心的人还能过日子吗?得想开点儿,快把这只破鞋扔掉吧。抱在身上把衣裳弄脏了,回头娘又得洗啊。女 不……母 孩子,快起来呀。听话。女 不起来……母 别和娘淘气了。我们家就剩下咱娘儿俩了,没有你谁还来管娘,没有娘谁还来管你呢。女 (感动地拉着她娘)娘……母 孩子……母 (闻得厨房饭香)呵呀,饭烧焦了,孩子,听话,快起来,娘要去做菜了。(急下)女 (徐起坐在树下的井栏上,感伤地念树皮上的诗)这儿曾倚过我的手杖,这儿曾放下过我的行囊。在寂寞的旅途中,我曾遇见一位可爱的姑娘。我们一块儿坐在树底下,我对她谈起流浪的经过,她睁着那双又大又黑的眼睛,呆呆地望着我。姑娘啊,我是不知道爱情的人,但你真痴得可怜。我纵然流浪到多远,我的心将永久在你的身边。你听到晚风吹动树叶儿鸣,那就是我呼唤你的声音,你看见落花随着晚风儿飘零,那就是我思念你的眼泪纵横。〔忽来一人影,渐行渐近。女徐徐抬起头来。影 这里是春姑娘的家吗?女 是,哪一位?……(渐近其人,惊望)哦!你不是辛先生吗?影 啊,春姑娘,我来找你来了。女 真是你?我不是在做梦吗?(审视)啊,辛先生!望得我好苦啊。(哭抱)〔影即流浪者,亦前抱女。母 孩子,怎么不进来吃饭呀?谁来了?谁?(徐徐走近。亦惊)啊,你呀!〔流浪者不语。女 是啊,他来了。真是他回来了,我还当做梦哩。娘,你看怎么样?还是给我望到了吧。母 真是来得巧,正跟春儿谈起你呢。快到这儿坐。女 是呀,快到这儿坐,把东西放下。(帮他放下行囊,接下帽子)流浪者 (走到井栏旁)树长这么大了。女 回头你瞧来富长得可真大。来富,来富!怎么不见了?母 同李大哥去了,它挺爱走人家的。流浪者 (走到树边)又到这棵树下了!〔女又从他手里抢下手杖,飞跑地藏到屋子里去了。流浪者 春姑娘一年不见也高多了。母 也该高了,十八了。这孩子真痴,你看这是什么?流浪者 鞋!谁的?母 是呀,我知道你自己也准忘了,这是你丢下的一只旧鞋,她可当宝贝似的一直藏到今天。〔流浪者不语。〔女打水出来,给他洗脸。母 对啊,辛先生快洗脸,回头抹个澡舒坦舒坦吧。流浪者 谢谢!(洗脸)母 你这次是打哪儿来的呢?流浪者 打北边来的。女 你该看见那深灰的天,黑色的森林,白的雪山啦?流浪者 都看见了,看够了,我又想起南方来了。女 辛先生,那雪山脚下的湖水,还是一样的绿吗?流浪者 绿得像碧玉似的。女 那湖边草场上的草,还是一样的青吗?流浪者 青得跟绒毡似的。我们又叫它“碧瑠璃”。女 那草场上还有人放着小绵羊吗?流读者 唔。绒毡似的草场上时常有一群群的小绵羊在吃草。女 那羊群的旁边,那柳树下面……母 那羊群旁边,那柳树下面,那位看羊的姑娘呢?〔流浪者不语。母 你已经娶了她吧?〔流浪者不语。母 怎么不让她一块儿到南边来呢?女 是呀,怎么不带她一块儿来呢?我想她一定是一位可爱的姑娘!流浪者 ……春姑娘,别提她吧。我写过这样一首诗:(抱着吉他且弹且唱)模糊的村庄迎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从耕夫踏着暮色回来,我就伫立在她的门前,月儿在西山沉没了,又是蛋白的曙天。我无所思,也忘了疲倦,只是痴痴地伫立在她的门前。我是这样沉默啊!沉默而无言;我等待着天落入我的怀里,我伫立在她的门前。渐渐听得传言:她已经嫁给别人了,在你离家后的第一年;她终因忧伤而殒命了,在你离家后的第三年。母 怎么,你们后来没有结婚吗?女 (代为解释)他回去找她,才知她在他出门后的第一年嫁了人了,嫁了之后她不如意,到第三年,就生病死了,……母 哦,那姑娘死了?这真是……那么,还有那住在雪山脚下的你爸爸呢?女 妹妹呢?他们都好吗?流浪者 春姑娘,(眼含着泪继续地唱)渐渐听得传言:四年前的一次恶战,我家也烧得片瓦不全。父亲早已经死了,妹妹流落在天边。“那不是你家旧日的庭院,那废墟上飘绕着荒烟?”女 哎呀,他爸爸死了,妹妹不知流落到什么地方去了。母 可怜啊,怎么我们的命都一样的苦。流浪者 啊,春姑娘,你爸爸呢?没有回来吗?女 我爸爸再也不回来了,我跟你一样没有爸爸了。(泣)流浪者 (惊悼)伯父什么时候去世的?母 快半年了。流浪者 人生的变动竟这么多啊!人都是这么匆匆地来又这么匆匆地去吗?女 辛先生,这趟你可不能再匆匆地去了。你家剩下了你,我家就剩下我娘儿俩了,需要一个帮助我们的人,你可不能再离开我了。我娘也决不能再让你走的。娘,是不是?母 (为难)唔。是呀。女 你一定得留下来。我想得你好苦,你丢下的这双旧鞋,每晚做了我的枕头;你刻在树皮上的诗,都成了我每天的课本了。你走了,人家猜你不回来了,我相信你一定会回来的,结果你还是回来了,还是被我给盼到了!我怎么样也不能离开你了。流浪者 对,春姑娘,我也不想离开你,可我是一个永远的流浪者,怎么能说得定呢?为了求暂时的安息,我回到了家乡,我以为那深灰的天,黑的森林,白的雪山,绿的湖水,能给我一些慈母似的安慰。可是我一知道她嫁了,死了,父亲也下世了,妹妹不知道流落到哪儿去了,那些天,森林,雪山,湖水对我都成了悲哀的包围!朋友们留我在故乡作事,也有不少的钱;我干了几个月,觉得多留一天,多受一天罪。在难堪的寂寞之中,记起了你们给我的温暖,我提起行囊,背着吉他不知不觉地又流浪到南方来了。想不到我这个四海无家的人还有你这样关心着我。春姑娘!你说你不愿意离开我,难道我愿意离开你吗?不过谁能保得定没有不能不离开你的那一天呢?女 不,辛先生,相信我,没有谁能使我们离开了。流浪者 好,我也决不离开你,春姑娘。(抱她)女 我太幸福了!娘,替我欢喜吧,他说决不离开我了。母 孩子,你怎么尽拉着辛先生讲话,他走这么远的路,自然是饿了。快弄饭吧。女 是啊,是啊,我马上弄饭去。娘,来不及买菜怎么办?母 今晚随便吃一点,明天再买吧。女 对,把正明弟送来的鱼蒸了好不好?母 好呀。女 辛先生,你坐一会儿,我做饭去。〔女入厨。流浪者 快一年没有回来了。老伯母。母 不,一年多了。去年你走的时候,桃花还没有开,这一趟来,桃花落了满地了。流浪者 日子过的真快呀!母 是啊,我们屋后面新栽的几棵桃树今年也开得好极了。早来几十天还可以看得到。来迟了,真是可惜。流浪者 日子长着呢。既然不走,我想在山上再多栽些桃树,简直把这儿弄成个“桃花源”吧。母 唔。对啊。(双关地)不过,辛先生你真是来迟了。别说早来几十天,只要早来一个时辰就大不同了。流浪者 怎么,桃花落的那么快吗?母 咳,不是桃花落的快,是事情变得太快了,辛先生……流浪者 怎么呢?母 在你来的前一会儿,我把春儿许给一个姓李的孩子了。流浪者 (突然的袭击)是吗?母 你别难过,辛先生,你还是可以住在我家里,我还是会照顾你的。不过我得把这事情告诉你:春儿对你好,她一直痴痴地想着你,盼着你。可你一年多没有来,连信也不写一封,我只当你已经跟那位看羊的姑娘结婚了哩。所以我劝春儿嫁给那姓李的孩子,因为你知道,春儿十八了,也该嫁了。……那姓李的孩子也算是好的了,人很诚实、勤快,家里也有几亩地和一些坡地,离我家很近,又是和春儿一块儿长大的,春儿也不讨厌他;我想把春儿嫁给他,我也有靠了。刚才我又叫他亲自问过春儿。流浪者 春姑娘怎么说呢?母 春儿她也答应了。……流浪者 哦。……母 我想下个月就拣个好日子把春儿嫁过去,你说好不好?流浪者 (苦笑)唔,好。〔女在厨下叫:“妈,我们还是在屋子里吃呢?在外面吃呢?”母 在外面吃太冷了。还是在里面吃吧。〔女:“那么我把桌子摆在里面了。等一等,我到园子里再摘点青菜。”母 辛先生,我们进去吧。白天里很暖,到了晚边又冷起来了。到底还是春天呢。流浪者 是啊。不过,伯母,我要求你老人家一件事。母 (很担心地)什么事呢?咳,你早来一会儿就好了。流浪者 不是。请你老人家替我把帽子和手杖拿出来。母 为什么呢?流浪者 没有什么。母 辛先生,你要走吗?你要是走了,春儿可多么难过。你今天怎么也不能走,住几天吧。流浪者 正因为不想让春姑娘难过,所以得走。母 就是走也等吃过饭再走啊。流浪者 不吃饭了。老伯母,再迟就赶不上客栈了。母 不,今晚说什么也不能走。流浪者 不,我走定了。您知道我的脾气。趁春姐不知道,快把帽子和手杖拿给我吧。母 这真是没有法子。〔母入室。流浪者 (先取小刀剥去树皮上的诗,旋拾起旧鞋)啊,鞋啊,你破了,你破了,我把你遗留在南方。当我踉跄地旧地重来,你却在少女的枕边无恙。我见了你,记起我旧日的游踪;我见了你,触起我的心头的痛创。我孤鸿似的鼓着残翼飞翔,想觅一个地方把我的伤痕将养。但人间哪有那种地方,哪有那种地方?我又要向遥远无边的旅途流浪。破鞋啊,我把你丢了又把你拾起,宝贝似的向身上珍藏,你可以伴着我的手杖和行囊,慰我凄凉的旅况。破鞋啊,何时我们同倒在路旁,同被人家深深地埋葬?鞋啊,我寂寞,我心伤。母 (取帽杖等出来)帽子、手杖跟小背包都拿来了。春儿那痴孩子把它藏在看不见的地方连我都几乎找不到。辛先生,还是等吃过饭再走不成吗?流浪者 不等了。伯母。(戴好帽,提好行囊,背着吉他,拿起手杖)再见,老伯母,您多多保重。母 真是……你就这样走了,我太难过了。什么时候走过我们这里,再进来坐坐。流浪者 好。不过,我再也不敢走旧路了。母 ……你有什么话嘱咐春儿的没有?流浪者 我有什么话?……我是为着追寻温暖到南方来的,我来迟了,花落了,春去了!……请您告诉春姑娘,别再想念我了。人生是个长的旅行:或是东,或是西,她只能走一条路。我是个不幸的人,我也不愿她来分我的悲哀,再说悲哀也不是别人分得去的。鞋我带走了。树皮上的字我刮去了。此外我想不会有什么悲哀的痕迹留给一个幸福的人吧。人生自然不尽是幸福的,她若是有什么为难的时候请她知道世界上的哪一个角落里有个流浪者在替她祝福吧。……再见了。(下场)母 (送着他的后影)再见。好好招呼自己吧。〔女在内:“娘,菜做好了,桌子也摆好了,请辛先生进来吃饭吧。”母 唔。〔女在内:“哦呀,妈,辛先生的帽子呢?”母 他戴了。〔女在内:“手杖呢?”母 他拿了。〔女在内:“还有背包呢?”母 他背上了。女 (出至门口)辛先生呢?母 他走了。女 说好不走怎么又走了?……你老人家把他给气走了,对吗?母 (内愧地),不,不是。女 他说什么没有?母 ……没有说什么,他只教你好好听娘的话。女 哪有的事!(披衣欲跑)母 你到哪儿去?孩子。女 跟他去,跟他到那遥远的遥远的地方去。辛先生!辛先生!(追去)母 (追上去)孩子,孩子!——幕写于一九二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