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陌上花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陌上花三首原文: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陌上花三首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在游览九仙山时,听到了当地儿歌《陌上花》。乡亲们说:吴越王钱假的妻子每年春天一定回到临安,钱王派人送信给王妃说:「田间小路上鲜花盛开,你可迟些回来。」吴人将这些话编成歌儿,所含情思婉转动人,使人听了心神凄然,然而它的歌词比较粗俗、浅陋,因此给它换掉,而成以下三首诗。 田间小路上的花儿开了,蝴蝶在花丛中飞呀飞,江山还没有更改呀,往昔的主人早已更替。经过了几度春秋,遗民已逐渐老了,出游的女子长歌著缓缓返归。 田间小路上无数花儿烂漫盛开,路上的行人争相围观那彩车驶来。如果要留住这明艳的春花,那就暂且听从钱王的意见,不要急着返回。 生前的富贵荣华好似草尖上的露珠,死后的风流情感正如那田间小路上的春花。钱王你已眷恋不堪地离杭降宋去了,还要教妻子不急于从陌上归家。 注释 1九仙山:苏轼《宿九仙山》诗题下自注:「九仙谓左元放、许迈、王(俭)、谢(安)之流。」九仙山在杭州西,山上无量院相传为葛洪、许迈炼丹处。2陌:田间小路。3吴越王妃:指 五代 吴越王钱俶之妃。吴越王,《新 五代 史·吴越世家》载,宋兴,吴越王钱俶「始倾其国以事贡献。太祖皇帝时,俶尝来朝,厚礼遣还国。······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三年,诏俶来朝,俶举族归于京师,国除」。4鄙野:粗鄙俚俗。5易之:谓变换其词(保留其调)易,更改。6昔人非:作者作此诗时,距离太平兴国三年,已近一百年当时之人自无在者。7遗民:亡国之民。垂垂:渐渐。垂垂:一作「年年」。8游女:出游陌上的女子。9軿(ping):车幔,代指贵族妇女所乘有帷幔的车子。翠:青绿色。十堂堂:公然,决然;堂堂正正。⑾从教:听任,任凭。⑿草头露:草头的露水,一会儿就干掉,比喻生前富贵不长久。⒀「身后」句:意为身后大家没有忘记她,为她唱《陌上花》。⒁迟迟:《孟子·尽心下》:「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比喻钱俶离杭州朝宋,迟迟其行,恋恋不舍。 陌上花三首赏析 第一首对吴人歌《陌上花》事作了概括的叙述。首句由眼前景物写起:春天时节,陌上鲜花盛开,蝴蝶在翩翩飞舞。这迷人的春色,跟「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时的景象并无不同。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吴越王朝早已灭亡,吴越王妃也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令人凄然的故事传说。故次句紧承首句,转出「江山犹是昔人非」,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已成过往的人事,两相对照,发出了「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概。三四两句着眼于吴人歌《陌上花》事。尽管吴越王朝!的遗民已渐渐地衰老,但游女们仍在长声歌唱《陌上花》,以寄托对王妃的追忆与悼念。这说明《陌上花》流传颇广,在吴人中有很强的生命力。 第二首写吴越王妃春归临安情景。春天来了,陌上的无数山花争奇斗艳,王妃按照惯例,乘坐富丽的翠軿,又来到了临安,吸引了过往的路人竞相观看。诗人以「山花」「翠軿」来衬托王妃的青春美貌,又以「路人争看」渲染王妃归来的盛况,透露出吴越王朝曾有的一点承平气象。三四句是设想之辞。意谓如能留得青春在,王妃即可遵从吴越王的嘱咐「缓缓而回」,尽情观赏临安旖旎的春光。「堂堂」,指青春。唐薛能诗云:「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摧人故故生。」青春,一语双关,有青春年华,也有春天之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结伴好还乡。」然而,无论是春天还是人的青春年华,都不可能永存长在,因而,「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之类的风流轶事也必然有终结之时。 第三首慨叹吴越王的去国降宋。头两句即以鲜明的对照说明:吴越王及其妃子生前的富贵荣华,犹如草上的露珠,很快就消失了,但其风流余韵死后仍流传于《陌上花》的民歌中。前者是短暂的,后者是长久的;帝王的富贵与吴人无关,而他们的风流轶事,由于含有普通人的情感、爱情的因素以及多少带有悲剧的色彩,故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以致通过民歌来传诵。最后两句写吴越王虽然已去国降宋,丧失了帝王之尊,却仍保留着「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惯例;可叹的是,「王妃」的身份已改变为「妾」,「路人争看翠軿来」的盛况大概不会再出现了。细品诗味,其中不无诗人的深沉感概和委婉讽喻。 这三首诗中都贯穿了「江山犹是昔人非」的历史哀思,而宛转凄然则成为作者的抒情基调。全诗虽以「吴越王妃每岁必归临安」的轶事为题材,却委宛曲折地咏叹了吴越王朝的兴亡,带有怀古咏史的性质。诗中感慨人世荣华富贵,虚名浮利的过眼云烟,皆如那草头露,陌上花,转眼即消逝凋谢不见;人们生前的一切荣华富贵,全如那清晨草头上的露水,不多久就散发消失;死后所留下的美好名声,也全如那路上的花朵,很快就会凋枯谢落。民歌原来就「含思宛转,听之凄然」,经苏轼润色创作的《陌上花》,既保留了民歌的基本内容,形式及其朴素自然的风格特质,又显得语言典雅,意味深长,诗情凄宛。诗中多用叠字,如「垂垂」,「缓缓」,「堂堂」,「迟迟」等,不仅恰切地描摹了人物的情态,且能增加节奏感和音乐美。 陌上花三首创作背景 《陌上花三首》约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作者这时因公务在临安做了短时问的逗留,作此三诗。 诗词作品: 陌上花三首 诗词作者:【 宋代 】 苏轼 诗词归类: 【怀古】、【咏史】
苏东坡的《陌上花》原文是什么。
《陌上花三首》作品原文: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其一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其二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其三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陌上花三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对吴人歌《陌上花》事作了概括的叙述。第二首写吴越王妃春归临安情景。第三首慨叹吴越王的去国降宋。三首诗委宛曲折地咏叹了吴越王朝的兴亡,带有怀古咏史的性质,并感慨人世荣华富贵,虚名浮利的过眼云烟,皆如那草头露,陌上花,转眼即消逝。三首诗语言典雅,意味深长,诗情凄宛。
陌上花开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为:田间阡陌上的花开。“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一句话,出自吴越王给他夫人的一封信。其寓意为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一边赏花,一边慢慢回来,或者小路上的花儿都开了,而我可以慢慢等你回来。相关内容介绍:钱武肃王目不知书,然其寄夫人书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过数言,而姿致无限,虽复文人操笔,无以过之。东坡演之为“陌上花三绝句”云:“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吴越王钱镠(liú)的庄穆夫人吴氏,每年寒食节必归临安。钱镠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最是念这个糟糠结发之妻。吴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带信给她:或是思念、或是问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那一年,吴妃又去了临安娘家。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想到与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见,不免又生出几分思念。回到宫中,便提笔写上一封书信,虽则寥寥数语,但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其中有这么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让吴妃当即落下两行珠泪。此事传开去,一时成为佳话。清代学者王士祯曾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后来还被里人编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乡民间广为传唱。
陌上花开是什么意思
一、陌上花开的意思是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这句话出自钱武肃王给他夫人的一封信。原话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其寓意为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一边赏花,一边慢慢回来,或者小路上的花儿都开了,而我可以慢慢等你回来。表达了一个丈夫对妻子深沉内敛的爱。
二、吴越王钱镠(liú)的庄穆夫人吴氏,每年寒食节必归临安。钱镠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最是念这个糟糠结发之妻。吴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带信给她:或是思念、或是问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那一年,吴妃又去了临安娘家。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想到与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见,不免又生出几分思念。回到宫中,便提笔写上一封书信,虽则寥寥数语,但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其中有这么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过数言,而姿致无限,虽复文人操笔,无以过之。
东坡演之为“陌上花三绝句”云:“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让吴妃当即落下两行珠泪。此事传开去,一时成为佳话。清代学者王士祯曾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后来还被里人编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乡民间广为传唱。